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娟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项目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与术后谵妄关系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期间患者脑氧代谢与术后谵妄的关系、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8例,术后7日内,每日以CAM—ICU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的评估,以是否发生谵妄...
- 刘威齐娟于荣国姚祖武龚书榕顾恩郁
-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局部脑氧饱和度术后谵妄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RPP和PRQ的影响被引量:6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择期高血压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min 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大于10min);C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的HR、SBP、DBP、MAP。计算RPP和PRQ。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SBP、MAP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DBP在拔管时、拔管后5min明显降低,HR在拔管前、拔管时明显减慢(P<0.05);D组患者RPP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PR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RPP值。
- 戴双波古妙宁齐娟
- 关键词:高血压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
- CO_2气腹中肾动脉阻力指数和肾血流量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CO2气腹中肾动脉阻力指数和肾血流量的变化及二者关系,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在临床监测的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32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1min(T1)、5min(T5)、10min(T10)、15min(T15)、20min(T20)、30min(T30),解除气腹后1min(TE1)、5min(TE5)测量左肾动脉主干内径(RAD)、左肾动脉主干血流速度(Vs、Vd、Vm)及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左肾血流量(LRBF)及左肾血流灌注阻力(LRPR),分析影响RI、PI的相关因素。结果与T0比较,RI、PI在T1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LRBF、LRPR在气腹中各时点下降(P<0.05),解除气腹后5min恢复(P>0.05)。CO2气腹中,RI、PI与LRBF、LRPR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与脉压指数(PPI)、心率(HR)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CO2气腹中肾动脉阻力指数和肾血流量变化没有相关关系,肾动脉阻力指数不能反映肾血流量的变化。
- 戴双波杨平亮刘斌齐娟
- 关键词:肾动脉血管阻力气腹
- 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钟白齐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舒芬太尼麻醉类药物
-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48~79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依达拉奉30mg组(D1组)和依达拉奉60mg组(D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将依达拉奉单次剂量30mg、60mg分别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为20分钟,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NIRS)监测术前、手术结束后6小时(T1)、12小时(T2)、1天(T3)、3天(T4)、7天(T5)的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并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rSO2、MMSE、MoCA评分升高(P<0.05),D1组和D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脑组织氧饱和度,改善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 林剑兵戴双波齐娟
- 关键词:依达拉奉预处理老年患者
- 电视胸腔镜下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钳闭手术1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电视胸腔镜下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钳闭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10例新生儿患者,男女各5例,PDA直径(3.49±0.83)mm,术前肺动脉压(9.02±3.55)kPa;合并有肺炎、贫血、缺氧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代谢性碱中毒等。在气静复合麻醉下全胸腔镜分离PDA,2枚钛夹钳闭PDA;所有病例均未留置胸腔引流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钳闭动脉导管,无导管或周围组织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9.3±8.2)min,术后用呼吸机辅助(19.36±29.23)h,住院天数(13.2±10.63)d。出院前心脏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胸腔镜下动脉导管钳闭手术方法应为新生儿、早产儿PDA合并心力衰竭需急诊或限期手术的首选治疗手段,并可取得理想手术效果。
- 翁国星陈智群鲍家银齐娟雷立华朱慧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 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TAV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 2021年
-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TAV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的技术,观察我院30例行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患者诱导期不同时间段(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插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期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变化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有利于稳定TAVR患者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
- 方闻陈美烟林伟巍齐娟
- 关键词: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AVR血流动力学
- 不同浓度七氟烷静态膨肺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期间静态膨肺复合吸入不同浓度(1%或2%)七氟醚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和气管插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患者50例,年龄25~62岁,ASAⅡ级或Ⅲ级,体重51~75 kg,身高151~...
- 戴双波齐娟
- 关键词: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肺损伤七氟烷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肾血流量的变化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肾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年龄18~64岁.气管插管后经口置入食管超声探头,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气腹前(基础状态)、气腹1、5、10、15、20、30 min、气腹停止后1、5 min时测量左肾动脉主干内径、主动脉内径、左肾动脉主干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和降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计算左肾血流量(LRAF)、降主动脉血流量(DAF)和LRAF与DAF的比值(LRAF/DAF).分析LRAF和DAF的最大下降时点、最大下降量和最大下降百分比.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气腹中各时点LRAF和DAF下降(P<0.05),气腹停止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中和气腹停止后各时点LRAF/DA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中LRAF和DAF最大下降时间点分别为8.9 min[95%可信区间(95%CI)5.5~12.4 min]和6.7 min(95%CI4.0~9.5 min),最大下降量分别为130 ml/min(95%CI 96~163 ml/min)和1.57 L/min(95%CI1.20~1.95 L/min),最大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0%(95%CI 31%~49%)和38%(95%CI 31%~44%).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1~30 min时肾血流量下降,下降的最大程度约40%,时间在气腹9 min左右,其下降的原因与心输出量下降有关.
- 戴双波杨平亮刘斌齐娟
- 关键词:肾血流量
- 不同压力静态膨肺对患者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不同压力静态膨肺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47~78k,年龄26~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CPB期间机械通气停止后,予持续静态膨胀,呼吸环路压力分别维持于5cm H2O(L组)或10CITIH20(H组)。于切皮前,CPB结束后1、3和6h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D(A-a)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L组比较,H组CPB结束后1、3、6h时D(A—a)q和RI降低,OI升高,OI〈300mmHg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CPB期间,静态膨肺采用10cmH2O压力比5cmH2O压力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肺弥散功能。
- 戴双波古妙宁齐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呼吸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