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例外伤性胰腺损伤病例临床诊治报道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该院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30例外伤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17例中,1例死亡,16例治愈,其中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合并肠瘘1例,胰瘘2例,形成假性囊肿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非手术组13例中,1例因胸部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自动出院;1例形成假性囊肿,后自行吸收;其余1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临床上胰腺损伤表现隐匿,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手术方式要根据胰腺损伤程度及合并症决定,充分引流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的关键;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非主胰管损伤的轻度胰腺损伤。
- 宋坤于江涛王军宁长青王学究张正涛
- 关键词:外伤性胰腺损伤个体化治疗
- 射频消融术后奥沙利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术(RFA)后奥沙利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8年阜阳市人民医院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编号1~43号,其中奇数为A组(22例)采用RFA+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偶数为B组(21例)采用RFA+奥沙利铂+胸腺法新方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肝功能(AST、ALT、TBIL)、白蛋白、血清指标(CEA、AFP)、近期疗效、1年总生存率、不良反应进行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CD_(3)(+)、CD_(4)(+)、CD_(4)(+)/CD_(8)(+)、AST、ALT、TBIL、白蛋白、CEA、AFP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RFA后奥沙利铂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方案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近期疗效和1年总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 李洁于江涛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 目的 通过分析肝脏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后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
- 于江涛孙杰吴盼盼任魁梧杨锐宋坤
- 关键词:加速康复肝切除肝肿瘤
-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胆石性肠梗阻的重视,尽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至2013年1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史,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7例有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4例患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反复恶心、呕吐等典型肠梗阻症状。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愈。结论间歇性肠梗阻是胆石性肠梗阻的典型特征,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检查和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的唯一手段。
- 张军宋坤于江涛
-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胆囊结石
-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胆石性肠梗阻的重视,尽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3年收治的1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病史,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7例有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4例患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反复恶心、呕吐等典型肠梗阻症状。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愈,平均住院26天(17-33天)。结论:间歇性肠梗阻是胆石性肠梗阻的典型特征,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检查和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是唯一治疗胆石性肠梗阻的手段。
- 张军宋坤于江涛
-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胆囊结石肠梗阻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4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组(腹腔镜组,46例)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5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2组手术均得到较好疗效,2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选择术式。
- 宋坤于江涛王军宁长青王学究张正涛
-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腹腔镜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病例配对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30例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年龄、性别、术前是否存在黄疸为配对条件,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病例中进行1∶1配对抽取,共30例纳入开腹胆总管切开术组,对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病人进行病例配对研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及术前胆总管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切口感染病例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且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瘘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获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于江涛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创伤较大,术后剧烈疼痛,可激活炎症反应并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围术期麻醉药物的使用也会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术后恢复[1]。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为区域神经阻滞方式之一,被成功应用于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中[2]。本研究拟探讨QLB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麻醉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官双双蔡宁李慧慧于江涛
- 关键词:肝切除免疫抑制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 潘璇王小明奚士航王成张超侯辉鲁正于江涛
- 关键词:胰周血管
- 肝脏拖出在特殊部位肝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总结肝脏拖出在8例特殊部位肝外伤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应用肝脏拖出实施第VII段或第VIII段、尾状叶等特殊部位肝外伤手术共8例,行间歇性肝门阻断。其中2例行挫裂伤下腔静脉壁修补,1例在第三肝门肝短静脉逐个结扎后,拖出翻转行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后壁裂伤修补。术中肝门阻断时间(55±21)min,出血量(2140±750)ml,手术时间(75±42)min。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暴露病变清晰,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肝脏拖出术,能解决特殊部位肝外伤的术野显露问题,从而为该部位外伤的处理提供良好的视野和空间。
- 王学究孙善林张正涛于江涛张培新
- 关键词:肝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