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永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心理小组式辅导对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儿科实习中学习态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了解心理小组式辅导对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儿科实习中学习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实习的2012级和2013级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儿科实习的基础上,采用自愿参与的方式,开展心理小组式辅导.每个心理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每周进行心理小组式辅导1次,每次时间为1.5 h;共6次.根据学生是否参加心理小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名学生在进入儿科临床实习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分别填写《儿科临床实习生学习态度评价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应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结果 干预组有33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非干预组有40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两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实习前及实习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总均分为(83.82±8.39)和(84.39±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781);实习结束时,干预组的学生学习态度总均分为(88.91±7.40),高于未干预组学生的总均分(75.03±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9,P=0.000).结论 心理小组式辅导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实习中对患儿及家长的同理心,从而改善自身在儿科实习的学习态度.研究结果能为心理小组式辅导在医学实习中的推广提供参考.
- 黄月君郑茂春林广裕冯学永谢晓丹
- 关键词:实习生儿科
- 2010年粤东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并探讨实时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疱疹液样本病原体的敏感性。方法收集94例手足口病(重症35例,轻症59例)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样本,以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16)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样本中的EV,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样本阳性率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94份咽拭子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59例(62.77%),EV71阳性49例(52.13%),CA16阳性18例(19.15%),其中35份重症患儿咽拭子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31例(88.57%),EV71阳性23例(65.71%),CA16阳性7例(20.00%);94份疱疹液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44例(46.81%),EV71阳性33例(35.11%),CA16阳性15例(15.96%),其中35份重症患儿疱疹液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22例(62.86%),EV71阳性15例(42.86%),CA16阳性6例(17.14%)。统计资料显示,咽拭子的阳性率高于疱疹液,EV71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7,P〈0.05),重症患儿EV71阳性率高于轻症患儿,两组患儿的EV通用型及EV71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89、4.125,P〈0.05)。结论2010年我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A16,并且以EV71为主。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咽拭子的病毒检出率较疱疹液高,重症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轻症患儿。
- 陈派镇林创兴林广裕马廉肖泽曦吴扬冯学永周晓华邱晓燕
- 关键词:手足口病咽拭子病原学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被引量:3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为住院HFMD患儿37例,均已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其中轻型病例21例,重症病例16例;对照组为本院同期唇腭裂治疗中心的先天性唇腭裂、非感染择期手术同龄患儿10例。应用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检测病毒阳性患儿的血清标本及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2、IL-6、1L-8、IL-12亚单位P40(IL-12P40)、IL-12亚单位PTO(IL-12P20)、IFN-γ、IL-4、IL-10、1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重症组IFN-1、IL-10、IL-12P40、IL-1α、IL-1β、IL-4、IL-6、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2);重症组细胞因子INF-1和IL-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均〈0.02);轻症组IL-10、IL-12P40、IL-1α、IL—1α、IL4、IL-6、IL-8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2);轻症组IL-13和IL-12P7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2)。2.病情严重程度与INF-γ(Rs=0.654)、IL-10(Rs=0.517)、IL-10(Rs=0.575)、IL-1β(Rs=0.413)、IL4(Rs=0.508)、IL-6(Rs=0.446)及TNF-α(Rs=0.409)中度相关(Rs〈0.05),与IL-2(Rs=0.351)及IL=8(风=0.392)呈低度相关(P均〈0.05),与IL-13(Rs=-0.304)呈负相关(P〈0.05),与IL-12P40、IL-12P70及白三烯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HFMD患儿在感染病毒后其病情发展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多数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过度表达可能是发生重症HFMD的免疫病理基础。IFN-γ、IL-10、IL-12P40、IL-1α、IL-1β、IL4、IL-6、IL-8、TNF—α及IL-2的高表达可能促进HFMD的进展。
- 谢金纯林广裕陆学东陈派镇郑燕玲肖泽曦冯学永蔡晓莹林创兴周晓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细胞因子免疫功能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在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疾病谱中的地位及意义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在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疾病谱中的地位及意义。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腹泻并有惊厥症状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急性腹泻伴惊厥的病例中,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58例、热性惊厥49例、癫癎43例、病毒性脑炎19例、低钠性脑病6例、高钠性脑病5例、中毒性脑病2例、低钙惊厥2例。BICE患儿年龄为(17.47±7.90)个月,全身症状轻,脱水轻或无,惊厥多呈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多发生在病程前2 d;轮状病毒阳性率为65.52%;血常规、生化、脑脊液、CT/MRI、脑电图等无明显异常。BICE患儿入院后予补液治疗,在首次惊厥后给予肌注苯巴比妥,住院过程惊厥再发者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均住院2~5 d治愈出院。结论 BICE为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中的常见疾病,临床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应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药物治疗。
