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水清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超临界
  • 3篇超临界压力
  • 3篇传热
  • 2篇螺纹管
  • 2篇内螺纹管
  • 2篇二次流
  • 2篇超临界水
  • 1篇低质量流速
  • 1篇亚临界
  • 1篇质量流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汽水两相流
  • 1篇热流
  • 1篇热强化
  • 1篇热系数
  • 1篇螺纹
  • 1篇膜态沸腾
  • 1篇内螺纹
  • 1篇非均匀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6篇于水清
  • 4篇李会雄
  • 3篇王建国
  • 3篇陈听宽
  • 2篇张煜乾
  • 2篇朱晓静
  • 2篇郭斌
  • 2篇雷贤良
  • 2篇毕勤成
  • 1篇杨冬
  • 1篇王为术
  • 1篇吴刚
  • 1篇任大龙

传媒

  • 3篇核动力工程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计算物理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垂直并联管低质量流速自补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直径为31.8 mm、壁厚为6.0 mm的六头内螺纹管,建立了垂直并联管的物理模型,对垂直并联管的自补偿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具有热负荷偏差的并联垂直管组有明显的自补偿特性;吸热量较小的垂直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速随吸热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速接近或超过平均质量流速,系统的自补偿特性减弱直至消失。实验研究表明:并联垂直管组的自补偿特性随管内工质干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工质干度很高时,系统的自补偿特性可能消失并随之出现负流量响应特性;当并联管组内工质汽化程度较低时,不均匀加热比的增大会增强并联管的自补偿特性;当管内工质汽化程度较高时,不均匀加热比的增大会减弱并联管的自补偿特性。
朱晓静毕勤成杨冬王建国陈听宽于水清
关键词:垂直管屏低质量流速
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在亚临界压力条件下,针对Ф28.6 mm×5.8 mm的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进行水平绝热条件下的摩擦阻力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度和系统压力对内螺纹管内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影响显著。干度增大,则两相摩擦倍率增大;压力增大,两相摩擦倍率减小;当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两相摩擦倍率接近于1。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在相同工况下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小于普通内螺纹管。当其应用于垂直管屏换热设备时,压力损失中摩擦压降所占比例将会减小,从而加大重位压降的影响程度,使得换热设备在特定工况下具有自补偿特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王为术朱晓静毕勤成吴刚于水清
关键词:汽水两相流
超临界水在倾斜上升管内的非均匀传热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0年
对超临界压力水在管径为Φ32mm×3mm、长度为8000mm、倾角为20°的倾斜光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重点考察超临界水在大比热区内的奇异物性变化对倾斜管内的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压力P=26,34MPa时,不同质量流速和热负荷下倾斜光管内壁温随超临界水焓值增大而变化的规律,以及倾斜光管内壁周向温度及热负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分析大比热区管内上下母线处内壁温度差随工质焓值变化的特性及机理,讨论大比热区水的物性变化对倾斜光管内传热不均匀性的影响;引入截面横向动能与截面相对横向动能两个变量对二次流的强度进行描述,重点考察超临界水在大比热区内的二次流的流动特点及其对倾斜管内传热特性影响的机理.并利用截面中垂线上的密度梯度定量分析二次流变化的规律,讨论超临界压力下大比热区内倾斜光管内壁温分布异常的机理.
雷贤良李会雄于水清任大龙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壁温分布不均匀性二次流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对垂直上升φ31.8×6mm六头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压力p=22.5~29.0 MPa,管内质量流速G=650~1200 kg/(m^2·s),内壁热流密度q=200~660 kW/m^2.根据试验结果,细致地分析了质量流速和压力对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大比热容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的发生机理。通过与亚临界压力下传热特性的比较,表明超临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不同于亚临界压力下的单相对流换热;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存在三种模式:(1)正常传热;(2)传热恶化;(3)强化传热。同时发现,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恶化类似于亚临界压力下的膜态沸腾。
王建国李会雄郭斌于水清张煜乾陈听宽
关键词:内螺纹管超临界压力传热强化传热恶化
垂直上升管内超临界与亚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比较
本文在压力p=12.6~29.0MPa,管内质量流速G=600~125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150~650kW/m2的参数范围内,对垂直上升管内水在亚临界压力区与超临界压力区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
王建国李会雄郭斌于水清张煜乾陈听宽
关键词:传热系数膜态沸腾传热特性
文献传递
水平光管内超临界水在大比热容区内的传热与交混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对超临界压力水在管径为32 mm 3 mm、长度为8 m的水平光管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不同压力、流量、热负荷下管内换热系数的变化特征;重点分析超临界水的交混特性,对比分析流动通道内二次流动的特性及演变规律,进而对二次流动的变化规律给出合理的解释;利用无量纲的Gr/Re2和Gr/Re2.7对交混特性中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的相对大小进行定量描述,以解释超临界水在水平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征。
雷贤良李会雄于水清
关键词:超临界压力二次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