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报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公民表达的困境被引量:1
- 2009年
- 1999年底。中国青年报酝酿改版,几个年轻人提出办一个言论版的设想。其时。一些报纸开始出现言论专栏和以言论为主的评论性周刊,“我们需要更多的言论空间”——直在报社当评论员,同时编辑“冰点时评”的马少华,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
- 冯雪梅
- 关键词:公民言论专栏中国青年报言论空间评论性评论员
- 媒体当瞭望浅滩暗礁及时预警
- 2013年
-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
《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
- 冯雪梅
- 关键词:官方媒体预警浅滩头版头条事故瞒报
- 评论的破圈传播与情感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深刻改度,变革之中,评论在寻找理念创新和路径重构。一、破圈传播背后是“思想为王”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这个问题曾经争议不休。如果没有平台的大力推送,再有真知灼见的评论,也可能看者寥寥;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个问题,那些10万+的爆款,就一定没有思想含量吗?未必。最起码,它能够在某一点上“戳中”读者,让他们阅读并转发,并且打破圈层传播。
- 冯雪梅
- 关键词:内容为王互联网情感价值渠道为王
- 在利益纷争中呵护公平正义
- 2013年
- 今年的这个记者节,因为“陈永洲案”而变得沉重。事件本身的一波三折,以及舆论对此的众多纷争,都显现出当下媒体生态的尴尬与困境。
- 冯雪梅
- 关键词:公平正义利益纷争呵护媒体生态记者节舆论
- 自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呼之欲出——对“三名”难产的一点看法被引量:3
- 2009年
- 信息无所谓好坏,选择和判断却有优劣。洞见的深浅、视野的远近、内涵的宽窄、情怀的高下,将造就传媒的影响力,孕育新闻名人。同时,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价值观念的逐步多元、公民社会的雏形初现,也让意见表达成为必须。未来的"三名",很可能就是这些"意见领袖"。
- 冯雪梅
- 关键词:自媒体中国社会公民社会
- 两会评论的议题设置及风险规避
- 2011年
- 在有限的表达空间内,争取最大的话语空间,在关照现实中推动社会进步,当是每个评论人的坚守。《总理说的是权利还是权力》——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2009年5月12日)的一篇两会时评,被贴到了新华社的评报栏里。那是两年前的两会,温家宝总理参加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报道说:
- 冯雪梅
- 关键词:风险规避议题设置两会中国青年报温家宝总理话语空间
- 舆论监督,是媒体天然的职责
- 2013年
-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
- 冯雪梅
- 关键词:舆论监督网上搜索新媒体时代民意表达负面新闻
- 时评的理性与建设性——兼谈《青年话题》的编辑思想被引量:6
- 2004年
- 一、青年话题的定位:百姓意见的自由广场
<青年话题>从2000年开办至今,已有将近四年.它坚持一种定位:百姓意见的自由广场.当然,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可能会受到某种制约,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让公众,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的声音自由表达出来.
- 冯雪梅
- 关键词:报纸专栏时事评论群众交流
- 官方媒体的新闻归位被引量:1
- 2013年
-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对山西隧道爆炸事故、新交规“闯黄灯”之争等民众关切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追踪和调查。央视的《新闻联播》,也一改往日的稳重平和,增加了监督性报道的数量。
- 冯雪梅
- 关键词:《新闻联播》官方媒体头版头条事故瞒报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