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珠永吉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海省海东地区177例食管癌患者发病情况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青海省近几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查阅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海东地区食管癌患者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分级、地区、民族治疗情况、居住地等进行分析。结果:177例食管癌患者中以男性居多;以鳞癌为主,占90.5%;其中有109例发生转移,转移部位以纵隔、肝、肺为主,共占62.4%。结论: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癌的检出率仍较低,而且青海各地区间检出率又明显不同,应加强青海各地区的病因学研究及肿瘤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其高发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早期防治。
- 严云飞吴穹刘永年马祁生丹珠永吉
- 关键词:食管癌发病分析
- 肝结核一例
- 2005年
- 患者女,49岁,回族,因反复上腹痛,乏力6个月,加重伴发热、盗汗、消瘦2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乏力,于入院前2个月上腹痛加重,恶心、呕吐、乏力明显、发热、盗汗、纳差、消瘦.在外院治疗诊断不明,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9.2℃,营养较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肝区有叩击痛,肝大,肋缘下2~3cm,边缘钝,质地中等,有压痛.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 丹珠永吉
- 关键词:肝结核反复上腹痛上腹部胀痛浅表淋巴结入院体检盗汗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液染色、微探头超声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7年
- 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占食管癌的90%以上。食管鳞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同时结合NBI放大内镜、卢戈液染色可提高其检出率,对病理确诊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可指导治疗。近年来我院将上述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建立了一套科学、经济的诊断步骤,并达到了早期治疗的目的,现总结报道如下。
- 刘芝兰逯艳艳丹珠永吉马颖才
- 关键词:食管鳞癌卢戈液染色微探头超声癌前病变放大内镜成像
- 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前期青海省不同地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研究获得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比值(PGR)和血清胃泌素17(G17)最佳临界值,对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门诊、体检中心及住院就诊患者进行机会性早期胃癌筛查,同时项目组向青海省市(县)级10家医院推广应用该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分别统计5年间青海省人民医院以及其他10家参与医院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早期胃癌早诊率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率。结果青海省人民医院5年间的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早期胃癌总体早诊率和早期胃癌总体内镜下治疗率分别为0.214%(407/190178)、17.54%(407/2321)和81.82%(333/407),同期其他10家参与医院合计5年间的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早期胃癌总体早诊率和早期胃癌总体内镜下治疗率分别为0.085%(264/309217)、12.94%(264/2040)和37.12%(98/264),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均高于以往报道的0.024%。结论该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不仅可以提高青海地区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 逯艳艳马颖才刘芝兰荣光宏薛晓红丹珠永吉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类胃泌素类
- 内镜下序贯套扎和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比研究被引量:4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奥美拉唑和奥曲肽等内科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采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EVL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S和GLC水平,使用KAI-X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12个月。结果在治疗2 w内,研究组死亡3例(7.5%),对照组死亡10例(25.0%),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PVP、PVD和PVF分别为(22.5±1.6)mmHg、(11.7±0.4)mm和(546.2±131.6)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2.0)mmHg、(13.8±0.5)mm和(742.6±162.8)ml/min(P<0.05);研究组血清GAS和GLC水平分别为(72.5±10.4)ng/L和(52.4±7.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8±14.7)ng/L和(59.6±8.9)ng/L(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有2例(5.4%),而对照组有8例(26.7%,x2=4.114,P=0.043)发生再出血。结论在内镜下采用EVLS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疗效好,且较为安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丹珠永吉刘芝兰禄艳艳蒋汉梅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血流动力学
- 靶向EGFR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胃癌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靶向EGFR的CAR-T,通过流式细胞仪、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CAR-T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GC-7901和CAR-T共培养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的浓度变化。结果CAR-T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P<0.05);ELISA结果显示,CAR-T作用后分泌IFN-γ、IL-2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EGFR的CAR-T细胞能通过增加IFN-γ、IL-2的分泌,特异性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
- 丹珠永吉刘芝兰逯艳艳蒋汉梅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胃癌
- P53、P21、PTEN蛋白检测结合内镜下诊断技术对早期胃癌的研究
- 马颖才薛晓红李晓林吉栋德邓文珺荣光宏刘芝兰马丽莉赵相朱智勇沈有秀丹珠永吉周思思高红玲金玉霞王兆家
- 该课题来源于青海省卫计委。国内少有人对早期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相关基因的表达,课题组通过对40例早期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P53、P21、PTEN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提高内...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
- 溃疡性结肠炎中Th17/Treg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42例,另取健康对照4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Trizol提取血液细胞总RNA,Real-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和Foxp3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患者血液中出现了Th17细胞比例的升高和Treg细胞比例的降低,相应的Th17/Treg细胞比值从对照组的(0.54±0.18)升高到UC组的(7.84±2.07)(P〈0.01)。RORγt基因在UC患者中表达上调,而Foxp3基因则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二者的比值从(0.767±0.084)升高到(1.351±0.114)(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UC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UC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的比例失衡,Th17/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可能参与UD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在UD患者肠道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丹珠永吉熊元治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H17细胞TREG细胞自身免疫
- 高原地区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青海高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5例消化性溃疡(PU)和35例进展期胃癌(GC)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TNF的含量。比较Hp感染者三组胃病之间;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Hp感染CAG活动与非活动之间;Hp感染单纯CAG、IM、Dys之间;Hp感染与非感染PU之间及Hp感染与非感染GC之间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Hp相关性CAG和PU血清IL-4含量非常显著低于GC(P<0.01);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6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差异(P>0.05);Hp相关性CAG活动者血清IL-4含量显著低于非活者(P<0.05),IM和Dys均非常显著低于单纯CAG(P<0.01),IL-2在Dys显著高于单纯CAG(P<0.05);Hp感染PU血清IL-4非常显著低于非感染者(P<0.01);Hp感染GC血清IL-β1显著低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对本地区CAG患者血清Th1/Th2平衡影响不大;Hp感染后IL-4分泌减少与CAG炎症活动和胃黏膜癌前病变(IM和Dys)及PU的发生密切相关,Th2弱势应答为其主要的免疫致病机制;Hp相关性进展期GC患者IL-β1分泌减少,Th1应答减弱,IL-4分泌增加,Th2应答上调,对机体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和保护作用。
- 杨永耿熊元治杨桂英沈有秀马丽莉刘芝兰丹珠永吉安玉秀赵相朱智勇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部疾病细胞因子血清
- 青海地区内镜下冷、热圈套器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内镜下冷、热圈套器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诊断结直肠小息肉(直径5 mm~10 mm)患者361例,其中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 187例(CSP组)、内镜下热圈套器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 174例(HS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息肉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波士顿评分、息肉部位、巴黎分型、病理类型、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P组平均切除时间为(3.76±2.10) min短于HSP组的(5.29±2.04) min(P<0.05);CS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4.71±1.62) d短于HSP组的(6.10±1.88) d(P<0.05);CS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小于HSP组的9.19%(P <0.05)。结论:CSP与HSP均可有效的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但CSP更简便、更快捷、更经济、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芝兰白菊芳马颖才逯艳艳丹珠永吉薛晓红李晓林刘发蓉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