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苯美司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影响的体外研究
- 乌苯美司,化学名为N-[(2S,3R)-4-苯基-3-氨基-2-羟基丁酰]-L-亮氨酸,是一种竞争性的氨基肽酶抑制剂,能与淋巴、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结合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多种实体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癌、食管...
- 林茂芳俞静
- 文献传递
- KLF7在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与黏附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Krüppel样转录因子(Krüppe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KLF)家族在正常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的多种重要细胞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其他KLF家族成员相比,KLF7在癌症中的作...
- 王家雄吕炯俞静朱慧勇
- 文献传递
- 乌苯美司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rhGM-CSF、IL-4、细菌脂多糖(LPS)组合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的表面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苯美司处理组DC膜表面CD 80、CD 86、CD 1a、CD 83、HLA-DR的表达均上调,其中CD 80+为(79.88±4.09)%vs(88.18±3.59)%、CD 86+为(76.56±2.54)%vs(86.39±1.71)%、HLA-DR+为(81.26±1.31)%vs(96.78±2.71)%、CD 1a+为(84.19±1.46)%vs(93.60±2.71)%、CD 83+为(66.83±1.11)%vs(78.29±2.14)%。结论乌苯美司能够使树突状细胞部分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上调,从而可能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而促进T细胞的激活,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
- 俞静林茂芳
- 关键词:树突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 整合素相关蛋白与免疫被引量:1
- 2005年
- CD47分子又称整合素相关蛋白,是一种多次跨膜的糖蛋白,在机体的各种细胞及组织上均有表达。CD47分子通过与其整合素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的相互作用,对机体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参与调控细胞的粘附与增殖,激活血小板,抑制红细胞的清除等生理过程,并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抑制T细胞向Th1型细胞分化,以及影响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对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诱导免疫耐受、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重要的意义。
- 俞静林茂芳
- 关键词:凝血酶敏感蛋白
- 抗CD47单克隆抗体(B6H12)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功能的影响(英文)
- 2005年
- 为阐明可溶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B6H12)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联合应用 rhGM-CSF、IL-4、细菌脂多糖(LPS)在体外诱导扩增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抗CD47单 克隆抗体(B6H1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释放的 IL-12 P70水平;BrdU-ELISA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κB 结合活性变化。结果发现:①经抗CD47单克隆抗体(B6H12)处理的DC,膜表面标记(CD80、CD86、CD1a、CD83、 DR)的表达显著地低于未加B6H12单克隆抗体DC组(P<0.05);其释放IL-12 P70蛋白质的能力及刺激同种异 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与未加B6H12单克隆抗体DC组相比,B6 H12单克隆抗 体处理DC组的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单克隆抗体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可溶 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影响着DC向成熟发育及功能。
- 俞静林茂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 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研究
- 外泌体是细胞外环境中含脂质双分子层的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膜性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一般呈杯状和(或)双凹碟状,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并散在存在于成分复杂的人体体液标本中,具有...
- 张亚敏俞静王琎王家雄朱慧勇
- 文献传递
- 可溶性抗CD47单抗对人树突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抗CD4 7可溶性单抗B6H12对树突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rhGM CSF、IL 4、细菌脂多糖 (LPS)组合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树突细胞 ,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单抗B6H12。以透射电镜观察树突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术分析树突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半定量RT 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树突细胞IL 12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质含量。Brdu ELISA法检测树突细胞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树突细胞膜表面有CD4 7高表达 (94 %~ 98% )。B6H12单抗处理的树突细胞组与未加B6H12单抗组比较 ,CD80 + 细胞为 (6 8.14± 7.4 1) %vs(89.17± 8.5 9) % ;CD86 + 细胞为 (6 7.33± 4 .71) %vs(87.2 7± 3.5 6 ) % ;CD83+ 细胞为 (40 .0 8± 14 .80 ) %vs(72 .77± 8.6 8) % ;CD1a+ 细胞为 (6 6 .4 5± 4 .0 6 ) %vs(95 .93± 3.0 3) % ,HLA DR+ 细胞为 (40 .6 7± 13.4 8) %vs(98.97± 1.0 1) %。B6H12单抗显著地下调树突细胞IL 12mRNA及IL 12 P70 表达水平 (P <0 .0 5 ) ,且Brdu掺入量也显著的降低 (P <0 .0 1)。结论 可溶性CD4 7单抗能影响人树突细胞向成熟分化 ,并抑制其功能。
- 林茂芳俞静严力行
- 关键词:树突细胞单抗抗C抗B
- 抗CD47单抗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研究可溶性的抗CD47单抗(B6H12)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联合应用rhGM-CSF、IL-4、细菌脂多糖(LPS)在体外诱导扩增DC,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抗CD47单抗(B6H1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ELISA定量检测DC释放IL-12P70水平,Brdu-ELISA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1)经抗CD47单抗(B6H12)处理的DC,膜表面CD80、CD86、CD1a、CD83、DR表达显著降低(P<005);其释放IL-12P70的水平及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B6H12单抗处理DC组其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该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抗CD47单抗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影响DC的发育、成熟及功能。
- 俞静林茂芳牟海波黄河蔡真
- 关键词:树突细胞免疫耐受
- 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纤维之间的交互作用——干细胞粘附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信号通路机制
- 近年来,纳米纤维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再生骨组织、血管组织、神经组织、牙髓等。通过改变制作条件,纳米纤维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及排列方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体内组织环境,并且可以和其他组分结合,如纳米颗...
- 王琎俞静朱慧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