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开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隐喻
  • 4篇语气
  • 4篇好不
  • 4篇好不好
  • 3篇虚化
  • 3篇汉语
  • 3篇副词
  • 2篇语气副词
  • 2篇主观化
  • 2篇助词
  • 2篇流行语
  • 2篇《朴通事谚解...
  • 2篇被XX
  • 1篇低幼
  • 1篇定语
  • 1篇动态助词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功能
  • 1篇语词
  • 1篇语法

机构

  • 14篇郧阳师范高等...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 1篇汉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付开平
  • 2篇彭吉军
  • 1篇姜永超
  • 1篇匡鹏飞

传媒

  • 6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语文建设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工业职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史学理论与方法之于汉语语法史研究刍议
2014年
本文以汉语史中若干例证诠释史学理论与方法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史学理论包括史料的辨别与理解,史学方法包括定量研究与反事实的假设。
付开平
关键词:汉语史
《诗经》中“采采”性质的再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诗经》中"采采"四见,均为形容词。单用的"采"是动词,"采"到"采采",是具体的采摘、摘取动作转换为指采摘对象的性质或状态,这是人们概念方法的转换或者认知突显的转换。
付开平
关键词:《诗经》
《朴通事谚解》里的“着”被引量:1
2008年
《朴通事谚解》是整个朝鲜时代(1392-1910)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其反映了明代初期的汉语特色,里面的"着"使用频率较高,不论是实词用法还是虚词用法都灵活多样。
付开平姜永超
关键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金瓶梅词话》中的“好不好”被引量:2
2014年
"好不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好不好"在《金瓶梅词话》中共出现了35例,有表示询问性质或状态的,也有表示商量、疑问语气的,更有表示威胁义的语气副词。这些用法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基本消失。
付开平杜海霞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语气副词主观性
“X爹”类流行语的认知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中"爹"的意义已有变化。从"爹"到"X爹"意义都已有所拓展,出现了明显的虚化、泛化倾向,导致"X爹"语义虚化的认知理据是隐喻,当然也有社会不公、道德失范、潜规则盛行等社会原因。
付开平
关键词:虚化泛化隐喻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的再认识被引量:2
2006年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付开平
关键词:词类活用
语气副词“好不好”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2017年
语气副词"好不好"的语法意义为"若不好的话,就……",语用功能主要表示威胁,也可表示商量。它由作为短语、表示商量等语气的"好不好"语法化而来,首次在《金瓶梅词话》中出现,清代偶有用例,现代汉语中被假设结构替代而基本消失。语气副词"好不好"的语法化、词汇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主观化过程,同时体现出交互主观性特征。
付开平匡鹏飞
关键词:好不好语法化主观化
论“赞”字的词汇化被引量:3
2014年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付开平
关键词:词汇化
说“好不好”的虚化被引量:8
2008年
"好不好"在经过重新分析之后,从句内谓语的位置游移到了句末,从而诱发了它的语法化,并先后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强化否定语气的虚词。
彭吉军付开平
关键词:好不好否定语气
“一个人”与NP_物同指分析
2013年
"一个人"与NP人的同指关系映射到物的世界,同时"一个人"发生概念隐喻,从而导致"一个人"与NP物同指。其语义后果是NP物的"人"化和"人"的虚化。"一个人"与NP物同指具有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
付开平
关键词:同指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