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明星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患儿
  • 3篇血清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炎
  • 3篇气管
  • 3篇气管炎
  • 3篇细胞
  • 3篇细支气管
  • 3篇细支气管炎
  • 3篇毛细支气管炎
  • 3篇患儿血清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蛋白
  • 2篇三联活菌
  • 2篇双歧杆菌
  • 2篇双歧杆菌三联...
  • 2篇特应性
  • 2篇特应性体质
  • 2篇球蛋白
  • 2篇免疫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任明星
  • 5篇薛国昌
  • 4篇夏欢
  • 4篇宋月娟
  • 4篇沈琳娜
  • 3篇周静月
  • 2篇曹丽
  • 2篇夏雪霞
  • 1篇乔保平
  • 1篇王丹
  • 1篇王永霞
  • 1篇李博
  • 1篇张黎雯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匹多莫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水平的影响及对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水平的影响及对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在治疗前及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检测血清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出院后喘息再次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3水平经匹多莫德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可下调IL-13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再次发作的作用。
薛国昌任明星周静月丁学星王永霞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匹多莫德白介素-13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及对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检测EOS和TGF-β1水平。结果 (1)治疗组患儿6月内再次喘息发作次数(0.67±0.13)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1.2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EOS[(0.72±0.13)×109/L和(0.70±0.13)×109/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6±0.0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TGF-β1[(1.20±0.13)ng/L和(1.22±0.11)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0.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治疗组EOS[(0.27±0.12)×109/L]低于常规治疗组[(0.36±0.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F-β1水平[(1.41±0.09)ng/L]高于常规治疗组[(1.34±0.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降低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发喘息次数并上调患儿EOS和TGF-β1水平。
任明星薛国昌沈琳娜张黎雯宋月娟夏欢夏雪霞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于流程视角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探讨
2024年
目的/意义深入探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处理环节及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信息支撑与保障。方法/过程参照大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基于流程视角,在介绍健康医疗大数据来源与特点的基础上,探析大数据处理环节及关键技术,并论述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国内外健康医疗大数据处理技术已取得一定创新发展,但在多维度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大模型数据分析与数据安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应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处理综合平台,研发或集成有针对性的功能模块,以应对相关问题。
高景宏任明星宋晓琴马倩倩刘福荣王成增
关键词:大数据处理技术
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出院前及出院2个月血清IL-4、γ干扰素(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期)、出院后随访2个月及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痉挛性喉炎急性期患儿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65±5.87) ng/L比(8.23 ±2.71) ng/L,t=5.536,P<0.05],临床症状消失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11.07±2.93)ng/L比(20.65±5.87) ng/L,F=5.258,P<0.05];痉挛性喉炎急性期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1.38±6.36) ng/L比(108.42±13.56) ng/L,t=4.831,P<0.05],临床症状消失期[(95.12±11.63)ng/L]较急性期明显升高(F=4.239,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个月[(75.68 ±6.29) n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性喉炎急性期患儿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63±17.86) ng/L比(47.16 ±6.83) ng/L,P<0.05],症状消失期较急性期[(88.07 ±11.83) μg/L]明显下降(F=5.182,P<0.05),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出院2个月[(86.72 ±7.25) μg/L]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痉挛性喉炎患儿存在Th1/Th2功能失衡,其可能是特应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任明星薛国昌周静月沈琳娜宋月娟夏欢曹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免疫球蛋白E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对照组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恢复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个月后检测血清IgE和IL-17水平。结果1.治疗组患儿急性期IgE、IL-17水平[(132.36±9.50)μg/L、(77.76±7.95)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2.80±4.92)μg/L、(46.92±4.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患儿急性期IgE、IL-17水平[(128.83±8.06)μg/L、(76.61±6.18)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2.80±4.92)μg/L、(46.92±4.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个月后,治疗组IgE水平[(56.67±9.20)μg/L]低于对照组[(70.50±11.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IL-17水平[(49.63±6.35)μg/L]低于对照组[(54.77±6.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下调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gE和IL-17的水平。
薛国昌任明星沈琳娜夏欢宋月娟夏雪霞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17
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构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并探究其在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中的效果。方法在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精益管理模型为框架,对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初稿,再通过小组论证确定方案终稿。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2021年1—9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内留置中线导管的87例患儿为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实施精益管理,共纳入96例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所用穿刺次数、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1.88%,对照组为55.18%(χ^(2)=5.522,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所用穿刺次数为(1.56±0.53)次,对照组为(2.81±0.85)次(t=11.792,P<0.05);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21%,对照组为16.09%(χ^(2)=8.310,P<0.05)。结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儿童中线置管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风险,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丁春花任明星王丹王龙君李博
关键词:精益管理儿童血栓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诊治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膀胱平滑肌瘤的诊治过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10例患者,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年龄27~57(44.30±8.14)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影像学检查,肿瘤直径20~66(39.20±14.72)mm,住院时间7~35(14.70±8.84)d,均好转出院,出院时无明显症状及并发症。术后随访9~93(52.40±24.67)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临床上罕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特征多提示恶性肿瘤表现,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手术切除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杨书石任明星乔保平
关键词:膀胱平滑肌瘤手术方式
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中IL-4、IFN-γ和IgE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中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6例感染性喉炎、31例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5名)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gE水平有助于两种喉炎的鉴别。
薛国昌任明星周静月沈琳娜宋月娟夏欢曹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INTERLEUKIN-4INTERFERON-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