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志
-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试析梁启超的国家理念
- 2011年
- 20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现代理想诞生的年代,当时,许多报刊都传播过"主权在民"的现代国家理念。但民族危急的形势使梁启超接受了以民族国家为目标的国家主义学说。他虽然也谈民主、自由,但出发点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权利。《新青年》时期,高一涵、陈独秀等努力传播现代国家观念、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对新文化的建构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游心影录》时期的梁启超主张的"尽性主义"显示出他已经超越了《新民说》时期的国家主义,完全理解并具备了现代的国家理念。
- 于宁志
- 关键词:国家主义
- 论《檀香刑》的叙事角度
- 2004年
- 本文借用叙事学文本分析理论 ,对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从叙事方式、叙事人称和叙事聚焦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总结和归纳出《檀香刑》所采用的叙事模式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小说在认知层次上的基本特质和摇曳多姿的美学效果。
- 于宁志
- 关键词:内视角
- “红色文艺”的困境被引量:1
- 2011年
- "红色文艺"包括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红色文艺"的实质是权威政治话语利用文艺对农民、工人、士兵进行鼓动、宣传,发动他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意识,即文艺为政治服务。政治权威的主体性置换了作家的主体性,被改造了的作家失去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和思想的机会,只能按照政策决议、红头文件、领导讲话的要求来创作,只能歌颂,不能批判,这是红色文艺失去活力的症结所在。
- 于宁志
- 关键词:作家主体性阶级斗争乌托邦理想
- 一九五八年的中国文坛
-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58年的中国大陆文坛。这一年的文坛发生了很多新现象,如新民歌运动、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文艺大跃进、“共产主义文艺”、“三史”写作、“两结合”创作方法等,它们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链条上产生了巨大的影...
- 于宁志
- 关键词:群众化两结合文学规范
-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情绪”被引量:3
- 2002年
- 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 ,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着强烈的忏悔意识。郁达夫的忏悔意识不是纯粹宗教意义上的忏悔 ,它不是发端于原罪 ,而是指向具体的个人生活。同郁达夫的小说风格一样 ,他的忏悔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 ,忏悔情绪与真率、清新的抒情风格相联系 ,还体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郁达夫在小说中不断地忏悔 ,自我谴责 ,既与充满矛盾的动荡时代有关 ,又与作家纤敏的情感、柔弱的性格和自我表现的坦率的气质有着密切联系 ,还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等因素的制约。
- 于宁志
- 关键词:忏悔意识感伤色彩小说文学风格文学研究
- 突围与困境——姜安论
- 2011年
- 与红色经典叙事相比,姜安的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因素,比如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对女性压迫、女性苦难的揭示,对极"左"政治的反思,对革命者及其组织封建性的批判等,但总体看来,其创作仍没有超越红色经典叙事的正史意识、英雄传统、国家主义框架和暴力美学范型,而这些又使反思和批判显得苍白无力。她的文学创造表现出权威历史话语与现代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充当社会历史家的意识与建构文学审美价值的背离。
- 于宁志
- 关键词:国家主义革命哲学执政逻辑审美价值
- 高校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11年
- 依据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一套维度广、指标全、可操作性强的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新的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学生对老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专家或教师同行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院系管理者对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 于宁志
- 关键词: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高兴》:“励志”小说与娱乐电影
- 2011年
- 鲁迅历来主张直面人生,反对瞒和骗,但闭了眼睛不顾现实的阿Q精神却一直幽灵不散,它在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和阿甘的同名电影中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呈现。
- 于宁志
- 关键词:《高兴》直面人生
- 试析“月光”、“枯井”和“三脚猫”的象征意义
- 2007年
- 意识流、潜意识、时空倒错、象征意象构成了《月光·枯井·三脚猫》的现代派小说特质。其中三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意象“月光”、“枯井”和“三脚猫”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每个意象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而且三者之间还具有某种必然联系,这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具有关键作用。不同于以往的分析,本文认为“月亮”、“月光”象征着汀樱对情与欲的需求,“三脚猫”是丹一的化身,幻觉中的“蓝猫”则是道德和理性对情欲的监督和约束,沉入“枯井”则象征着汀樱陷入苦闷、困惑、无助的境地,因此这篇小说是用意识流和象征手法表现汀樱内心世界灵与肉、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 于宁志
- 关键词:潜意识象征意象
- 论萧军的性格、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于宁志
- 关键词:性格气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