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 作品数:67 被引量:1,01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迈向服务业强国:约束条件、时序选择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017年 我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和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与服务业高速发展相伴随的是服务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WIOD数据,本研究报告在分析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使用法等方法预测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建设服务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衡量标准,并指出具体实施的阶段,大致可分四步走:一是夯实基础阶段(2016~2020年);二是奋力攻坚阶段(2021~2025年);三是初步实现阶段(2026~2030年);四是基本建成阶段。要实现建设服务业强国目标,必须有清晰战略思路、有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建设能级强大的服务业中心城市,是迈向服务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服务业全国是一个浩瀚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融合、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发力。 夏杰长 陈军 刘奕地理邻近与捐赠行为: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的“IPO绿色通道”,旨在增强企业与贫困地区的地理邻近性,鼓励企业深入贫困地区实现精准帮扶。然而,与贫困地区的地理邻近对企业捐赠等社会责任的影响尚不明确。文章以地理邻近性作为研究切入点,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与贫困县的地理邻近性对公司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理邻近性对上市公司的捐赠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盈利状况更好、政府补助水平更高、税收负担较重的上市公司,地理邻近性对其捐赠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关注了上市公司的捐赠偏好,发现上市公司与贫困县的地理邻近性越强,其对贫困县的捐赠倾向也更为明显。文章揭示了上市公司根植于贫困地区对于扶贫攻坚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而且为针对贫困地区上市公司捐赠行为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李彬 姚瑶 刘奕关键词:地理邻近 捐赠 上市公司 政府补助 税收政策 我国在岸服务外包的困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4 2009年 在岸服务外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促进在岸外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创新补贴方式,搭建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夏杰长 刘奕中国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趋势及建议 被引量:5 2017年 2003—2013年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的空间格局总体上保持稳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微弱的集中趋势,社会型服务业、个人型服务业和分配型服务业则呈明显的空间扩散。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的地理集中水平仍然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服务行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依托的基本区域背景预期将有六个方面重大转变,并将引发服务业空间格局的相应调整,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成为主要基调。为促进服务业尽快形成布局科学、分工合理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应在都市区空间协调管制和战略性服务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都市圈为中心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格局;继续聚焦重点领域、搭建优势平台,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完善服务业用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服务业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研究制定挖潜盘活的城镇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的政策措施;规划编制和调整应充分考虑相关服务业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创新建设全球服务业中心城市的政策体系。 刘奕关键词:空间基尼系数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地理集中:产业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在回顾国外服务业空间规律并计算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和行业中类层面服务业地理集中的基础上,探讨产业和空间尺度的选择对服务业地理集中研究结论的影响。服务业在更细的行业尺度、更小的空间尺度上不但更加集中,且趋于集中的演化态势也更加明显;空间和产业尺度的选择还会影响各服务行业的集中程度和集中位次,以往大尺度研究对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判断很难成立。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服务业空间集中格局和演化规律的认识。 刘奕关键词:服务业 地理集中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319 2017年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刘奕 夏杰长 李垚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升级 中国新消费“新”在哪里 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消费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2021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 刘奕 李勇坚关键词:最终消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 消费率 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 加快以互联网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被引量:4 2021年 互联网正在高速普及。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球网民规模达到50.9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64.7%。在我国,同期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引发了一个令人沉思的问题,即互联网对原来工业化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城乡差距,是否有缓解作用? 李勇坚 刘奕关键词:城乡均衡发展 城乡差距 网民规模 互联网 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8 2011年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网络为基础、全球化为支撑的知识型经济形态的发展,使经济、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在这种背景下,以个人灵感、理念、技能为价值创造核心的创意产业,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和推动作用,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体系中的核心部门,扮演着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引擎的重要角色。创意产业是后危机背景下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促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提供新的视野和发展契机,有力地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进而取得全球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刘奕关键词:创意产业 制造业 后危机时代 经济形态 信息技术 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服务业外源式增长的建议 被引量:2 2015年 省会城市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阵地。近年来,部分省会城市服务业占比出现持续走低现象。究其原因,低利率政策导致服务业投资被挤出、城市扩张带来人口密度下降、服务业层次和效率偏低、空间依赖的城镇化无法为服务业发展形成有效的腹地支撑、片面追求高端服务业发展方式缺乏就业包容性,使区域中心城市内源性的服务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依托城镇化实现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外源式增长,需发挥中心城市在服务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城市群(城市连绵带)实现空间梯度发展;提高服务业用地效率,防止城市低效扩张;实施有差别的房地产政策,提高规划的包容性;消除投资配置扭曲,引导资金投向服务领域。 刘奕关键词:城镇化 区域中心城市 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