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恋

作品数:14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综合利用
  • 4篇尾矿
  • 3篇同位素
  • 2篇植被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土壤
  • 2篇矿床
  • 2篇黑碳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新生代
  • 1篇旋回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省地质矿...
  • 1篇黑龙江省地质...

作者

  • 14篇刘恋
  • 5篇周鑫
  • 5篇郝梓国
  • 3篇乔彦松
  • 3篇郭正堂
  • 3篇张金青
  • 3篇费红彩
  • 2篇尹秋珍
  • 2篇吴海斌
  • 2篇葛俊逸
  • 1篇刘东生
  • 1篇彭淑贞
  • 1篇梁美艳
  • 1篇肖国桥
  • 1篇孙静
  • 1篇秦利
  • 1篇姚政权
  • 1篇孟庆伟
  • 1篇江少卿
  • 1篇郝青振

传媒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素碳碳同位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元素碳几乎完全来源于植被的燃烧,长期广泛地分布于大气、土壤、沉积物、岩石、水体和冰体等自然界载体中,记录了大量的古环境信息。利用元素碳碳同位素(δ13CEC)指标来反映古气候、古植被信息是将元素碳应用到古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总结出对于"直接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恢复"这一关键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变化是利用δ13CEC进行古环境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近20年来对C3、C4植物开展了大量燃烧实验,主要结论是C3植物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变化(Δδ13C)较小,在±1‰以内,而C4植物变化范围较大,在0‰~-9‰之间;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元素碳外源输入等可能影响δ13CEC指标的因素。建议在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重建之前,有必要对δ13CEC进行详细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表土δ13CEC与地表植被相关性以及元素碳外源输入等问题。
刘恋周鑫葛俊逸
关键词:元素碳碳同位素古环境
中国金属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研究被引量:56
2013年
金属矿山尾矿是一种含有微量金属矿物和大量非金属矿物的二次资源,近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与金属尾矿持续堆积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经初步估算,仅2011年中国尾矿排放量就达13~14亿吨,但当前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尚不到10%。为了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尾矿资源,本文在分析尾矿基本特征及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尾矿堆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尾矿综合利用两大途径—尾矿再选、尾矿整体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一些成绩。提高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是当前部分矿山解困的出路之一,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刘恋郝情情郝梓国张金青费红彩
关键词: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铁尾矿特征及其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约85%的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张锦瑞等,2002)。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左右(朱训等,199...
刘恋郝梓国张金青
文献传递
成壤钙结核孔隙和基质碳酸盐碳同位素对比及其对碳酸盐成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成壤碳酸盐碳同位素常被用于古环境研究,而原生碳酸盐的干扰会使其碳同位素值发生改变.为了建立判定成壤钙结核中是否存在原生碳酸盐的实验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中新世黄土中23个成壤钙结核孔隙和基质部位进行了微形态鉴定和碳酸盐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同一个钙结核基质(B)与孔隙(A)碳酸盐碳同位素差值(δ13C(B–A))范围为?0.16‰~0.44‰,其中基质中含原生碳酸盐的钙结核的δ13C(B?A)值范围为0.27‰~0.44‰,大于测量误差(±0.2‰),而不含原生碳酸盐的钙结核的δ13C(B?A)值范围为?0.16‰~0.13‰,在测量误差之内.由此,得到利用碳同位素手段判断黄土钙结核中是否含有原生碳酸盐的简便方法,将δ13C(B?A)的值在测量误差之内作为判断钙结核中不含原生碳酸盐的碳同位素标准.
刘恋尹秋珍吴海斌郭正堂
关键词:钙结核碳同位素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21
2007年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生
关键词:地貌演化黄土堆积中新世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被引量:30
2011年
