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万军

作品数:303 被引量:1,977H指数:2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96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0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6篇水稻
  • 76篇杂交
  • 45篇栽培
  • 42篇机插
  • 39篇籼稻
  • 34篇杂交稻
  • 32篇杂交籼稻
  • 28篇育秧
  • 25篇秧苗
  • 24篇插秧
  • 21篇播种
  • 20篇排种
  • 20篇机械化
  • 19篇高产
  • 17篇栽培技术
  • 16篇制种
  • 15篇抛秧
  • 13篇直播
  • 13篇田间
  • 11篇烯效唑

机构

  • 299篇四川农业大学
  • 30篇四川省农业技...
  • 12篇郫县农村发展...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7篇乐山市农业局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郫县农业局
  • 3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射洪县农业局
  • 2篇犍为县农业局
  • 2篇南充市顺庆区...
  • 2篇四川奥力星农...
  • 2篇成都大美种业...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299篇任万军
  • 110篇杨文钰
  • 83篇雷小龙
  • 72篇陈勇
  • 52篇邓飞
  • 47篇陶有凤
  • 44篇周伟
  • 37篇王丽
  • 32篇樊高琼
  • 31篇钟晓媛
  • 25篇马荣朝
  • 22篇姚雄
  • 22篇胡剑锋
  • 21篇刘代银
  • 21篇刘利
  • 14篇黄光忠
  • 12篇雍太文
  • 12篇赵敏
  • 11篇张黎骅
  • 10篇卢庭启

传媒

  • 22篇四川农业科技
  • 19篇作物学报
  • 17篇四川农业大学...
  • 14篇杂交水稻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作物杂志
  • 6篇核农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耕作与栽培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种子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农机化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中国种业

