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3篇乙肝
  • 2篇蛋白
  • 2篇乙肝病毒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 2篇标志物
  • 2篇病毒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清模式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机构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余明芳
  • 4篇张征
  • 4篇姚磊
  • 2篇耿建萌
  • 1篇潘海龙
  • 1篇田洪明
  • 1篇陈国致
  • 1篇陈正堂
  • 1篇王林
  • 1篇胡明东
  • 1篇赵成荣
  • 1篇宋文全
  • 1篇毛宝龄
  • 1篇刘素英
  • 1篇周长邵
  • 1篇康玲
  • 1篇张汗承
  • 1篇王超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4
  • 2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儿体外循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动态改变
2000年
姚磊王超张征余明芳
关键词:儿童体外循环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448例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姚磊周长邵张征余明芳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循环免疫复合物乙型肝炎
59434例就诊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与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 1993~ 1999年共 5 94 3 4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 ,运用 χ2 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乙肝病毒总感染率为 5 6.2 3 % ,并由 1993年的 67.65 %呈减少趋势至 1999年的 4 5 .3 3 % ;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 ,常见模式 9种 ,少见模式 18种 ,其中 (1)人工主动免疫模式 (仅抗HBs阳性 )检测率由 1993年的 10 .80 %呈逐年增加到 1999年 2 2 .0 0 % ;(2 )乙肝病毒携带者从 1993年的 2 2 .67%呈逐年减少趋势至 1999年的 18.19%。结论 乙肝标志物检出模式的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姚磊潘海龙张征胡明东康玲余明芳
关键词:HBV血清学标志物统计学
乙肝病毒Ⅱ型血清模式的调查分析
1994年
自从Coursaget等报道在HBV感染者血清中发现乙肝病毒Ⅰ型(HBV_2)以来,国内一些作者对HBV_2血清模式出现频率作了调查,但各家报道差异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HBV_2血清模式出现情况。
陈国致李玉华陆渝琳余明芳耿建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创伤时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的变化
1992年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作为一种非特异性调理素,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及多种细胞表面,具有维持组织结构完整,辅助免疫防护等生理功能。探讨严重创伤时血浆FN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为此,我们对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动物(n=8)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n=28)的血浆FN进行了观察。 1
耿建萌陈正堂王林余明芳毛宝龄
关键词:创伤纤维连接蛋白
泪SIgA在眼表疾病中的变化
1992年
免疫球蛋白A(IgA)是Hereman(1959年)首次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抗体。1963年Feinstein 等在人和兔的体液如初乳、唾液、气管分泌物和泪液中,发现IgA 含量比血清高6~8倍。分泌性IgA(SIgA)广泛存在于人体外分泌液中。泪SIgA 是由反射泪腺或结膜浆液腺间质中浆细胞合成的2个IgA、泪腺腺泡上皮生产的1个分泌碎片(SC)
周祖嬚张汗承赵成荣陈荣叠朱福兴刘金华余明芳
关键词:SIGA
76株细菌对三种头孢菌素药物敏感试验的评价
1994年
在头孢菌素(亦称先锋霉素)中,头孢噻啶(先I)、头孢唑啉(先V)和头孢去甲噻肟钠(益保世灵)是目前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药物。它们的化学结构近似,药理性质基本相同;为了比较它们现实的抗菌效果,并探讨其敏感性的判断标准,我们用临床新分离的76株细菌对这三种头孢菌素进行了敏感性实验观察与比较。现报告如下:
田洪明刘素英朱文明余明芳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敏试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抗HCMV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抗巨细胞病毒 (HCMV)抗体和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的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酶联免疫反应 (C -ELISA)和ELISA技术检测 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AECA和抗HCMV抗体 (IgG)。结果  41例冠心病组抗HCMVIgG抗体的阳性率为 73 2 % ,而对照组阳性率为 31 0 %。冠心病组AECA的阳性率为 34 1%。结论 冠心病患者AECA和抗HCMV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表明HCMV和AECA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姚磊宋文全张征余明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抗内皮细胞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