根据黄土高原现代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_(SOM))数据,结合前人关于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分析结果,研究这3个特征时期C_4相对生物量(C_4%)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期黄土高原C_4%均由东南(33%,25%和12%)向西北(0%)递减。10%等值线在末次间冰期大致位于交道-泾川西北、西峰东南一带;到全新世西部向南推进,大致位于交道-洛川-旬邑以西北、西峰-灵台以东南一带;而现今比全新世时期向东南推移约60km,退至黄陵以西北、彬县-延安以东南一带。全新世与末次间冰期温度和降水的不同可能是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现代C_4%较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有较明显的降低,可能与较高的大气CO_2浓度、较低的温度和干旱化有关。由于上述3个特征时期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均以C_4草本植物为主,西北地区C_3植物比例的增加亦为C_3草本植物比例的增加。
刘恋周鑫于严严郭正堂
关键词:黄土高原年均温
中国矽卡岩型矿床尾矿的综合利用现状被引量:3
2012年
矽卡岩型矿床是我国铁、铜、铅、锌、银、钼、钨、锡等多种矿床的主要类型。该类矿床多为共伴生矿,金属矿物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石榴石、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等大多具有工业价值。本文通过对矽卡岩型矿床及其尾矿特征、工业价值、综合利用现状进行总结,阐明了综合回收利用矽卡岩型矿床尾矿中的微量金属和组成矽卡岩的大量非金属矿物,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尾矿数量,降低尾矿危害。并建议相关部门选取典型矿床类型、典型矿种开展尾矿综合利用研究。
刘恋郝情情郝梓国张金青费红彩
关键词:多金属矿矽卡岩尾矿综合利用
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古火灾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子被引量:2
2020年
火对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健康产生广泛影响,为了避开人类活动的干扰,在整体上把握古火灾、古植被和古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古火灾提供框架,本文聚焦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整理了深海沉积、湖泊沉积、黄土等沉积物中的古火灾信息,并与对应的古气候、古植被情况结合讨论,总结归纳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不同地区的火灾机制情况,并分析其异同及原因。全球不同海域的深海沉积物中黑碳记录所指示的古火灾没有统一的规律和解释,自然火灾发生机制存在区域性差异。长时间尺度的湖泊记录反映的冰期—间冰期火灾活动情况较一致,今后更多长时间尺度的湖泊沉积物研究可以为火灾活动的轨道驱动研究增添有力证据。黄土中的冰期—间冰期的火灾演化规律存在不同观点,这可能是选用火灾代用指标不同导致,黄土中的黑碳沉积通量可能更准确的揭示古火灾历史。
刘恋
关键词:深海沉积湖泊沉积
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黑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土壤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不同功能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性。为了深入讨论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污染来源的差别对土壤碳库(特别是黑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城区和郊区不同功能区(公园、居民区、道路绿化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黑碳(BC)含量以及含量比值(BC/SOC)的特点,并通过BC/SOC指标对土壤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和程度进行详细讨论。结果显示,北京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壤SOC富集程度不同,且公园和居民区土壤在人为管理下SOC含量趋于平均;而郊区不同功能区的SOC含量值接近,表明其受人为影响较小,更接近于自然土壤。城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壤BC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由大到小是公园(0.60%~2.28%,平均值为1.56%)、道路绿化带(0.12%~2.20%,平均值为0.62%)、居民区(0.11%~1.15%,平均值为0.35%),其中公园内区域性的翻种、施肥使得BC大量聚集,道路绿化带受到来自交通环境的强烈影响;而郊区不同功能区的BC含量值低且接近,代表了区域土壤BC含量背景值。土壤BC/SOC总体介于0.11和0.5之间,且郊区BC/SOC小于城区,指示了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均是城区和郊区土壤BC物质的来源,但所占比重不同,且城区是郊区土壤黑碳的重要来源。另外,城区个别地区BC/SOC显著偏高,反映了BC/SOC不但指示土壤污染程度,同时与城市化时间、特定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杨帅斌刘恋
关键词:环境地质城市土壤黑碳
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钒钛磁铁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铁矿床位于大庙斜长岩体南部边缘,大庙斜长岩体由黑山、马营、罗锅子沟岩体和大乌苏沟4个密切伴生的斜长岩和苏长岩体组成,其中钒钛磁铁矿体主要产于黑山苏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Mg#顺序依次为:超基性岩>苏长岩>斜长岩>磁铁矿石,反映基性岩浆侵入的时间稍晚于超基性岩。大庙斜长岩体、苏长-斜长岩体的各类型岩石中δ(Eu)具弱正异常,反映原始岩浆为碱性玄武岩浆的特征;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Ce/Pb比值高于地壳平均值,原始岩浆具有幔源特征,大庙斜长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苏长岩化学性质与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黑山、大乌苏沟两个岩体具有相同特征,苏长岩为镁质-镁铁质,富碱质,形成较富的铁、磷、钒、钛矿床;罗锅子沟岩体苏长岩富铁、钛,贫碱,形成的铁、磷、钒、钛矿床很贫或者只有矿化;马营岩体苏长岩富硅铝,贫碱,矿化很弱。
江少卿郝梓国孙静王德忠许国新孟庆伟刘恋
关键词:铁矿床斜长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