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乐

作品数:54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六盘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9篇文化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4篇旅游
  • 5篇乡村
  • 5篇旅游产业
  • 5篇滑草
  • 4篇熵值法
  • 4篇文化
  • 4篇协调度
  • 4篇交通网
  • 4篇交通网络
  • 4篇高校
  • 4篇城市
  • 3篇滇中
  • 3篇滇中城市群
  • 3篇山地
  • 3篇山地旅游
  • 3篇民族
  • 3篇教育
  • 3篇课程
  • 3篇滑雪
  • 3篇ESDA

机构

  • 42篇六盘水师范学...
  • 22篇云南财经大学
  • 17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兰州现代职业...

作者

  • 53篇刘安乐
  • 16篇明庆忠
  • 9篇张美竹
  • 4篇李凡
  • 4篇宋友
  • 3篇李美婷
  • 2篇王峰
  • 2篇秦趣
  • 2篇毛昕
  • 1篇何晶晶
  • 1篇代稳
  • 1篇周琳
  • 1篇刘正康
  • 1篇祁苑玲
  • 1篇鲁芬
  • 1篇段晨
  • 1篇王维艳
  • 1篇卢爱华
  • 1篇周晓琴
  • 1篇吴英梅

传媒

  • 8篇六盘水师范学...
  • 7篇现代商贸工业
  • 4篇四川旅游学院...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黑龙江环境通...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亲子互动型双人座式滑草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亲子互动型双人座式滑草设备,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分别固定有一滑草板,安装座的顶部通过斜撑固定有一座垫,安装座的顶部位于座垫的右侧通过支撑柱固定有一座板,安装座的...
张美竹杨承玥刘安乐
贵州乌蒙山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品牌构建
2016年
民族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中的一种类型,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是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贵州乌蒙山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该区却属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划定的18片贫困地区之一。归根结底是因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因此,合理有序开发该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就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杨承玥刘安乐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系统逻辑架构研究被引量:7
2024年
文章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视角、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价值与内在要求为研究起点,分析文化和旅游深度的融合价值与内在要求,提出其系统逻辑框架。文章认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三大逻辑体系可以分解为理论逻辑、发展逻辑和支持逻辑。理论逻辑是揭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多层级、多阶段共演型系统;发展逻辑是探索和创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与运行机制;支撑逻辑是强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保障体系及发展策略。内在机理—现代产业体系及运行—综合治理与保障体系及发展策略是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系统研究框架。
明庆忠刘安乐祁苑玲晏雄陈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国外著名旅游带对昆玉红旅游带建设的启示
2014年
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产业带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滇中南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引导型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对调整全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均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为借鉴案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并总结其开发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李凡李美婷刘安乐
关键词:旅游产业带
中国山地健康旅游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与评述--基于CNKI数据库
2022年
运用CiteSpaceV5.8.R1(64-BITS)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对2007—2021年的160篇山地健康旅游为主题的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对文献进行述评。研究发现:(1)山地健康旅游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处于发展阶段;(2)研究作者群和机构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核心团体尚未形成,学术交流有待加强;(3)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方法的使用应重视;(4)可能形成的研究热点为理论及概念研究、资源开发研究、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模式研究;(5)研究趋势为空间分析和时空分异研究、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研究、人—地互动研究、地方认同研究、行为意愿研究。
李燚明庆忠刘安乐刘安乐
关键词:山地旅游可视化分析
国内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
2024年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产品,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时间。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的52篇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得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数量不多,进展较缓;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够均衡;研究方法逐渐成熟,应用性研究占比较高;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研究的系统性有待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特点提出了重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体系;优化研究内容结构,拓宽研究对象,深化研究内容;加强与业界合作,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等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发展建议,供国内该领域后续研究参考。
周琳杨琴刘安乐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教育
一种旅游用折叠式滑雪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旅游用折叠式滑雪板,包括板头、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远离所述板头一侧设置有所述后板,所述后板远离所述前板一侧设置有板尾。有益效果在于:通过GPS定位器的设置,可以使得滑雪人员在遇到危险时被及时寻找到,便...
张美竹杨承玥刘安乐
文献传递
边疆山地城市群交通网络的时空演化——以滇中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1
2016年
以滇中城市群为实证,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交通网络规模与交通等级、交通网络结构形态演化特征,选择1996、2007、2013年三个时间节点,将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发展分三个发展阶段,并探讨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形态经历了"点—线结构"、"放射状结构"、"网络化结构"三个阶段,并呈现一体化结构演化的发展态势;21996—2013年间,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较小,呈现出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圈层空间格局,可达性变化与高等级路网格局密切相关;3中心城镇的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各节点间可达性水平差异不断缩小,且呈收敛趋势;4第二阶段(2007—2013年)可达性水平改善程度高于第一阶段(1996—2007年),且城市群边缘中心节点可达性水平提升较大。
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毛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滇中城市群
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二者构成了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此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测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①云南旅游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②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③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④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或城镇滞后的失调类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其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刘安乐明庆忠杨承玥段晨李凡
关键词:旅游产业城镇发展协调度
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被引量:45
2014年
本文选择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从路网密度、交通设施影响度和交通可达性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年云南省各市州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在运用熵值法测算云南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耦合及协调度测度研究,对其耦合—协调类型区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云南省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以主要政治经济中心及邻接县市为核心向外围市州县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极化态势明显,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交通区位和地形条件制约;云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协调性一般,交通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王峰刘安乐张斌丰明庆忠
关键词:旅游产业耦合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