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三体
  • 2篇唐氏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18-三体
  • 2篇产前
  • 2篇产前筛查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新生儿
  • 1篇血清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孕妇
  • 1篇三体综合征
  • 1篇神经管
  • 1篇神经管畸形
  • 1篇温度
  • 1篇细胞
  • 1篇酶链反应
  • 1篇酶链反应检测

机构

  • 4篇沈阳市妇女儿...

作者

  • 4篇冯光
  • 3篇储穆庭
  • 3篇张莉
  • 2篇孙文芝
  • 2篇宋奉侠
  • 2篇杨晓军
  • 1篇于文伟
  • 1篇郝明革
  • 1篇柳爱华
  • 1篇孙莉莉

传媒

  • 2篇中国产前诊断...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母血清筛查21-三体、18-三体高风险病例的产前诊断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筛查21-三体、18-三体高风险病例的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对沈阳地区153910例怀孕15~20+6周的妇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进行母血清常规二联筛查,风险值计算21-三体以1/270,18-三体以1/350为切割值,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结果 153910例筛查中有8559例为高风险病例,占筛查总人数的5.56%。其中3546例进行染色体分析(占高风险总数的41.4%),发现76例异常核型,其中21-三体21例,18-三体15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其他核型异常29例,异常发生率2.14%。结论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柳爱华宋奉侠郝明革孙文芝冯光储穆庭张莉
关键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二联血清标记物用于产前筛查的效果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二联血清标记物用于产前筛查时,对唐氏综合征、18-三体、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疾病检出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孕中期(15~20+6周)35岁以下妇女进行二联血清标记物(AFP、free-βHCG)检测,2T-risk软件计算风险值。对于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共筛查109703例孕妇,其中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4725人,阳性率为4.31%(4725/109703),18-三体高危588人,阳性率0.54%(588/109703),神经管畸形高危861人,阳性率0.78%(861/109703)。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高危孕妇1952人,发现染色体异常59人,异常检出率为3.02%(59/1952)。结论利用孕妇二项血清标记物进行孕中期产前筛查可有效检出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及其它部分先天性疾病,是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
张莉冯光储穆庭宋奉侠孙文芝杨晓军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畸形
标本处理温度对唐筛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讨论处理标本的温度对唐筛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温度下分离的孕中期母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利用Life Cycle软件计算风险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时AFP均值为0.94MOM,β-h CG均值为1.04MOM;37℃时AFP均值为0.95MOM;37℃时的β-h CG值明显高于室温(18℃-25℃)(t=0.45,P〈0.001)。37℃处理标本时,唐筛高危检测阳性率高于室温(χ^2=22.73,P〈0.05)。结论:进行标本处理时,非抗凝静脉血静置的温度和时间对唐筛结果有很大影响。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张莉冯光于文伟杨晓军
关键词:标本处理温度
孕妇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以及新生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尿液中巨细胞病毒DNA含量。结果 2008~2010年孕妇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69%、14.33%、13.86%、17.43%,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9.90%、10.89%、12.38%、20.03%。结论在孕妇及新生儿中进行巨细胞病毒检测对预防感染、降低新生儿病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孙莉莉冯光储穆庭
关键词:孕妇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