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调查
  • 2篇羊肺炎
  • 2篇兽疫
  • 2篇小反刍兽疫
  • 2篇霉形体
  • 2篇绵羊
  • 2篇绵羊肺炎
  • 2篇绵羊肺炎霉形...
  • 2篇反刍
  • 2篇反刍兽
  • 2篇肺炎霉形体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防控措施
  • 1篇病原学

机构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动物疫病...

作者

  • 4篇郑明学
  • 4篇于红
  • 3篇古少鹏
  • 2篇马海利
  • 2篇刘文俊
  • 2篇李宝钧
  • 2篇韩克光
  • 1篇刘兴国
  • 1篇田泰安

传媒

  • 2篇畜禽业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绵羊肺炎霉形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本试验旨在了解绵羊肺炎霉形体在山西省雁北地区的流行状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雁北地区的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的12个县,随机抽取96份血清样本,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共检出37份阳性血清,绵羊肺炎霉形体的总体平均阳性为38.54%,其中忻州市阳性率最高,为44%,朔州市最低,为25%;县(区)阳性率以大同市浑源县最高,达66.7%;饲养方式、环境卫生、动物年龄等对本病的感染均有影响,其中舍饲羊阳性率达50%,高于总体平均阳性率和半舍饲阳性率。结果提示,山西省雁北地区绵羊肺炎霉形体阳性率较高,通风不良和环境卫生较差为主要诱发因素。
李宝钧刘文俊于红郑明学古少鹏韩克光
关键词:绵羊肺炎霉形体血清学调查
小反刍兽疫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被引量:10
2009年
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从首次发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几乎每年都出现新的疫病国,已成为一种国际间传播的动物疫病,对没有该病发生的国家,尤其是与呈地方性流行国家的临近国家造成的威胁正逐渐加大。本文主要阐述该病的流行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为该病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于红焦光月李鹏田泰安郑明学马海利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
山西雁北地区绵羊肺炎霉形体的血清学调查
目的:了解绵羊肺炎霉形体在山西省雁北地区的流行状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雁北地区的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的12个县,随机抽取96份血清样本,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李宝钧刘文俊于红郑明学古少鹏韩克光
关键词:绵羊肺炎霉形体血清学调查
文献传递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给发生该病的国家,尤其是非洲、中东、近东和南亚等有牛瘟存在的大多数国家的外贸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自该病首次发生以来,不断向全世界蔓延,对没有该病发生的国家,尤其是对与呈地方性流行国家的临近国家造成的威胁正逐渐加大,2007年我国首次在西藏发生。近年来,该病作为一种重大跨国动物疫病,对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制四个方面对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于红郑明学古少鹏刘兴国马海利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