年份

  • 3篇2024
  • 14篇2023
  • 17篇2022
  • 15篇2021
  • 20篇2020
  • 18篇2019
  • 29篇2018
  • 14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20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21篇2009
  • 11篇2008
  • 16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烯效唑对水稻秧苗抵御不同类型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为明确烯效唑对水稻秧苗抵御不同类型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D优527和Ⅱ优162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研究了不同类型低温胁迫对秧苗受害率及部分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秧苗受害率和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即SPAD(soil and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根活力及呼吸速率下降。以秧苗萌发后第15天受连续4 d的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第20天受连续6 d和第7天受连续2 d的低温胁迫。烯效唑能提高秧苗抗寒性,最佳浸种浓度为40mg/L。低温胁迫下与不浸种比较,烯效唑浸种降低了丙二醛、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幅度和叶片SPAD值、根活力及呼吸速率的下降幅度;同时提高了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增加幅度,从而增强了秧苗抗寒性。不同品种的抗寒能力不同,Ⅱ优162的抗寒性明显优于D优527。
姚雄任万军杨文钰黄端龙尹丹
关键词:水稻烯效唑低温胁迫生理指标抗寒机理
大苗机插育秧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促进四川等稻麦两熟制地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在广泛总结机插育秧生产经验并借鉴四川农业大学部分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苗机插育秧中病虫草害发生的4个特点,即病虫害类型增多、发生程度加重、发病时间提前、病虫害不易观察;并提出了播种前、播种当天及秧苗不同叶龄期的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郭云建赵献成祈德秀姚雄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水稻机插育秧病虫草害
如何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秧龄弹性被引量:3
2008年
四川地区的水稻机械栽插多数随前作小麦、油菜等收获推迟而推迟,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弹性,以适应大苗机插。然而,由于机插秧特殊的育秧方式、
肖志如赵献成姚雄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机插秧苗秧苗素质水稻床土培肥旱育秧
密度对优化定抛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6
2006年
水稻优化定抛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主要影响有效穗数进而影响产量,12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密度在18万~36万穴/hm^2内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均以127万穴/hm^2处理最少,24万~36万穴/hm^2处理较大,但30万和36万穴/hm^2处理的群体透光率低,且36万穴/hm^2处理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差,因此最适密度为24万穴/hm^2左右。
杨波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水稻
水稻栽后根系发生和生长机制研究
本文以发根力有显著差异的杂交稻品种(组合)冈优22、Ⅱ优162和K优047等为材料,在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室、盆栽场和大兴镇大田进行了水培、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秧苗发根力的影响因素,秧苗移栽后物质能量代谢、碳氮...
任万军
关键词:水稻移栽根系生长发根力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调控机理与应用
杨文钰樊高琼任万军吴德芳袁继超陶永清刘卫国
该项目为形成的烯效唑干拌种新技术利用小麦籽粒冠毛对烯效唑药粉有较好的粘附作用,直接将药剂干粉与小麦种子按照相应剂量在塑料袋中混合拌匀而成。烯效唑干拌种处理通过前期壮苗,后期扩源增库,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显著提高了...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烯效唑干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发育
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以杂交稻组合Ⅱ优83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了育秧组合技术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以塑盘旱育秧最优,编织布育秧秧苗素质较差,但其育秧成本最低。浸种处理的秧苗在秧龄、茎基宽和干物重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壮秧剂对秧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旱育秧姆",在培养适龄机插秧壮秧剂更加有利。但在培育超秧龄的大苗机插秧方面,旱育保姆更能控制苗高。在中小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浸种处理+0.75kg壮秧剂拌80kg土的组合技术最优;在长秧龄下,以塑盘旱育秧或编织布旱育秧+短时间浸种+旱育保姆保衣或壮秧剂结全旱育保姆包衣技术组合最适宜。
夏恩荣徐勇杨波杨万全冯登成任万军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育秧秧苗素质
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杂交籼稻机插秧节本增效的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索机插杂交籼稻稀播育秧秧苗生长特性、栽插质量、产量与效益特点。【方法】以F优498和Ⅱ优498的种子为材料开发并优选条播器后,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播种方式为主区,播种量为副区。【结果】条播播种均匀度优势明显,24行条播规格效果最佳。播种14 d后,秧苗开始产生分蘖芽,播后17至23 d是分蘖芽发生速率最快时期。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成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秧苗充实度、N积累量、分蘖芽发生率、发根力、漏插率都呈降低趋势,同时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条播相对于散播,秧苗整体素质较好,易形成壮秧,产量较高。【结论】投入与产出综合分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密度为50 g/盘时,秧苗群体密度和个体优势之间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产投比最高。
胡剑锋杨波周伟张培培张强李培程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条播稀播
机插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特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明确机插制种不育系的穗部结实特性,探究机插制种模式杂交水稻种子产量较低的原因,为提高杂交水稻机插制种异交结实率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雅恢2115×宜香1A、成恢727×蜀21A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崇州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机插和人工移栽2种方式;抽穗开花时通过调查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抽穗情况来判断花遇状态,成熟期考察不育系穗部结实情况,统计分析2种栽插方式下不育系各行、各穗位及不同枝梗结实特性。【结果】(1)以人工移栽花期相遇设置播栽期情况下,2个组合机插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偏移分别为3—4 d和6—8 d,花遇指数介于33.33%—55.56%,花遇程度较差;人工移栽恢复系和不育系花期完全重合,花遇指数为100%。(2)不同栽插方式整体结实率表现为机插<人工移栽,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结实率降低33.45%。(3)不育系第1—6行穗部结实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同行不育系花期相遇程度高的处理结实率更高。(4)不育系穗上部授粉姿态好,叶片和穗对花粉的遮挡作用小;正常授粉条件下,不育系穗位结实率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空粒率则为下部>中部>上部,且各穗位间差异极显著。(5)不同栽插方式下,不育系一次枝梗结实率均显著高于二次枝梗,机插处理降低了不育系一、二次枝梗结实率。机插处理不育系一、二次枝梗黑粉病籽粒数无显著差异,人工移栽处理二次枝梗黑粉病籽粒显著高于一次枝梗。(6)2个组合机插处理连续2年亲本花遇程度均较差,制种实际产量表现为机插<人工移栽,2年分别降低39.34%与41.48%。【结论】不育系较恢复系花期偏移长3—4 d,导致花遇状态差是机插制种结实低于人工移栽的第一要素,而远离恢复系的不育系和穗中下部的结实率低是机插整体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秕粒与病粒对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育系穗�
黄帮超陶有凤秦琴李卉周中林郭金岳邓田田雷小龙孙博腾周高子贾媛丽任万军
关键词:杂交稻机械化制种不育系结实率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5
2006年
旱地新3熟“麦/玉/豆”种植模式集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为一体,具有抗旱节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改革耕作和收获方式、保护性耕作土壤等特点,以及省工节本增效和肥地环保生态等优点;四川省多年多点示范推广表明:该模式较传统模式经济益高140元/667m^2以上,少施尿素4~6kg/667m^2,易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大豆产业化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模式的栽培技术。
雍太文任万军杨文钰樊高琼牟锦毅
关键词:栽培技术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