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丽

作品数:29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动脉
  • 10篇血管
  • 6篇颈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血管外科
  • 4篇术后
  • 4篇腔内
  • 4篇主动脉
  • 4篇疗效
  • 4篇内膜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静脉
  • 3篇修复术
  • 3篇血栓
  • 3篇腔内修复
  • 3篇腔内修复术

机构

  • 29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9篇刘志丽
  • 23篇曾嵘
  • 19篇宋小军
  • 18篇郑月宏
  • 15篇刘昌伟
  • 15篇叶炜
  • 12篇邵江
  • 12篇陈宇
  • 11篇陈跃鑫
  • 11篇刘暴
  • 7篇李拥军
  • 6篇李方达
  • 6篇倪冷
  • 4篇吴巍巍
  • 3篇刘端
  • 2篇来志超
  • 2篇张慧
  • 1篇于晓初
  • 1篇亓放
  • 1篇姜鸿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血管与腔内血...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袖状塑形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的外周动脉瘤二例被引量:1
2021年
外周动脉瘤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常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瘤体切除重建或腔内修复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本文通过2个病例介绍1种新的手术方式——“袖状塑形术”,收集病例基础资料、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数据等,并结合文献,详细阐释该术式可作为切除重建和腔内修复的补充手段。
吉磊章旭王威李方达刘志丽郑月宏
关键词:缩缝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显性/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研究可能导致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修复术(EVAR)后出现显性/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117例择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收集术前及术后第1、2、7天的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当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评分≥5分诊断为显性DIC,2≤ISTH评分<5分诊断为非显性DIC.对性别、年龄、瘤体直径、合并疾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性/非显性DIC的危险因素,计算最大似然估计值(B)、标准误(SE)、Wald值等.结果 腹主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存在显性/非显性DIC风险.117例患者中,出现显性DIC 3例(2.5%),非显性DIC 31例(26.5%).Logistic回归显示,术中内漏:B =2.118,SE=0.917,Wald=5.335,P=0.021;肾功能不全:B=2.135,SE=0.797,Wald=7.183,P=0.007;手术时间:B=0.021,SE=0.006,Wald=11.126,P=0.001.结论 术中内漏、合并肾功能不全及手术时间长是腹主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发生显性/非显性DIC的独立危险因素.
曾嵘叶炜刘暴倪冷刘昌伟李拥军郑月宏宋小军邵江陈跃鑫陈宇刘志丽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压迫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止血钉和金属盘,金属盘包括由内向外盘绕形成多圈的金属体,金属体的内端与止血钉连接且外端自由悬空设置,以使得金属盘能够与出血部位贴合,即金属体的外端设置...
曾嵘刘志丽郑月宏
颈动脉重建对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重建对头臂型大动脉炎(BCTA)的疗效。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例BCT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复查,检查支架及旁路血管通畅情况,术后3~6个月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或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血管通畅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5例患者门诊评估均处于大动脉炎(TA)稳定期,受累弓上动脉共42处,最常见受累血管部位为颈动脉,重建动脉21处,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27.4~36.9个月,平均32.8个月。术后第1、2、3、7天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单侧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双侧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重建可缓解BCTA患者脑缺血症状,单侧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双侧病变患者,脑高灌注综合征(CHS)发生率低于双侧病变患者。
吕彦泽李方达曾嵘刘志丽吴亮霖郑月宏
关键词:头臂型大动脉炎血管重建生活质量
