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武

作品数:83 被引量:420H指数:10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化学工程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冶金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复合材料
  • 31篇复合材
  • 13篇合金
  • 11篇溶胶
  • 10篇纳米
  • 9篇化学镀
  • 8篇浸渗
  • 8篇SIC
  • 6篇溶胶-凝胶法
  • 6篇碳化硅
  • 6篇陶瓷
  • 6篇粉体
  • 5篇铁基
  • 5篇力学性能
  • 5篇复合粉
  • 5篇力学性
  • 4篇低电阻率
  • 4篇电阻率
  • 4篇镀镍
  • 4篇热膨胀

机构

  • 82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燕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合肥铁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安徽省白湖阀...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安徽合力股份...
  • 1篇安徽因速丹电...
  • 1篇云南电网有限...
  • 1篇国网安徽省电...

作者

  • 82篇刘君武
  • 47篇郑治祥
  • 36篇汤文明
  • 24篇王建民
  • 20篇吕珺
  • 17篇徐光青
  • 15篇吴玉程
  • 12篇丁厚福
  • 9篇吕君
  • 8篇蒋会宾
  • 8篇仲洪海
  • 7篇蒋阳
  • 7篇吴米贵
  • 6篇程继贵
  • 6篇李青鑫
  • 5篇丁锋
  • 5篇陈曙光
  • 4篇周星星
  • 4篇黄思德
  • 4篇尹辉

