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喆
- 作品数:40 被引量:2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太原市城区大气PM_(2.5)中元素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解2017年—2018年非采暖季、采暖季PM_(2.5)污染较轻时期和采暖季PM_(2.5)污染较重时期太原市城区大气PM_(2.5)及其附着的15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铝、砷、钙、镉、铬、铜、铁、钾、镁、锰、钠、镍、铅、钒和锌)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在太原市城区的尖草坪区解放北路、迎泽区新建南路和双塔寺街三个监测点使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连续采集6 d且每天不少于20 h的大气PM_(2.5)滤膜样品。PM_(2.5)滤膜样品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其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三个监测点大气PM_(2.5)及其附着的15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日均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富集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聚集特征和主要来源。结果发现各采样点大气PM_(2.5)及其附着的15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日均浓度在整体上呈现的趋势为:采暖季污染较重时期>采暖季污染较轻时期>非采暖季;各监测期大气中PM_(2.5)及其附着的大多数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日均浓度在3个监测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 PM_(2.5)上附着的15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在非采暖季是土壤扬尘、建筑扬尘和冶金工业,其贡献率分别为32.03%, 30.52%和18.26%,在采暖期污染较轻时,主要来源是建筑、土壤和冶金工业的混合源、建筑和生物质燃烧混合源以及土壤,其贡献率分别为37.98%, 37.05%和16.55%,在采暖期污染较重时,主要来源是建筑和生物质燃烧混合源,建筑、土壤和冶金工业的混合源以及土壤,其贡献率分别为40.62%, 35.52%和13.96%。与往年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虽然近年来太原市对PM_(2.5)的污染源如冶金工业、机动车和燃煤等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所成效,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生物质燃烧、土壤扬尘、建筑扬尘和冶金工业污染源的管控措
- 刘喆刘柳杨一兵李欣史建平王秦徐东群
- 关键词:ICP-MSPM2.5主成分分析
- 一种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套管
- 一种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套管,由上管体、下管体、第一单向阀、第一螺口盖、一次性吹嘴、第二螺口盖、第二单向阀组成;上管体的主体为一根双层中空透明管,在双层中空透明管的上侧壁有一个螺纹开口,双层中空透明管的正中间连有一根倒圆锥形...
- 阳晓燕王秦汉峰徐东群董晓燕赵康峰张宏伟刘喆
- 文献传递
- 索氏与超声法提取PM_(2.5)中多环芳烃的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比较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提取法对颗粒物中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的提取效果。方法对加标的空白滤膜以及采样滤膜用索氏提取法及超声提取法进行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计算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及加标回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提取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2.9%。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空白滤膜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和90.3%,对6种物质回收率的标准差分别为18.5%、2.8%,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提取法对采样滤膜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0%、83.3%,回收率的标准差分别为1.7%、3.1%。在实际样品测定的比较中,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取得了相近的结果。结论索氏提取法处理步骤多,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超声提取法操作简便,操作过程对结果的影响较小,结果比较稳定。超声提取法是一种比较实用、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常君瑞李娜徐春雨刘喆吴亚西
- 关键词: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多环芳烃PM2.5
- 大气PM2.5暴露对太原市过敏性鼻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大气PM2.5暴露与中老年人群焦虑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月10日至2018年2月7日,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32个区/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0~89岁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为在该区域居住≥2年者;排除标准为听觉障碍或语言障碍者。最终纳入5 997名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及体格检查收集人口学、社会经济、健康状况等信息,并通过广泛性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状态。以调查前3年PM2.5的滑动平均浓度作为暴露估计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暴露与焦虑之间的关联,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年龄、性别、超重、教育、吸烟、饮酒、慢性病等因素与PM2.5暴露的交互作用。结果5 997名调查对象男性2 995名(49.94%);受教育程度为中学及以上者4 092名(68.23%);自报患有慢性病者2 576例(42.95%);焦虑患病率为6.64%(398例)。PM2.5、O3和SO2浓度分别为(53.50±13.38)、(90.58±13.26)和(40.29±12.56)μg/m^3。焦虑与PM2.5暴露有关联,调查前3年PM2.5滑动平均浓度每升高10 μg/m^3,焦虑患病的OR(95%CI)值为1.17(1.05,1.31)。与女性[OR(95%CI)值为1.07(0.93,1.23)]、自报无慢性病[OR(95%CI)值为1.06(0.93,1.20)]、小学及以下学历者[OR(95%CI)值为0.90(0.75,1.09)]相比,男性[OR(95%CI)值为1.35(1.12,1.63)]、自报患有慢性病[OR(95%CI)值为1.77(1.31,2.38)]、中学学历[OR(95%CI)值为1.43(1.22,1.67)]、大学及以上学历者[OR(95%CI)值为1.68(1.05,2.67)]焦虑与PM2.5暴露之间的关联更强(P交互值均<0.05)。结论焦虑患病与PM2.5暴露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在男性、自报患有慢性病、学历较高者中关联更强。
- 杨一兵李欣王秦刘柳徐春雨刘喆李娜汉锋李韵谱徐东群
-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鼻炎过敏反应
- 武汉市和宜昌市五峰县儿童土壤/尘摄入相关因素调查
- 2015年
