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川

作品数:63 被引量:215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动脉瘤
  • 25篇颅内
  • 19篇动静脉
  • 19篇静脉
  • 18篇动脉
  • 18篇颅内动脉
  • 18篇颅内动脉瘤
  • 17篇血管
  • 17篇栓塞
  • 14篇动静脉瘘
  • 14篇静脉瘘
  • 13篇手术
  • 13篇脊髓
  • 12篇畸形
  • 7篇栓塞治疗
  • 6篇动静脉畸形
  • 6篇颅颈
  • 6篇颅颈交界
  • 6篇颅颈交界区
  • 6篇静脉畸形

机构

  • 6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石家庄市职业...
  • 1篇河北省第七人...
  • 1篇天津第四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3篇何川
  • 39篇张鸿祺
  • 19篇叶明
  • 16篇凌锋
  • 14篇胡鹏
  • 11篇李桂林
  • 11篇张鹏
  • 9篇李萌
  • 8篇孙力泳
  • 7篇李静伟
  • 7篇马永杰
  • 6篇支兴龙
  • 5篇洪韬
  • 4篇王志潮
  • 4篇任健
  • 3篇徐跃峤
  • 3篇王宁
  • 3篇柳江
  • 2篇朱凤水
  • 2篇程玮涛

传媒

  • 38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股血管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八届国际脑...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5
  • 3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洪韬张鸿祺李桂林何川叶明胡鹏马永杰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脊髓动静脉畸形术中造影
影响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unt-HessⅣ级51例,Ⅴ级23例;1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瘤,36例采用手术夹闭动脉瘤,19例采用保守治疗。出院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析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治疗方式(手术或介入)、治疗距出血时问、是否早期解除颅内高压与患者mRS的关系。结果①74例中有5例失访。治疗后6个月随访到的69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率为28.9%(20/69),预后差发生率为5.7%(4/69),病死率为65.2%(45/69)。手术组+介入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Ⅳ级患者的预后优于Ⅴ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的Hunt-Hess分级(OR=15.961,95% CI:1.556~163.676,P=0.020)和是否早期解除颅内高压(OR=19.741,95%CI:3.117~125.036,P=0.002)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治疗方式及治疗距出血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入院的Hunt-Hess分级和是否及早解除颅内高压,是影响重症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重症SAH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外科手段降低颅内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何福亮张鸿祺李萌鲍遇海王宁张鹏支兴龙陈文劲谌燕飞何川叶明王亚冰徐跃峤程维涛凌锋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
荧光显影技术在岩上窦区硬膜动静脉瘘术中鉴别正常岩上静脉的临床应用
2020年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外科治疗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鉴别保护正常岩上静脉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治疗的10例岩上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判定动静脉瘘口位置,辨别正常的岩上静脉.术后行影像学复查,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术中发现伴发正常岩上静脉,均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加以辨别保护.10例病例均经术后随访血管造影证实瘘口离断,术后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mRS评分:7例0~1分,2例2分,1例3分.结论 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伴有正常引流功能的岩上静脉,术中需保留;术中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有助于分辨并保护岩上静脉,防止该静脉损伤而引起并发症.
孙力泳任健李静伟何川叶明李桂林李萌张鹏张鸿祺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岩上静脉
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方法及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和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对10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34例,占33.0%;手术治疗69例,占67.O%。治疗前、后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治疗的影像学效果。使用阿米诺夫量表评估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改变,X2检验用于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中脊髓畸形血管团完全清除60例,占58.3%;部分清除43例,占41.7%。术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9例(18.4%),改善14例(13.6%),无变化57例(55.3%),恶化13例(12.6%);随访6个月的治疗效果为:治愈26例(25.2%),改善33例(32.0%),无变化29例(28.2%),恶化15例(14.6%)。 结论 脊髓畸形血管团完全清除的患者比部分清除的患者获得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方法更有利于完全清除畸形血管团,血管内治疗畸形血管团的完全清除率虽然相对较低,但短期疗效却优于手术治疗。
何川凌锋张鸿祺
关键词:脊髓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方法畸形血管
激光散斑成像法监测格列本脲对小鼠SAH后脑微循环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SAH组(n=6)、溶媒组(n=6)和格列本脲组(n=10)。视交叉前池注入自体非抗凝尾动脉血60μl建立SAH模型。小鼠SAH后5 min内,格列本脲组腹腔注射格列本脲(25μg/kg),溶媒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SAH组未进行任何治疗。造模后12 h,应用Garcia量表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造模前后使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监测脑皮层灌注以及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结果造模后12 h,SAH组、溶媒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脑感觉皮层灌注明显下降(P<0.05),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明显下降(P<0.05)。应用格列本脲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脑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和感觉皮层灌注明显改善(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以改善小鼠SAH后神经功能,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刘鹏唐跃佘德源马廉亭潘力何川
关键词:格列本脲激光散斑成像小鼠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可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所选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在DSA监视下,载瘤动脉放置LEO支架封堵动脉瘤口,然后经支架网眼在微导丝引导下,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直到瘤腔致密填塞为止。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位于载瘤动脉内并跨越动脉瘤颈。其中100%栓塞21例,95%栓塞2例,死亡1例。23例患者电话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献军刘永何川孟丽张军王学明宋哲
关键词:脑动脉瘤微弹簧圈介入
美兰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 cm ,并将其无菌包裹后固定在臀部外侧。然后患者改为俯卧位行后入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中将造影管埋入供血动脉,分别使用碘造影剂和美兰进行脊髓血管造影。美兰造影过程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2013年7月~2015年9月完成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46例,其中3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13~65岁,平均35.6岁;髓内动静脉畸形30例,髓周动静脉瘘16例。其中38例(81.6%)病变完全切除,8例(18.4%)髓内动静脉畸形为保留脊髓功能次全切除病变。美兰造影过程中未见诱发电位改变。结论脊髓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辨别畸形血管团的结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血管造影方法。
陈嫄何川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血管造影杂交手术
复合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大和巨大未破裂动脉瘤
向思诗胡鹏何川李晓宇李井波张鸿祺
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以及脊髓血管畸形、室管膜瘤的区别对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31例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行MRI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其中26例患者作了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 31例患者均存在运动障碍、感觉异常,17例存在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显示T1像为等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像为高信号,可见脊髓水肿,24例伴脊髓空洞,13例出现血管流空影。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前后动脉供血,静脉引流,肿瘤染色,造影剂滞留。 结论 掌握脊髓血管网织细胞瘤典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就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并能与其他脊髓疾病相鉴别。
徐庚何川白晓欣凌锋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
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脊髓神经组织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脊髓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生长的影响。方法从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从胚胎脊髓中分离脊髓神经组织成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及培养的脊髓神经细胞进行染色鉴定。将脊髓神经组织细胞悬液置于不同浓度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培养。分析不同浓度的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不同细胞成分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0%及50%浓度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明显促进人脊髓神经元的生长,而其它浓度条件液对胶质细胞生长作用较强。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或胶质细胞促生长作用的差异与其浓度有关。
陈凌张帆邹春林张愚凌锋陈立华何川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脊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