传媒

  • 8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理化检验(物...
  • 5篇粉末冶金工业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金属功能材料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矿冶工程
  • 2篇光学学报
  • 2篇热加工工艺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现代铸铁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中国陶瓷
  • 1篇中国陶瓷工业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以球形铬粉为强化相的铜基粉末冶金受电弓滑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球形铬粉为强化相的铜基粉末冶金受电弓滑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以球形铬粉为强化相的铜基粉末冶金受电弓滑板材料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构成如下:Cu 75‑85wt%,球形铬粉1‑10wt%,Pb 1‑5wt%...
蒋阳胥恩泽黄建祥李姚传仲洪海刘君武
微量SiC颗粒增强铁基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SiCp含量的SiCpFe3CuC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SiCp含量及SiCp表面镀镍对材料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烧结能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加入0.5wt%2wt%SiCp使材料的强度略有降低,耐磨性显著增强;烧结铁基合金的磨损机制为擦伤、疲劳磨损、粘着磨损,烧结SiCpFe3CuC复合材料主要为擦伤和磨粒磨损;SiCp含量约0.5wt%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最佳,SiCp经镀镍处理后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最佳SiCp含量提高到1wt%~1.5wt%。
刘君武吕珺王建民汤文明郑治祥
关键词:化学镀镍
铸态QT450-10球墨铸铁生产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或冲天炉加工频感应电炉双联熔炼,以及不同成分的生铁原材料来生产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研究熔炼设备、原材料、球化剂加入量、化学成分、浇注温度、浇注时间等对球铁性能的影响。试验球铁采用的化学成分为:w(C)3.6%~4.0%,w(Si)2.4%~2.8%,w(Mn)0.3%~0.4%,w(S)<0.02%,w(P)<0.06%。球化剂稀土镁合金的加入量为1.0%~1.8%。研究发现:原铁液w(S)量愈低,球化剂加入量愈少,球铁的性能为:σb>450MPa,δ>10%;原铁液w(S)量高,球化剂加入量大,性能较差:σb>450MPa,但δ<10%。
王建民刘君武周远标解明国王迪林清泉
关键词:铸态铁素体球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一种低Si含量SiCp/Al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Si含量SiCp/Al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SiCp/Al复合材料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为:熔渗铝合金30-50%,余量为SiC粉;其制备方法是将不同粒径的SiC粉混合均匀后装入陶瓷模具中,振动压实...
刘君武黄思德李青鑫蒋会宾
阳极氧化-电化学沉积-水热合成法制备Ti/TiO_2/HA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阳极氧化-电化学沉积-水热合成法制备Ti/TiO2/Ca10(PO4)6(OH)2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利用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组织结构,用Sirion200型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钛合金(Ti-6Al—4V)板经以10%的硫酸为电解液和电压为120V条件下的阳极氧化,形成孔径大约为100-200nm的多孔氧化膜,再经电化学沉积,得到尺寸大小约200~400nm的针状CaHPO4,最后经盛有浓度为0.1mol/L的NaOH水溶液、温度为200℃的高压釜中水热合成10h,针状的CaHPO4转变为片状的Ca10(PO4)6(OH)2。
王建民郑治祥汪景奇刘君武徐光青吕珺汤文明
关键词:阳极氧化电化学沉积水热合成羟基磷灰石
12Cr1MoVG焊接接头高温短时拉伸及可靠性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分别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PWHT)的12Cr1MoVG钢焊接接头进行300~600℃高温短时拉伸试验,根据该试验结果可以推算出接头的持久强度。结果表明,随测试温度的升高,两种接头的高温短时拉伸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接头的断裂机制由剪切断逐渐过渡到正断。焊态接头的高温短时拉伸强度均高于PWHT态接头。510℃时,焊态及PWHT态接头的持久强度下限(σ105783)分别为61 MPa和86 MPa,均大于某电站锅炉的额定蒸气压力(30.35 MPa)。PWHT态12Cr1MoVG钢接头具有较高的持久强度,因而具有更高的服役可靠性。
段谟刚王万里余新海王若民陈国宏汪晶晶刘君武汤文明
关键词:焊后热处理显微组织高温拉伸试验
反应烧结微米级SiC陶瓷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选用粒径为7μm的SiC粉体,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致密的SiC陶瓷材料,研究了反应烧结SiC陶瓷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及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SiC陶瓷素坯中的SiC颗粒和纳米炭黑粉体分布均匀,且具有三维联通的孔隙结构,有良好的硅熔渗性能。反应烧结SiC陶瓷材料中的SiC含量高,游离硅含量少,密度可达3.01g.cm-3,抗弯强度达到410MPa,洛氏硬度达到95HRA,综合性能达到陶瓷机械密封件的技术要求。
束成祥蒋会宾李晓阳刘君武汤文明
关键词:反应烧结碳化硅显微结构力学性能
近净成形制备SiC_p/Al复合材料Ⅱ:SiC预成形坯自发熔渗Z101被引量:4
2007年
以超细SiC粉(W7)为原料制备的SiC多孔骨架为先驱体,采用无压渗透工艺制备出致密、增强体分布均匀的SiC/Al复合材料。SiC-Al间存在厚度为0.3-0.5μm的界面层,该界面层能很好地被铝液润湿,并阻止铝液与SiC的接触与反应。SiC坯体渗入铝合金后无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能够实现制品的近净成形。加入SiC后,铝合金的强度显著提高,弹性模量提高近1倍。细颗粒的SiC能更好地抑制铝基体的热膨胀。材料的热学性能可通过SiC的含量来调整,SiC体积分数介于37%至54%之间时,室温导热系数介于136W/(m·K)至118W/(m·K)之间,室温至100℃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介于9.98×10^-6K^-1至7.69×10^-6K^-1之间。
刘君武郑治祥吴玉程王建民汤文明吕君徐光青
关键词:SIC/AL近净成形热膨胀
粉体化学镀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化学镀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具有施镀对象无选择性,均镀能力强,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简要总结了粉体化学镀的一般特点及工艺参数对镀液稳定性、镀层沉积速度、镀层结构的影响,并对粉体化学镀在制备各类新材料中的应用作了简要概述,提出了粉体化学镀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君武吕珺王建民郑治祥汤文明
关键词:化学镀复合粉体粉体表面改性
拓展“多样化设备分类故障的标准诊断与标准化技术维护”能力之我见
2010年
一家具备多样化仪器设备的高校专业型实验室,具有运用这些规格不同、性能各异的装置展开教学实践和科技研发及产业生产的能力。"分类故障的随时产生并高效技术的及时诊断及优佳方案的状态维护"是保障多样化设备"性能稳定化"、实现"可持续运行"的一大能力。标准与标准化是拓展这类能力的利器。
丁锋李萌盛刘君武夏永红舒霞程继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