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升发

作品数:33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吸虫
  • 7篇吸虫纲
  • 3篇胸腺素
  • 3篇血吸虫
  • 3篇英文
  • 3篇日本血吸虫
  • 3篇种群
  • 3篇免疫
  • 3篇阿拉伯糖
  • 3篇L-阿拉伯糖
  • 2篇蛋白
  • 2篇新记录属
  • 2篇胸腺素Α原
  • 2篇鱼类
  • 2篇鱼类寄生
  • 2篇生活史
  • 2篇受体
  • 2篇宿主
  • 2篇台湾海峡
  • 2篇绦虫

机构

  • 32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厦门市中山医...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市农业技...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32篇刘升发
  • 6篇周克夫
  • 5篇杨彩霞
  • 5篇吴汉洲
  • 5篇杨廷宝
  • 5篇韩伟
  • 3篇洪炀
  • 3篇张旻
  • 3篇张厚瑞
  • 3篇谢予朋
  • 3篇林矫矫
  • 3篇张亭
  • 3篇张忠英
  • 2篇于水舟
  • 2篇魏梅梅
  • 2篇傅志强
  • 2篇王彦海
  • 2篇艾德宙
  • 2篇邱春辉
  • 2篇杨文川

传媒

  • 6篇台湾海峡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Curren...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8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 2篇199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鲫吸虫属一新种(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鲫吸虫 ,新种Carassotremaclupanodonaesp .nov.检获于福建省厦门海域斑Clupanodonpunctatus (TemmincketSchlegel)的消化道。新种同该属已知种中的孟加拉鲫吸虫CarassotremabengalenseRekharani&Madhavi,1 985最为相似 ,但可以与后者相区别的地方在于肠叉位于腹吸盘后部而非腹吸盘前部 ;肠管止于睾丸后缘水平而非止于近体末端 ;
刘升发
关键词:肠管睾丸
台湾海峡棱鮻的复殖吸虫
<正> 目的:鲻鱼(mullets)是组成鲻科鱼类的总称,是一类广盐性鱼类。它们能够从淡水栖息地迁移到海水中生活,也能在高污染和低氧度的环境里生存,且鲻鱼又是多种复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由于鲻鱼的这些特性,使的其体...
刘升发
关键词:复殖吸虫台湾海峡
文献传递
厦门海域面状前吻吸虫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报告了在厦门海域面状前吻吸虫Prosorhynchus facilis (Ozaki,1924)Eckmann,1932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指出其第一中间宿主——寻氏肌蛤Musculus senhousei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终未宿主则具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
刘升发
关键词:流行病学
壮穴科吸虫两种地理新记录被引量:1
2003年
报道寄生于斑点鸡笼鲳Drepanepunctata(Linnaeus)消化道的阿拉伯类腹盘吸虫Par adiscogasterarabi(Hafeezullah&Siddiqi,1970)Cribb,Anderson&Bray,1999和寄生于金钱鱼Scatophagusargus(Linnaeus)消化道的福氏类腹盘吸虫ParadiscogasterfarooqiiHafeezullah&Siddiqi,1970在中国属新发现,并将中国的标本同国外的标本进行比较。首次观察到Par adiscogasterarabi的排泄囊为"V"型;而Paradiscogasterfarooqii的排泄囊形状则与Nahhas,SeyandNishimoto(1998)和Cribb,Anderson&Bray(1999)所报道的不同。首次绘制出这二种吸虫卵巢复合体的结构。
刘升发杨廷宝
关键词:吸虫纲
中国复殖吸虫凸腹科两新记录属并重新描述(英文)
2016年
在中国南海的矛尾翻车鲀(Masturus lanceolatus)中发现了两种复殖吸虫,Accacoelium contortum(Ruldolphi,1819)和Accacladocoelium petasiporum(Odhner,1928),它们隶属于凸腹科(Accacoeliidae Odhner,1911),这两种复殖吸虫的子宫走向和以前的描述不同,对它们的形态进行了重新描述。另外,研究中的A.contortum是在宿主肠道中发现,而不是如从前记录的发现在宿主的鳃上。这两种虫及其所在的属都是首次在中国发现和报道。
张帅刘升发杨廷宝
L-阿拉伯糖抑制兔子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唐传(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阿拉伯采用口服方法,喂服新西兰大白兔,同时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兔子,观察L-阿拉伯糖对抑制因为连续高糖高脂饲料引起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堆中的作用。为将L-阿拉伯糖应用到预防肥胖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择体重在1.8~2.0kg范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其中A~C组均喂养高糖高脂饲料,D组喂普通饲料,同时A组按1.24g/d,B组按1.11g/d剂量口服L-阿拉伯糖进行干预。实验持续3个月,实验结束,颈动脉取血扑杀兔子,分离血清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同时分离腹部脂肪和肾脏周围脂肪,称重并计算脂肪指数。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口服L-阿拉伯糖高剂量组的兔子TG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TC水平比对照组低17%,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脂肪指数结果证明,两个剂量组的兔子脂肪指数明显比实验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1.24g/d剂量的L-阿拉伯糖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兔子体内脂肪堆积,减少脂肪指数。
吴汉洲韩伟谢予朋杨彩霞张忠英王倩倩薛婉伟张厚瑞刘升发周克夫
关键词:L-阿拉伯糖血脂
棱鮻寄生小钩鲻鱼虫的种群生态学被引量:2
2009年
棱鮻(Lizacarinatus)样品于2000年12月~2001年10月取自广东湛江。按常规方法从鱼鳃上挑取小钩鲻鱼虫(Ligophorushamulosus),进行压片、计数。结果显示: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小钩鲻鱼虫种群的平均密度、平均感染强度呈上升趋势;从12月到次年4月,其平均密度和平均感染强度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8月最低,10月略有回升;小钩鲻鱼虫种群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上和在不同季节均呈聚集分布。
李建军杨廷宝刘继芳刘升发
关键词:种群生态学
胸腺素原体内抑制小鼠肝癌细胞H22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Parkin等报道,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为1 010万例,死亡620万。在Ferlay等报道中最常见的癌症中致死率排列第三是肝癌。在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仅次于胃癌。因此,寻找和筛选有效的抗肝癌药物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蔡报伟栗华韩伟王世媛张亭刘升发周克夫
关键词:小鼠肝癌细胞H22胸腺素PARKIN死亡率致死率医学界
我国叶槽绦虫一新记录属(绦虫纲:四叶目)
2003年
报道检获于厦门海域赤魟(Dasyatis akajei)肠道中的四叶目叶槽科蔷薇属叶枕蔷薇线虫Rhodobothriumpulvinatum Linton 1889,经鉴定比较,为我国鱼类绦虫属的新记录。本次共剖检赤魟46尾,阳性2尾,感染率为4.3%,感染强度为5~7条/尾,并对所获虫体进行了描述。
王彦海杨文川刘升发李立伟
关键词:绦虫纲四叶目
外睾吸虫种群动态研究
2012年
外睾吸虫(Exorchis sp.)是控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在其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发育的一个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掌握外睾吸虫种群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病的生物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鲶鱼(Silurus asotus)肠道内寄生的外睾吸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外睾吸虫在鲶鱼体内的感染率、种群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外睾吸虫在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感染率变化范围在65.38%~91.98%,宿主体长在270mm以下时,外睾吸虫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外睾吸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只感染少量的外睾吸虫,而较大量的外睾吸虫只感染少数的宿主.吸虫种群在不同月份和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分布类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高鹏刘升发
关键词:鲶鱼种群动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