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4篇动脉瘤
  • 4篇额颞
  • 4篇额颞叶
  • 3篇动脉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裂伤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挫裂伤
  • 2篇弹簧圈
  • 2篇弹簧圈栓塞
  • 2篇血流
  • 2篇栓塞
  • 2篇中央型
  • 2篇中央型脑疝
  • 2篇重型
  • 2篇主动脉
  • 2篇颞叶

机构

  • 14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14篇刘强
  • 13篇袁绍纪
  • 7篇王小刚
  • 6篇朱伟杰
  • 6篇王衍廷
  • 5篇吕学明
  • 5篇许峰
  • 5篇钟启胜
  • 5篇王奎重
  • 4篇李翠玲
  • 3篇卢培刚
  • 1篇王同力
  • 1篇张磊
  • 1篇郝振强
  • 1篇李锋
  • 1篇熊晖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单侧骨瓣治疗重型双侧额颞叶挫伤的体会
2012年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再型颅腑损伤,发展较快,变化复杂,易发展成中央型疝,由于本病早期极易被临床医生忽视而错过治疗时机,将会导致严承后果,甚至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43例重型双额颞腑挫裂伤患眷诊疗经过,总结如下。
王小刚袁绍纪朱伟杰吕学明王衍廷刘强李翠玲许峰
关键词:重型骨瓣单侧脑挫裂伤
骨质断端生长压迫矢状窦致颅内压增高1例
患者,男性,10岁,于2001年9月发生车祸致患者左后枕部骨质缺损并形成外伤后脑积水。给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患者智力正常,脑沟裂及脑池;脑室室系统无异常改变。患者于2010年11月25日突发头痛恶心呕...
刘强
关键词:矢状窦颅内压增高
文献传递
微创钻孔引流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加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临床治愈,随访3~6个月,复发2例。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复发率;加速血肿吸收,减少住院时间。
王衍廷王小刚王天助黄建睿刘强袁绍纪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引流阿托伐他汀钙颅内出血
早期手术治疗双侧额颞叶挫裂伤干预中央型脑疝发展被引量:6
2011年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由于脑组织挫裂伤严重,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特别是靠近中线的双额叶及颞底的脑挫裂伤。其病情发展较快,变化复杂,易发展成中央型疝,早期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家属对疾病的转归及手术的接受能力差。
王小刚袁绍纪朱伟杰吕学明王衍廷许峰李翠玲刘强
关键词:手术治疗
大脑胶质瘤病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4年
大脑胶质瘤病( Gliomatosis cerebri,GC)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38年Nevin[1]首次报道此病并命名为大脑胶质瘤病。按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类,大脑胶质瘤病是来源不明的神经上皮肿瘤,属于胶质瘤的一种特殊类型,2007年WHO工作组[2]将GC归类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确定GC的诊断标准为:一种弥漫性的胶质瘤,生长方式为广泛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大片区域。累及至少3个脑叶,通常双侧大脑半球和/或深部脑灰质受累,经常蔓延至脑干、小脑、甚至脊髓。绝大部分GC 呈现星形细胞瘤表型,少数为少枝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GC 通常是侵袭性的肿瘤,病理学证实:绝大部分GC 的生物学行为相当于WH0分级的Ⅰ-Ⅱ级。
王小刚吴国斌袁绍纪朱伟杰王同力刘强李锋
关键词:大脑胶质瘤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神经上皮肿瘤
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治疗兔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乙醇酸血流导向支架(PGA-FD)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弹性蛋白酶诱导制作颅内宽颈动脉瘤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第1组大白兔7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2组大白兔7只,将裸金属支架置人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3个月;第3组大白兔6只,将PGA-FD置入载瘤动脉内并覆盖瘤颈,观察期为6周。观察期结束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3组大白兔动脉瘤的闭塞及分支通畅情况,HE染色观察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弹力纤维染色检测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载瘤动脉CD34、CD68和仪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大白兔动脉瘤完全闭塞(4级)率分别是83.3%(5/6)、0%(0/6)、66.7%(4/6)。均未见支架所覆盖的分支狭窄或闭塞;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分别是(111±69)μm、(70±48)μm和(190±52)μm;第3组大白兔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厚度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载瘤动脉内新生内膜主要由αSMA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第1、2组部分大白兔载瘤动脉新生内膜表面偶见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PGA-FD可有效闭塞颅内动脉瘤,且未引起载瘤动脉明显内膜增厚或分支狭窄。
王奎重刘强燕鲁滨袁绍纪郝振强王天助卢培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聚乙醇酸
早期行手术治疗双侧额颞叶挫裂伤干预中央型脑疝发展意义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的处理方案,早期行手术治疗干预中央型脑疝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43例双侧额颞脑挫裂伤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
王小刚袁绍纪吕学明朱伟杰刘强王衍廷许峰
保留单侧骨瓣治疗重型双侧额颞叶挫伤的体会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的临床救治方法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9月一2010年4月收治的43例重型双额颞脑挫裂伤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12分)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取双侧冠状开颅或标...
王小刚袁绍纪朱伟杰吕学明王衍廷刘强李翠玲许峰
关键词:脑挫伤
文献传递
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治疗烟雾病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 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王小刚袁绍纪朱伟杰钟启胜吕学明王衍廷刘强李翠玲许峰
关键词:烟雾病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支架的特性比较
2013年
随着血管内介入材料的发展及改进,通过弯曲小血管到达载瘤动脉内治疗动脉瘤已成为现实。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在过去的十多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于2001年Neuroform作为第一个自膨胀支架应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自膨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在过去的10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拉。
刘强王奎重钟启胜袁绍纪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