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兵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脑血
  • 4篇成像
  • 3篇脑血管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CT灌注
  • 2篇血管痉挛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脑血管痉挛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作者

  • 7篇万兵
  • 7篇吕发金
  • 5篇尤云峰
  • 5篇吕富荣
  • 3篇肖智博
  • 2篇柴伟娜
  • 2篇孙晓川
  • 2篇蒋理
  • 1篇杨庆军
  • 1篇马秀华
  • 1篇罗天友
  • 1篇马千红
  • 1篇李康
  • 1篇张志伟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剂量团注法测试脑血管VCTDSA扫描延迟时间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头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方法对47例拟行头部增强检查的患者先后采用小、大剂量团注法对比扫描,得到相应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计算各自达峰时间,统计分析两者的差值,确保达峰时大剂量团注的CT值在95%的可信区间内。结果监测鞍上池水平,小剂量团注测试达峰时间和大剂量团注测试达峰时间相差(7.43±1.20)S,达峰时大剂量团注CT值95%的可信区间为311.6—364.2Hu。结论小剂量团注法预测脑血管VCTDSA扫描延迟时间系数为7.43S,大剂量团注法达峰时CT值95%在300Hu以上,可以保证大血管高对比度及小血管的充分显示。
吕发金吕富荣肖智博张志伟尤云峰万兵
关键词: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用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关系。方法收集85例SAH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对每例研究对象进行CTP检查,并记录其CTP相关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SAH组,CVS组和非CVS(non-cerebral vasospasm,nCVS)组,症状型CVS组(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group,sCVS)和无症状型CVS(a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group,asCVS)组,Hunt-HessⅠ~Ⅱ级组和Ⅲ~Ⅴ级组,比较各组之间CTP参数的差异。结果SAH组的CBF值低于正常组,MTT值较正常组延长(P<0.05)。CVS组、sCVS组和Hunt-HessⅢ~Ⅴ级组的CBF值分别较nCVS组、asCVS组和Hunt-HessⅠ~Ⅱ级组的CBF值下降,MTT值较后者有延长(P<0.05)。7例MTT值为6.31~12.72s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迟发型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其中2例偏瘫,1例死亡。结论SAH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临床表现及CVS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能够通过CTP来检查、发现。
柴伟娜孙晓川吕发金万兵蒋理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CT灌注成像微循环
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CTA减影技术对于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回顾性分析我科20例确诊(经DSA或和手术证实)脑静脉系统病变患者CTA减影图像质量,并比较常规CTA与减影CTA显示病变的能力。结果经CTA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4例,静脉畸形患者8例,肿瘤累及静脉窦患者5例,外伤累及静脉窦患者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例。20例患者减影CTA病变显示率为95%,优于常规CTA;90%病例减影图像质量优良,血管清晰显示,少数因头部轻微运动,颅骨及颅底骨未能完全减影,通过结合各种三维重建方法(VR、MIP、MPR),不影响诊断。结论CTA减影技术诊断脑静脉系统病变可行、有效。
尤云峰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万兵
关键词:脑静脉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
CT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柴伟娜孙晓川吕发金万兵蒋理
CT血管成像窦汇区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窦汇区解剖形态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及头颈部CTA,回顾性三维重建100例窦汇区血管影像,每一病例分别使用常规CTA的容积再现(VR)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观察窦汇区解剖分型、双侧横窦的吻合关系,枕窦的显示以及横窦引流优势。结果:窦汇区CTA解剖形态分为3型:简单型占20%(20例),双分支型占37%(37例),偏侧型占43%(43例);其中偏侧型依据上矢状窦和直窦的不同偏侧方向又分为三个亚型。枕窦显示率为2%,缺如占绝大多数。总体上,窦汇区是以右侧横窦引流优势为主要形式。左右横窦之间吻合形式以间接相连多见。结论:窦汇区正常解剖变异较为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尤云峰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万兵
关键词:窦汇CT血管造影术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正常成年人,常规头颅CT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经CT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4例正常人基底节区灌注高于灰质区,灰质区灌注高于白质区。正常人灰质的CBF、CBV、MTT分别为(52.8±10.0)ml(/100g·min)、(2.7±0.6)ml/100g、(3.7±0.9)s;白质分别为(22.0±3.3)ml(/100g·min)、(1.3±0.4)ml/100g、(5±1.2)s。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方法。
万兵吕富荣吕发金尤云峰马秀华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CT灌注成年人
64排螺旋CT在评价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CTPV资料,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不仅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全貌,还可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5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48例(9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6例(92%)、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1例(82%)、胃短静脉曲张19例(38%)、脾/胃-肾分流14例(28%)、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20例(40%)、腹膜后静脉曲张19例(38%)。门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闭塞导致门静脉海绵状变性8例(16%)。结论:CTPV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李康吕富荣马千红杨庆军吕发金罗天友万兵尤云峰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门脉高压侧支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