- 林伟青蔡晓莹林广裕吴扬肖泽曦林创兴陈派镇冯学永马廉
- 关键词:婴幼儿惊厥急性腹泻疾病谱
- 儿科重症监护室成分输血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本院2011~2013年PICU成分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PICU近3年收治患儿2 598例(危重组:2 111,极危重组:487),成分输血732例,危重组输血率为22.7%(479/2 111)、极危重组输血率为52.0%(253/487);治愈好转率输血组高于未输血组(P〈0.05)。2)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丙种球蛋白、血浆、人血白蛋白,分别占59.50%、11.76%、9.38%;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3)输血的病因前3位为重症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分别占39.15%、20.59%、13.33%,输血成分主要为丙种球蛋白、血浆、人血白蛋白;4)丙种球蛋白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重症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及免疫性疾病;血浆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脏器功能衰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原发性出凝血疾病;人血白蛋白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重症感染(主要为重症脑炎)、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蛋白血症)和中毒意外。5)输血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0.70%,其中输红细胞发生不良反应2例,输血浆、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各1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缓解,完成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是儿科危重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患儿危重程度越高,输血率越大,合理输血对改善PICU患儿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有着重要的地位。
- 王鸿武林丽敏杨汉华陈秋蓉刘思征冯学永林广裕马廉
- 关键词:成分输血儿科重症监护
- 腺病毒转染Maf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胰腺细胞特异性基因被引量:2
- 2017年
-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化学药物或共培养等方法诱导后胰岛素分泌量低,转染胰腺发育特异性基因诱导干细胞向成熟β细胞分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afA基因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腺病毒携带外源性β细胞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Maf A(Ad-MafA-EGFP),转染入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7 d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检测细胞中胰腺细胞特异性基因(glucagon、Pdx1、Nkx2.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经Ad-Maf A-EGFP转染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MafA-EGFP已进入细胞内;(3)经Ad-MafA-EGFP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人源性胰腺前体细胞glucagon、Pdx1、Nkx2.2基因表达增高,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胰腺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 王鸿武倪萍赖秀蓝冯学永林丽敏马廉
- 关键词:脐带胰岛素分泌细胞MAFA
- 人脐血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记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 冯学永马廉霍霞蒋纪恺刘小珊
- 关键词:脐带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显微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显微形态学改变及其意义,为心肌细胞的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从人脐带华尔通氏胶分离、培养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化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及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分化的心肌样细胞是否表达心肌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心肌肌钙蛋白T(troponinT)和心肌结蛋白(desmin)。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人脐带MSCs经5-aza和DMSO诱导后体积变大变长.呈杆状细胞且细胞浆中可见肌丝样结构出现: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分化的细胞浆中有肌丝的存在。同时分化的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的标记troponinⅠ、troponinT和desmin。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移植的来源。
- 何红燕林晓波应文娟林丽敏罗敏婕马桂霞冯学永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
-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4例临床分析
- 2017年
- 目的:提高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认识,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发热14例(38.3~41.0℃,>39℃12例),肝肿大12例,脾肿大10例,贫血8例,有神经系统症状5例,淋巴结肿大4例,出血2例。血常规两系或者三系降低13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7例,高甘油三脂血症7例,肝功能异常14例,铁蛋白升高13例,骨髓噬血现象6例。本组完全缓解或者治愈4例,出院失访8例(其中病情缓解出院失访4例,未获得缓解自动出院失访4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HL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 邱晓燕王鸿武冯学永林广裕林丽敏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能性,为心肌细胞移植探索新细胞来源。方法采用5-氮杂胞苷(5-Aza)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分化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化心肌样细胞的心肌肌钙蛋白I(troponin I)、心肌肌钙蛋白T(troponin T)和心肌结蛋白(desmi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是否有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和心肌细胞desmin的cDNA表达。结果人脐带MSCs经5-Aza和DMSO诱导后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化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的标记troponinI、troponinT和desmin。RT-PCR检测证实,人脐带MSCs诱导前不表达Nkx2.5和desmin,经5-Aza和DMSO诱导后表达心肌细胞标记Nkx2.5和desmin。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Aza和DMSO可作为心肌细胞诱导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的来源。
- 林晓波何红燕罗敏洁崔冰琳冯学永蒋学武谢庆东黄天华应文娟马廉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