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初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2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四肢
  • 2篇锁骨
  • 2篇锁骨骨折
  • 2篇椎管
  • 2篇椎体
  • 2篇胫骨
  • 2篇疗效
  • 2篇关节
  • 2篇成人
  • 1篇单侧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椎

机构

  • 13篇潮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刘晓初
  • 7篇蔡拉加
  • 5篇林秋喜
  • 5篇李进波
  • 3篇石昭宏
  • 3篇陈镇才
  • 3篇莫成敏
  • 3篇郑炎强
  • 1篇程培楷
  • 1篇蔡瑞歆
  • 1篇李奕标
  • 1篇黄维
  • 1篇陆静明
  • 1篇郑贤彬
  • 1篇李亦标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内固定器AF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林秋喜蔡拉加石昭宏刘晓初莫成敏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石膏托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肱骨、桡骨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病理骨折(26例骨折、4例临界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9例采用石膏托外固定。6例良性病变行病灶刮除、自体和(或)异体骨移植;15例转移癌13例行病灶姑息切除、骨水泥填充加强,2例单纯闭合穿钉固定。结果6例良性病变患者获随访,骨折首次术后平均4.5个月愈合;因复发或内固定失败需再手术2例。15例转移癌获随访,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病理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外固定可缓解疼痛,但有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刘晓初林秋喜蔡拉加
关键词:石膏托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四肢病灶刮除异体骨移植骨水泥填充
超薄皮瓣和全厚皮片联合体成形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整合超薄皮瓣和全厚皮片回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应用超皮瓣和全厚皮片联合体成形回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21例。根据皮肤损伤特点和创面情况,将撕脱皮肤自游离缘向蒂部的绝对缺血区、部分缺血区和供血相对正常区分别修剪成皮片区、交界区和超薄皮瓣区,将成形的联合体回植修复创面。结果本组21例,撅脱皮肤占体表面积2%~6%,平均3.3%,成活皮肤面积占撕脱皮肤90%-100%,平均94.1%,无创面感染,随访12例,一年后回植皮肤质地柔软,无明显挛缩,功能基本恢复。结论本术式有效地整合超薄皮瓣和全厚皮片移植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撕脱皮肤的形态学特点,提高撕脱皮肤成活率,手术简单安全易行。
李进波刘晓初陆静明刘凤武蔡拉加
关键词:皮肤撕脱伤皮瓣
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骨折21例分析
1999年
自1997年5月至1998年7月,我科对收住的21例成人锁骨骨折采用克氏针和斯氏针二种方法整复固定,现报告如下。
刘晓初刘晓初
关键词:髓内钉锁骨骨折内固定法
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差异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PFNA组和HA组,其中PFNA组患者38例,应用PFNA治疗法,HA组患者37例,应用HA治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量,PFNA组均较HA组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治疗费用,PFNA组均较HA组要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PFNA组较HA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PFNA和HA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PFNA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HA更有利于减少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术前应通过整体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中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式。
詹烈烽刘晓初李进波陈镇才郑炎强
关键词:PFNAHA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1年3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3例,V型15例,Ⅵ型6例。根据软组织条件、骨折的类型等,所有病例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损伤后5~10天,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6例,单侧钢板螺钉内固定18例,并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指导。结果34例患者无关节感染,术后随访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膝关节HOHL临床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5.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困难,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和骨折分型、保护骨折的生物学环境、可靠的内固定和充分植骨以及有效的功能活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李进波李奕标刘晓初蔡瑞歆黄维程培楷郑贤彬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疗效
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詹烈烽刘晓初李进波陈镇才郑炎强
关键词:胫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并发症
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单侧组患者应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PVP)的治疗方法,双侧组患者应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PVP)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单侧组患者两项指标均短于双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单侧组较双侧组要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及VAS评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单侧PVP治疗和双侧PVP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单侧PVP治疗在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以及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而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詹烈烽刘晓初李进波陈镇才郑炎强
胸椎管内肿瘤4例诊治体会
2002年
刘晓初石昭宏蔡拉加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手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
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2006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诊治,复位丝线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12例用丝线内固定治疗其中Ⅱ度2例,Ⅲ度10例,急性损伤7例,陈旧性5例,手术方法: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胫骨打交叉骨隧道。把ACL骨折骨块用丝线套扎固定。术后支具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手术后1到2年,X线示骨折1个半月愈合,前抽屉试验阴性,患者感觉均良好。结论膝关节镜下诊治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有微创的特点,应用该手术可同时治疗膝关节合并伤,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用二期手术取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以往对于有ACL止点,骨折明显移位,需要关节切大切口,复位后用钢丝或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且要二期手术治疗,自2003年来我们用关节镜治疗,丝线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林秋喜莫成敏李亦标刘晓初
关键词:关节镜丝线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