Reekross球囊导管在治疗长段髂股动脉闭塞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估利用Reekross球囊导管开通长段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应用Reekross球囊导管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68例髂股动脉长段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75条肢体),所有患者均为泛太平洋协作组共识(TASC)ⅡC、D级.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龄47 ~ 89(69±12)岁.肢体按Rutherford下肢缺血分期为3期41条,4期13条,5期19条,6期2条.总结分析技术成功率、患肢术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通畅率.结果 Reekross球囊导管开通病变技术成功率为90.7%(68/75),ABI从术前的(0.41±0.12)提升至术后3d的(0.7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3,P<0.01).56例患者(61条肢体)随访12~40个月,平均(26.3±7.1)个月.术后3、6、12及24个月累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8.4±1.6)%、(86.7±4.4)%、(80.0±5.2)%及(69.4±6.3)%.结论 Reekross球囊导管在治疗髂股动脉CTO病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全有效.
陈宇刘昌伟刘志丽吴巍巍曾嵘宋小军刘暴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动脉导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CEA及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1年内出现再狭窄及再发卒中的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72例,其中456例行CEA,116例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CEA组和CAS组手术相关死亡(0.2%vs 0)、术后30 d内缺血性卒中(1.1%vs 1.7%)、急性心肌梗死(0.7%vs 1.7%)、局部血肿(0.4%vs 0.8%)、植入物感染(0.4%vs 0)、颅外神经损伤(1.1%vs 0)、过度灌注发生率(5.7%vs 3.4%)均无显著差异。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CEA组(12.9%vs 1.1%,P<0.01)。1年随访结果显示,CAS组出现治疗侧颈动脉再狭窄(﹥50%)显著高于CEA组(6.9%vs 2.6%,P=0.026),但两组术后重度狭窄(﹥70%)(2.5%vs 1.1%)及同侧卒中发生率(0.9%vs 0.4%)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EA和CAS都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措施,但CAS组术后持续低血压及治疗侧颈动脉1年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EA组。
陈宇刘昌伟刘志丽吴巍巍曾嵘宋小军刘暴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剥脱术
他汀类药物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126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比例和AAA直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t=2.868,P=0.009)、TG(t=3.472,P=0.006)和LDL-C水平(t=3.924,P=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322,P=0.00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β和IL-6浓度分别为(224.32±78.54)和(116.49±19.64)ng/L,与对照组的(254.68±96.77)(t=1.765,P=0.058)和(126.71±23.59)ng/L(t=1.692,P=0.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s-CRP和TNF-α水平分别为(6.46±1.24)mg/L和(0.77±0.2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3±4.18)mg/L(t=2.007,P=0.012)和(1.28±0.49)μg/L(t=2.144,P=0.016)。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AA患者体内的hs-CRP和TNF-α水平。
刘端李方达廖鹏志王婧邵江陈宇刘昌伟刘暴叶炜陈跃鑫宋小军曾嵘刘志丽郑月宏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腹主动脉瘤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
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治疗人工血管感染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正>近10年来尽管血管外科腔内技术飞速地发展,但是对腔内治疗失败的患者人工血管旁路术仍然是重要的血管重建手段。人工血管感染的发生率很低,只有1%~6%[1-3],但是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会造成截肢、破裂出血,甚至严重的菌血症、败血症死亡等严重的后果。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应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wound closure,VAC)
曾嵘陈宇刘暴叶炜刘昌伟李拥军郑月宏宋小军邵江陈跃鑫倪冷刘志丽
关键词:人工血管人工器官伤口负压封闭
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8
2016年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病程小于或等于2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持续或突然急剧发生的肢体血流灌注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有报道急性下肢缺血的截肢率约为13%,死亡率接近10%。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动脉栓塞。在所有的急性下肢缺血的患者中,85%的患者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15%的患者是急性动脉栓塞。
钟奕滔陈跃鑫刘志丽李拥军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病因支架术后再狭窄
不插尿管抗感染的尿袋
一种不插尿管抗感染的尿袋,包括:抗菌胶膜层、清洗装置、清洗导管、具有尿液入口和尿液出口的袋体及设置在尿液出口的排液开关;在抗菌胶膜层上开设有导尿口,抗菌胶膜层粘贴在人体出尿口周围会阴部及两侧腹股沟区的皮肤上,导尿口与袋体...
吉磊刘志丽郑月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