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波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TS-HES)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STB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因STBI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35例)和HTS-HES组(36例)。常规治疗组术中静脉输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容量治疗;HTS-HES组在手术开始后颅骨打开前静脉输注HTS-HES 250mL,其余治疗方案同常规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静脉输液进行容量治疗前(T1),静脉输液后15min(T2)、30min(T3)和60min(T4),手术结束时(T5),手术结束后24h(T6)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于术后3和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生存患者的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分)、认知功能分级(RL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和工作情况。结果 HTS-HES组术中醋酸钠林格注射液输注量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1),术中静脉输注20%甘露醇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HTS-HES组患者静脉输注HTS-HES 250mL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呈升高趋势,且T2、T3、T4时间点的SBP和DBP,T2、T3、T4、T5时间点的CVP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两组间心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43例存活并出院,生存率为60.6%,其中常规治疗组为57.1%(20/35),HTS-HES组为63.9%(23/36)。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和6个月的生存率、GOS评分、RLA评分、FIM评分,以及工作情况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TS-HES 250mL用于STBI患者术中容量治疗,促进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并未对STBI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3和6个月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齐波 苏殿三 闻大翔 王祥瑞关键词: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重症颅脑损伤 生存率 预后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颅骨打开前输注250 m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输注250mL醋酸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酸碱平衡、血流动力学和血浆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输注HTS-HES后15 min BE明显下降,在输注30 min后又恢复至基础水平。输注HTS-HES后中心静脉压、血浆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明显升高;血浆其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酸碱平衡影响轻微,对血浆钾离子和钙离子无明显影响。 齐波 苏殿三 於章杰 王祥瑞关键词:脑损伤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酸碱平衡 电解质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1 2023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伴或不伴肝硬化患者中的一种潜在可逆性疾病,具有肝外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内高病死率的特点。肝移植是目前治疗ACLF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手术时机和禁忌证需重点关注。ACLF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积极开展心、脑、肺、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保护;重点在麻醉选择、术中监测、肝移植三阶段管理、再灌注后综合征防治、凝血功能监测管理、容量监测管理和体温监测管理方面加强肝移植麻醉管理水平。建议术后常规进行重症监护治疗,围手术期全程应关注移植物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促进ACL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齐波 杨立群 鄢和新 俞卫锋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器官保护 围手术期管理 基于案例中心教学法的临床实习模式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麻醉临床实习是麻醉系本科生实习任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将案例中心教学法(case hased learning,CBL)引入临床麻醉实习,探索其实践方法。方法选择2000级到2004级麻醉系本科生80名,采用CBL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同学进行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评估实习效果。结果80名实习同学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并参加了考试和问卷调查,考试平均分达87分;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实习同学均认为CBL教学模式对他们各方面实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结论CBL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麻醉临床实习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齐波 苏殿三 王祥瑞关键词:麻醉学 高渗盐溶液治疗颅内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09年 颅脑外伤、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颅脑外科手术等均可能引起脑水肿,脑组织肿胀,进而导致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用的改善脑水肿、降低ICP的方法有过度通气、脑脊液引流和应用利尿药物等。甘露醇是目前最常用的降ICP的药物,但应用甘露醇会有ICP反跳现象。 齐波 苏殿三 王祥瑞关键词:高渗盐溶液 颅内高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外科手术 利尿药物 脑脊液引流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接受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否可以改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移植患儿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和对患儿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活体肝移植术的BA患儿90例,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Control组)和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RIPC组患儿在开始手术前,将止血带绑于右下肢并充气至15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5 min,然后放气5 min以重新灌注腿部,随后重复2次共3个循环。观察患儿术前和术后2 h、1 d、3 d的血清ALT、AST水平,统计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儿ICU停留时间、总体住院天数、需要再次移植比例、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等参数。结果两组患儿接受肝移植手术前及术后2 h、1 d、3d血清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RIPC组患儿ICU停留时间、总体住院天数小于Control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尚未观察到RIPC对接受肝移植的BA患儿有保护效果。延长随访期、增加评价指标。改变RIPC的参数将有助于明确RIPC在BA患儿肝移植过程中作用。 齐波 张松 李佩盈 陈灵科 杨立群 俞卫锋关键词:胆道闭锁 肝移植 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使用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喉罩(LMA)和气管插管(ETT)应用于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通气支持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17个临床中心筛选年龄≥70周岁、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5kg/m2的患者,经中央随机系统分为ETT组和LMA组。术前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合并症、过敏史、术前肺功能)。主要观察指标为PPCs发生率和病死率(住院期间、4周和12周随访时),次要观察指标为入ICU率、ICU住院天数情况、总住院天数情况、PPCs治疗情况(抗生素、气道解痉挛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和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3、7天和出院前)PPCs发生情况。结果完成临床试验观察表(CRF表)和全部随访的患者共439例,其中ETT组229例,LMA组210例,两组间性别构成和有合并症、有过敏史、术前肺功能正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下降的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各级PPCs患者构成和总PPCs发病率,住院期间、随访时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入ICU率、住ICU≥3d的患者比例、不同住院天数(≤10d、>10~20d、>20~30d和>30d)患者比例、应用不同方式治疗PPCs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第1、3、7天和出院前各时间诊断的PPCs各类型[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急性肺损伤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现有数据显示,LMA与ETT应用于老年患者术中通气支持,术后PPCs的发生、病死率、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朱玲 殷苏晴 高雄 齐波 潘志英 石潇 俞卫锋 杨立群关键词:插管法 气管内 喉面罩 老年患者 术后肺部并发症 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神经功能损伤评估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即Tau蛋白)水平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为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40例,月龄3~36个月,体重5.3~13.5 kg。分别记录患儿手术开始前即刻(T_(1))、无肝期20 min(T_(2))、新肝期1 h(T_(3))和新肝期24 h(T_(4))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血pH值和脑氧饱和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Aβ,Thr181位点磷酸化Tau和总Tau蛋白水平。结果患儿T_(3)时间点MAP显著低于T_(1)时间点,T_(2)至T_(4)时间点动脉血pH值均显著高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患儿T_(3)和T_(4)时间点MAP均显著低于T_(2)时间点(P值均<0.05);患儿各时间点间心率、心指数和SV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间点间血清Aβ和总Tau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_(4)时间点血清中的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0.05);各时间点间围手术期脑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均低于50%。结论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的脑氧饱和度<50%,新肝期24 h时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其神经功能损伤的预防和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钱玲 黄丹 齐波 陈蔡旸 苏殿三 俞卫锋关键词:活体肝移植 神经功能损伤 TAU蛋白 磷酸化 脑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