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生

作品数:48 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民法
  • 5篇权利
  • 5篇法权
  • 4篇有权
  • 4篇所有权
  • 4篇农村
  • 4篇论略
  • 4篇民事
  • 3篇地权
  • 3篇性恶
  • 3篇人性
  • 3篇伦理
  • 3篇法律
  • 2篇当事
  • 2篇当事人
  • 2篇道德
  • 2篇优先权
  • 2篇哲学
  • 2篇人性恶
  • 2篇三权

机构

  • 43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3篇刘云生
  • 3篇吴昭军
  • 2篇徐迪锋
  • 2篇宋宗宇
  • 2篇章礼强
  • 2篇李开国
  • 2篇徐文
  • 1篇庞子渊
  • 1篇黄忠
  • 1篇李星蕾
  • 1篇李晓伟
  • 1篇潘亚飞
  • 1篇卢桂

传媒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汕头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现代法学
  • 2篇社科纵横
  • 2篇法律科学(西...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法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学
  • 1篇求实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性恶假设与市民法伦理哲学被引量:8
2005年
西方近代社会之转型首先是对人之本性认识之转型 ,人性恶理论大行其道并为整个社会阶层所吸纳、提倡。自私自利的人性观念彻底销蚀了传统哲学体系中人的神性与奴性 ,更深层次也消解了对人性的道德考量内涵 ,转而以现世的享乐和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伦理哲学覆盖了传统经典神学和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刘云生
关键词:伦理哲学人性恶市民法近代社会唯理主义自利
道德祛魅与人性张扬:民法人格价值论纲被引量:4
2004年
考稽近代民法以来人性理论与民法之关系 ,必须寻求一个价值平台或介质 ,罗马法虽然以法律形式确证了私法权利 ,但却未能从深层次领域阐释私法权利存在之必然性 ,正义理念也必须依赖于自然法与神之秩序。近代民法以近代哲学之转型为契机 ,从人性角度论证了传统私法制度存在之合理性与合法性 ,更进一步确证了人性与民法价值体系与诸项制度之间之必然因果 ,上述成就之取得均有赖于近代民法对人格制度之近代化改造与创新。本文以近代民法为基点 ,参酌罗马法之近代演化 ,重点探析民法学人格制度之历史构造及其演绎历程 ,进而辨明人格制度之价值基础 ,阐释人性与人格在近代民法中的相互融汇过程 ,最终为近代民法本体论转型之必然性作出合于历史理性之诠释 ,并就民法学研究中相关误区进行证伪解蔽。
刘云生
关键词:人性理论私法权利罗马法人格价值契约
中国古代优先权论略——序位·要件·效力·限制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继优先权概念、源流、种类之后进一步研究优先权之序位、要件、效力及其限制,在系统比较中国古代优先权和欧洲大陆优先权体系与价值基础上开掘优先权制度之固有资源,特别是对传统中国之亲邻优先权之效力、要件及其保护机制进行梳理,从而对其价值选择、文化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就学界相关偏失、误解进行矫正、阐释。
刘云生宋宗宇
关键词:要件效力
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之冲突与调适被引量:5
2013年
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虽有历史之并存与现实之相济,然二者内生性冲突却难以避免。探析此类冲突形态及其调适路径,不唯涉及习惯法之存在空间与实现路径,尚关系到成文法之传承、转型及现代化。传统物权习惯法于民间经济生活中有着广阔生存空间与顽强生命力,彰显其存在之合理性,亦要求成文法谨慎对待。二者虽于内在理念与外在制度规范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仍可于恪守公共利益原则、效益原则、自由原则、成文法优先适用原则等大前提下进行有效调适。
刘云生
关键词:习惯法调适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解读
2013年
当事人概念在立法上一直牵连于实体法律关系之中,而学理上经历了从实体到程序的转变,目前程序当事人概念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程序当事人概念不仅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扩大救济范围,还可以完善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意义深远。
刘云生徐迪锋
关键词:当事人程序当事人
因灾失地农民安置补偿问题研究--以北川县曲山镇为例
2011年
从曲山镇目前已知的安置现状和补偿现状着手,分析在重建安置过程中与地震遗址博物馆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衡平灾民基本利益诉求和政府基本政策考量基础上,提出相应安置补偿基本原则并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立体的安置方案。
刘云生徐文
关键词:失地农民灾区重建
传统智慧财产:主体类型·价值诉求·法权构造
2016年
传统智慧财产虽承受着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双重负面评价,被视为末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中智慧财产之缺席或不发达。本文于还原历史之前提下,比较中西文化异同,探究传统智慧财产之主体分类并解析其内在价值理念与法权设计,力图为今时之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提供有益借鉴。
刘云生
关键词:价值诉求
传统智慧财产权利生成路径及其功能识别被引量:1
2009年
传统中国本土文化中虽然没有出现独立而成文之智慧财产法律规范,但在习惯法领域,智慧财产与其他财产性权利一样,仍然得到充分重视。从权利主体层面发掘传统智慧财产权利生成路径及其识别功能,可以发现,国家化、家族化、行业化构成了传统智慧财产的基本特征。
刘云生
关键词:国家化家族化行业化
农村土地征收三大命题证伪被引量:8
20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构建依赖于产权自主论、效率优先论、城市优先发展论三大命题假设,从逻辑与制度两方面背离了基础的法权内蕴与正义轨道,导致了集体、农民权利的旁落与土地增殖利益的单向度分配与再分配,也导致了土地利用的高耗散与低效率,更扩大了城乡、贫富差距,为中国未来转型埋下制度性隐患。
刘云生
关键词:农村土地征收
传统中国契约权利形态三论被引量:7
2006年
政约、乡约、行规、家法等是传统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保护形态,而私法契约则是承载个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证明,中国民众在追求个体权利的历程中毫不懈怠,毫不妥协,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求富求荣)仍然主宰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探究传统中国契约权利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形态旨在阐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契约权利及其存在方式以及其实现途径,契约权利的演进形态则主要探讨契约内在的利益律动。基于中国宗法立国,教化治国之传统,中国契约所体现的权利形态经历了互助互惠的嬗变过程,最终以互惠作为契约利益的中心原则,契约最终从人伦道德中脱身而出,成为规范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的独立法律凭证和手段。
刘云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