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星

作品数:25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10篇冬小麦
  • 8篇灌水
  • 6篇玉米
  • 5篇氮素
  • 5篇籽粒
  • 4篇氮肥
  • 4篇施氮
  • 4篇土壤
  • 4篇高产
  • 3篇淀粉
  • 3篇玉米根
  • 3篇植株
  • 3篇水分
  • 3篇水分利用
  • 3篇利用效率
  • 3篇菌剂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物
  • 3篇花后

机构

  • 2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商丘市农林科...

作者

  • 25篇刘卫星
  • 20篇王晨阳
  • 12篇马耕
  • 7篇卢红芳
  • 6篇马冬云
  • 5篇郭天财
  • 4篇康娟
  • 4篇谢迎新
  • 3篇冯伟
  • 3篇朱云集
  • 3篇李秋霞
  • 3篇李芳
  • 3篇韩燕来
  • 3篇王祎
  • 3篇王强
  • 2篇姜瑛
  • 2篇孙德祥
  • 2篇李耀光
  • 2篇褚莹莹
  • 2篇李莎莎

传媒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灌溉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4年度以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豫北高产麦田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试验采取灌水与施氮量两因子裂区设计,其中灌...
马耕王晨阳张盼盼刘卫星李莎莎
关键词:高产小麦
不同灌水和施氮模式对高产小麦根系生长及其地上部关系的影响
为探讨黄淮高产冬麦区不同灌水和施氮模式对根系发育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影响,2012-2013年以高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在郑州(113°38′E, 34°47′N)和温县(112°...
王晨阳刘卫星马冬云谢迎新冯伟朱云集康国章郭天财卢红芳马耕
关键词:灌水施氮根冠比
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探讨适合河南高产灌区冬小麦施肥模式,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肥料为对照(T1),施纯氮240kg·hm^(-2)(T2),在T2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有机肥(鸡粪1 125kg·hm^(-2),T3)和腐熟剂(30kg·hm^(-2),T4),以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施肥处理T2、T3和T4产量分别提高90.19%、113.14%和119.29%,差异显著。从产量构成看,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以成穗数增加为主(T2、T3和T4分别较T1增加121.10%、145.88%和148.61%),其次是穗粒数(分别增加26.37%,28.85%和38.14%),而千粒质量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5.49%、14.60%和13.93%)。3个施肥处理间比较,T3和T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分别较T2增加7.17%和10.04%,干物质分别增加13.25%和5.84%;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8.79%和46.35%,干物质分别增加6.59%和4.78%;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17.00%和20.03%;最终产量分别提高12.07%和15.30%。表明在秸秆还田和一定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有利于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提高产量。
刘甘霖王晨阳刘卫星马耕王强岳鹏莉谢旭东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肥腐熟剂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密调控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为探究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2017—2018年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187.5 kg/hm^(2)3个种植密度,0、180、24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花后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花前趋势相反;冬小麦群体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然而千粒重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减小施氮量降低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宜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40 kg/hm^(2)与种植密度150 kg/hm^(2)相匹配是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刘卫星刘卫星王家瑞马耕马耕康娟
关键词:氮肥种植密度氮素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冬小麦
灌浆期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5
2018年
高温与干旱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胁迫逆境,影响小麦同化物的生成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本文以郑麦36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灌浆期高温(HT)、干旱(DS)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HT+DS)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于花后10 d将长势均匀一致的盆栽小麦转移至人工气候室,至小麦成熟。人工气候室设适温(昼25℃/夜15℃)和高温(昼32℃/夜22℃)两种温度模式,每种温度模式下又设置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和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0%左右)两个土壤水分处理,以适温、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与对照相比,HT、DS及HT+DS条件下籽粒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胁迫初期显著升高,之后迅速下降;淀粉分支酶(SBE)、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和蔗糖合酶(SS)活性在小麦籽粒整个灌浆过程中均低于对照;上述酶活性还受高温与干旱互作的显著影响。HT、DS及HT+DS逆境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减小,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下降,生育期缩短,粒重和产量降低。其中,HT的影响大于DS,复合胁迫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相关分析表明,SSS和GBSS活性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AGPase、SBE和SS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2~26 d)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P<0.01)。表明高温干旱胁迫通过淀粉合成关键酶而影响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最终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胡阳阳卢红芳刘卫星康娟马耕李莎莎褚莹莹王晨阳
关键词:复合胁迫高温淀粉合成酶淀粉积累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筛选出商丘地区冬小麦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适宜灌水模式,2011-2013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18为试验材料,以全生育期不灌水作为对照(W0),研究了拔节期灌水120mm(W1)、孕穗期灌水120mm(W2)、拔节期和孕穗期各灌水60mm(W3)、拔节期和灌浆期各灌水60mm(W4)以及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水40mm(W5)五种灌溉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前期(开花后15d)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分别在11:00和15:00达到峰值。灌水促进了花后旗叶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平均增加145.9%。与W0处理相比,灌水处理在2011-2012和2012-2013年总耗水量分别增加13.8%和18.6%,土壤贮水消耗量和降水量占总耗水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0.6%、12.4%和46.2%、15.6%。灌水增加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在平水年型(2011-2012年)下,W3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较W0处理分别增加27.5%和8.8%;在丰水年型(2012-2013年)下,以W1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W0处理分别增加65.6%和36.4%。
刘卫星朱伟王永强曾辉韩同进孟自力闫向泉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模式光合作用耗水特性
不同水氮处理对豫麦49-198籽粒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2012—2013年度,在河南温县和郑州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籽粒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0-300 kg hm^-2范围内,所有观测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最高。随灌水次数(0-2次)的增加,总酚、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灌拔节水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试点间表现不一致。水氮耦合,以灌拔节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的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较高,而总酚、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量则以灌拔节和开花水+施氮240-300 kg hm^-2处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抗氧化活性;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及硝态氮含量与籽粒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氮含量有助于总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而水分含量可能有助于类黄酮含量的提高。
孙德祥马冬云王晨阳李耀光刘卫星李秋霞冯伟郭天财
关键词:灌水氮肥冬小麦抗氧化物质籽粒
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被引量:22
2018年
为明确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池栽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W2)和灌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W3)4个处理,通过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与W0处理相比,3个生长季W1、W2和W3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7.2%、52.9%和52.7%,而平均耗水量分别增加27.1、70.4和94.9mm;灌水的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年份。小麦总耗水量和WUE、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其中WUE以W1为最大,而产量以W2最大。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正常降水年份在拔节期灌1次水、干旱年份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为小麦节水高产灌溉模式。
王家瑞刘卫星陈雨露康娟张艳菲徐文俊侯阁阁李华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一株卵形孢球托霉F4菌株及其应用、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卵形孢球托霉F4菌株及其应用、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F4保藏于中国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
李芳刘卫星郭淑文王祎李慧韩燕来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为给高产小麦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及面粉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施氮>灌水>施氮×灌水。施氮对大多数品质性状(醇溶蛋白含量除外)的影响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多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籽粒硬度和容重则呈下降趋势,其中不施氮处理与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施氮处理中以施氮180kg·hm-2时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灌水对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和容重的影响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吸水率随灌水次数(每次灌水750m3·hm-2)的增加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容重及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和比例均随之降低。施氮与灌水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容重,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
李秋霞王晨阳马冬云谢迎新刘卫星朱云集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次数施氮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