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豚鼠听觉的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维持正常的听功能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向豚鼠外淋巴中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1heptanol),然后检测给药前后豚鼠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阈值和潜伏期的改变,并借助透射电镜观察药物对豚鼠耳蜗中的缝隙连接结构的影响。结果注射1heptanol后,豚鼠ABR阈值显著提高,潜伏期延长(P<0.01),并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升高趋势。同时,通过电镜可以观察到在豚鼠耳蜗中存在着大量的缝隙连接结构,其主要分布在毛细胞和其下的支持细胞间。1heptanol可以使缝隙连接结构破坏,毛细胞水肿、变性。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1heptanol能明显影响豚鼠的听功能,缝隙连接结构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王鹏龚树生宋鹏黄翔
- 关键词:听力
- 三种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3种纯化的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关系 ,并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方法 以粗制内耳抗原的 3种亚组份 (310 0 0、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 )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动物(B、C和D组 ) ,观察听阈、血清IgG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 ,以不含抗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匀浆液代替内耳抗原。结果 免疫前各组听阈差异无显著性 (F =0 .0 7,P >0 .0 5 ) ,免疫后对照组和C组听阈和内耳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 ,B组 (9/ 30只 )和D组 (7/ 2 8只 )部分动物出现听力损失。组间听阈差异有显著性 (F =9.12 ,P <0 .0 1)。实验组动物血清IgG均显著性升高 (F =7.46 ,P <0 .0 1) ,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10 0 0蛋白完全分布于耳蜗神经纤维 ,而 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分布广泛 ,螺旋神经节、Corti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均有分布。结论 粗制内耳抗原中 310 0 0和 6 0 0 0 0亚组份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310 0 0蛋白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 。
- 龚树生于栋祯杨燕珍黄翔汪吉宝
- 关键词:内耳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原迷路
- 中部地区单中心已知耳聋基因二代测序38例初步报告
- 孙宇温莹莹谢文李丹吴瑕陈森黄翔孔维佳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NPC)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基因表达,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鼻咽活检组织中PCNA、p53蛋白表达,并比较与分析两者和NPC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部慢性炎性组织中p53阳性率为9.5%,明显低于NPC组织中的阳性率(76.3%)(P<0.01)。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90.9%)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57.7%)(P<0.01),临床Ⅱ、Ⅲ和Ⅳ期p53阳性率(分别为93.3%、80.0%和100.0%)均明显高于临床Ⅰ期(40.0%)(均P<0.01),且表达强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PCNA增殖指数(PI)分级有增高的趋势,NPC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PCNAPI之Ⅰ级所占比例较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下降,而Ⅱ、Ⅲ、Ⅳ级所占比例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NPC组织中PCNA表达与p53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p53蛋白可作为NPC较好的肿瘤标记物,p53阳性的NPC患者较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随着NPC病程的发展,p53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PCNAPI可反映NPC的增殖状况,可能与预后相关。
- 程庆魏晶晶黄翔
- 关键词:鼻咽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
- 豚鼠耳蜗Deiter细胞间传出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Deiters细胞间传出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方法 选择 3~ 4月龄的听力正常豚鼠 4只 ,取其耳蜗基底膜 ,采用环氧树脂包埋切片后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多个Deiter细胞间有一神经末梢膨大结构 ,内含大量线粒体和突触囊泡 ,符合传出神经末梢的特点。神经末梢与Deiter细胞相邻的部位有膜致密物 ,在神经末梢侧还有大量突触囊泡 ,Deiter细胞侧未见其它亚突触特化结构。结论 传出神经末梢与Dieter细胞可能形成化学性突触 ,介导神经末梢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
- 戚本明黄翔田兴华汪吉宝
- 关键词:透射电镜神经末梢超微结构耳蜗
- 急性高胆红素血症豚鼠听功能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高胆红素血症对听功能的影响及病损部位。方法建立急性高胆红素血症豚鼠模型,检测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及潜伏期、耳蜗微音器电位(CM)、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实验组动物出现ABR反应阈升高,伴波I、III、Ⅳ潜伏期及Ⅰ-Ⅲ、Ⅲ-Ⅳ波间期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APN1、N2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有2只动物(3耳)ABR、CAP未引出;CM在8、4、1kHz处幅值下降,DPOAE各频率幅值下降;电镜示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空泡状改变、包绕髓鞘板层松解。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不但引起中枢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亦可累及耳蜗,其耳蜗毒性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宋鹏罗凌惠黄翔曾祥丽龚树生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听觉通路耳蜗
- 实时荧光RT-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mRNA表达水平 ,并与传统的RT PCR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TriZOL提取总RNA并将mRNA逆转录成cDNA ,然后利用TaqMan技术定量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hTERTmRNA。结果 实时荧光RT PCR检测癌组织的阳性率为 97.0 6 % ,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 38.2 4 % ,差异显著 (χ2 =2 4 .2 5 ,P <0 .0 0 5 ) ,与癌旁组织比较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hTERTmRNA表达水平平均上升 17.88倍 ;传统的RT 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 73.5 3%和 11 77% ,均显著低于实时荧光RT PCR的阳性率 (P <0 .0 1)。结论 实时荧光RT PCR是检测喉癌组织hTERTmRNA水平的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的方法 ,hTERT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导致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 李一荣吴健民黄翔陈凤花时杰胡丽华
-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实时荧光癌旁组织MRNA水平
- 亲和层析法纯化内耳髓鞘蛋白零被引量:2
- 2003年
- 林熹汪吉宝张榕程庆高永琳黄翔
- 关键词:亲和层析法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 伴有大前庭水管的突发性聋(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高分辨率CT对大前庭管的诊断。方法:报告1例18岁男性患者从2岁时开始患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01年1月和11月两耳先后出现突发性聋;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不伴耳蜗畸形。此外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可出现后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有突发性聋的危险。结论:对儿童时期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和)突发性聋,应行高分辨率CT扫描,以了解是否存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 汪吉宝黄翔陈海华程庆
-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突发性聋CT检查
-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变性机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毛细胞维持形态及变性过程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于急性酶分离所得的外毛细胞进行6 h的连续性观察。结果:半数以上活性良好的单离外毛细胞可保持活性平均约6 h,变性过程中均出现自表皮板至基底部的纵行褶线。含钙和不含钙的细胞维持活性时间相同。静纤毛缺失可以同样维持较长时间的活性。结论:钙离子浓度和静纤毛损伤不是外毛细胞变性的决定性因素,而环细胞表面的某种弹性机制可能是维持形态保持活性的根本原因。
- 康喜讯孔维佳黎万荣曾晓荣张松郭长凯黄翔
- 关键词:外毛细胞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