- 目的:调查武汉市、五峰县城乡两地少年儿童室内外活动、生活习惯的差异,为土壤/尘摄入率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和五峰县两地各4所学校共47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家室内外活动、学校室内外活动、生活习惯等。结果:家居室外活动后洗手习惯(P<0.01)、家居餐前是否洗手(P<0.01)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校活动后洗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玩土后是否脏衣服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居家习惯、学校习惯、生活习惯均有差异,预示土壤/尘摄入率存在城乡、性别、年龄的差别。
- 陈颖王秦刘前安刘喆常君瑞史廷明徐东群
- 关键词:儿童
- 公共场所空气PM_(2.5)的光散射测定法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光散射法与重量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大气PM_(2.5)浓度的结果一致性,并探讨影响光散射法校准系数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4类30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酒店、医院)为研究对象,用LD-6S光散射仪以重量法和光散法同时测定室内外大气PM_(2.5)浓度,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分析光散射法与重量法的相关性及光散射法校准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光散射法与滤膜称重法对公共场所大气PM_(2.5)浓度的测定结果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873,P<0.01),但光散射法监测结果均值[(71±64)μg/m^3]低于重量法[(91±65)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光散射法校准系数K(1.87±0.55)高于冬季(1.3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冬季K值与室内气温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1);未发现公共场所类型、室内大气PM_(2.5)浓度、室内相对湿度等因素对校准系数有影响(P>0.05)。结论光散射法与重量法测定的大气PM_(2.5)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但二者间存在系统偏差;光散射法校准系数受季节和公共场所室内气温的影响。
- 李韵谱李娜李宁刘喆徐春雨方建龙王秦吴亚西徐东群
- 关键词:公共场所PM2.5光散射法
- 北京市城区冬季雾霾天气PM_(2.5)中元素特征研究被引量:74
- 2013年
- 为了解北京市某城区2013年冬季雾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中元素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连续采集2013年1月—2月北京市某城区大气PM2.5,采用滤膜称重法检测PM2.5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PM2.5中36种元素总量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元素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天气相比,雾霾天气发生时PM2.5和其中的27种元素浓度均升高,其中As,Cr,Pb,Ti和V等重金属是PM2.5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元素富集特征表明,雾霾天气PM2.5中的金属元素可被分为三组,其中As,Cr,Cu及Pb的富集因子高于10,属于高度富集级别;Sb和Sn等元素富集因子介于1~10,属于中度富集级别;Ti和V富集因子接近于1,属于轻微富集级别。ICP-MS用于大气PM2.5中多元素分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可满足同时检测PM2.5主、痕量金属元素的要求。雾霾天气发生时,As,Cr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增加主要与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化石燃料排放引起空气污染所致;该研究为开展雾霾天气PM2.5中元素特征研究提供了准确、简便的方法,可以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污染,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 王秦陈曦何公理林少彬刘喆徐东群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雾霾PM2
- PM_(2.5)个体健康防护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随着污染天气的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口罩进行个体防护,也有人通过服用补充剂和中草药等方式来提高自身抵御PM_(2.5)所致危害的能力,这些措施对个体健康防护的实际效果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对2005年至2017年间的该类报道进行回顾,以期为污染天气下公众健康防护措施提供建议,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刘喆王秦徐东群
- 关键词:颗粒物空气净化器口罩空气污染
- 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评估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估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明确被测量,识别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而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苯,在95%置信概率下,包含因子k=2时,扩展不确定度为9.4%。结论该方法中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准曲线拟合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可通过选择不确定度较小的标准品、器具和仪器,提高标准曲线点数并多次测量,提高测试人员熟练程度来降低不确定分量,进而降低扩展不确定度。
- 李韵谱林夏方建龙董小艳刘喆吴亚西
- 关键词:不确定度气相色谱法苯
- 基于渗透系数的住宅室内PM2.5来源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定量分析典型居民住宅室内、室外来源PM2.5对室内PM2.5污染的贡献,探讨影响室内来源主要因素。方法以北京市55户不同类型居民住宅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暖季(45户)和非采暖季(43户)开展连续7 d的室内外PM2.5同期监测,分别采用重量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PM2.5质量浓度及PM2.5中硫元素含量;利用硫元素比值法估算住宅PM2.5室内外渗透系数,并根据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室内外来源的PM2.5对室内浓度的贡献;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住宅一般状况和居民室内活动状况信息,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室内来源PM2.5浓度因素。结果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PM2.5中来源于室外的比例分别为(81±21)%(M=83%)和(75±24)%(M=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采暖季来源于室内源的PM2.5浓度[(12.8±16.4)μg/m3,M=8.4μg/m3)]低于采暖季[(22.2±32.9)μg/m3,M=10.4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采暖季室内吸烟(β=0.199)和开窗时间(β=-0.073)是造成调查对象室内来源PM2.5浓度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7%,而在采暖季仅发现室内吸烟(β=0.280)可以造成室内来源PM2.5浓度差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5%。结论室外空气是室内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室内吸烟和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群对室内来源PM2.5的暴露。
- 李韵谱李娜杨一兵刘喆王秦吴亚西徐春雨徐东群
- 关键词:细颗粒物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