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活化
  • 3篇白蛋白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大血管
  • 2篇大血管病
  • 2篇大血管病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清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尿白蛋白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作者

  • 8篇黄群
  • 7篇黄延玲
  • 6篇张岩
  • 6篇马红
  • 5篇陈小敏
  • 5篇杨香玖
  • 4篇沈兴平
  • 2篇吴豪杰
  • 2篇张文强
  • 1篇张素真
  • 1篇林志青
  • 1篇姚弘

传媒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1b高表达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患者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发现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b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3.85±1.46对2.88±0.92,6.36(4.58-9.79)对4.23(3.70-4.83),均P〈0.01],单核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CD11b高表达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延玲杨香玖马红黄群张岩陈小敏
关键词: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11B大血管病变炎症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小板活化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采用流式细胞仪,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率,同时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取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型糖尿病AER升高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AER正常组(P<0.01)。2型糖尿病AER升高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亦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AER正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也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马红杨香玖沈兴平黄群张岩陈小敏
关键词:白蛋白排泄率血小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9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比较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糖尿病肾病66例)血清胱抑素水平,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及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胱抑素C测值与肾小球滤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临床上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判断指标,且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黄群杨香玖姚弘张岩黄延玲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2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不受血压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之间,其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FBG)≤7mmol/L,餐后2h血糖(P2hBG)≤10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ARB氯沙坦50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复查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UAER。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R为(76±11)μg/min,与治疗前(119±14)μg/min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25±13)μg/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ARB氯沙坦在对血压无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马红杨香玖黄延玲黄群张岩陈小敏沈兴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8
2012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现已发表的利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优于万古霉素。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并追查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Meta分析。纳入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863个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可评估患者中,治疗结束后[OR=1.98,95%CI(1.32,2.98),P=0.001]及随访结束后[OR=1.34,95%CI(1.01,1.76),P=0.04]利奈唑胺的临床治愈率优于万古霉素,而在意向性治疗患者中,随访结束后利奈唑胺其临床治愈率亦优于万古霉素[OR=1.20,95%CI(1.01,1.43),P=0.04]。同时,在微生物学可评估患者中,其随访结束后的微生物学总治愈率[OR=1.39,95%CI(1.12,1.73),P=0.003]、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OR=1.84,95%CI(1.39,2.42),P<0.0001]及肠球菌清除率[OR=5.42,95%CI(1.49,19.71),P=0.01]方面,利奈唑胺亦优于万古霉素,而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清除率[OR=1.54,95%CI(0.97,2.45),P=0.07]、链球菌清除率[OR=0.89,95%CI(0.31,2.54),P=0.82]方面,利奈唑胺相当于万古霉素。另外,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在病死率[OR=1.07,95%CI(0.89,1.28),P=0.50]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OR=1.10,95%CI(0.83,1.44),P=0.52]等方面亦相当。结论在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利奈唑胺疗效优于万古霉素。但还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黄延玲张素真黄群马红林志青
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META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关系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T2DM患者,根据UAER水平,分为不伴白蛋白尿(A)组和伴有白蛋白尿(B)组,并设健康对照(C)组,分析UAER与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淋巴细胞HLA-DR抗原阳性(CD3^+HLA-DR^+)细胞比率A组高于C组E9.7%(6.1%~13.9%)vs6.2%(4.0%~10.2%),P〈0.05]。B淋巴细胞HLA-DR抗原阳性(CD3-HLA-DR^+)细胞比率B组低于A组[(15.7±5.7)%邯(18.3±5.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年龄、病程、SBP及SUA呈正相关,而与CD3-HLA-DR^+细胞比率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结论免疫学异常可能在T2DM患者CKD的病理生理机制发挥一定的作用。
陈小敏黄群沈兴平马红张岩黄延玲吴豪杰张文强
关键词:淋巴细胞活化尿白蛋白排泄率
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与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组,测定淋巴细胞活化水平、生化指标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 (1)CD3^+HLA-DR^+细胞比率在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1.16±6.88vs6.91±3.33)%,P<0.05],IMT正常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偏相关分析显示,CD3^+HLA-DR^+细胞比率与IMT呈正相关;CD3^+HLA-DR^+细胞比率、年龄、SBP为影响颈动脉IMT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淋巴细胞活化正相关于颈动脉IMT,可能参与T2DM大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
陈小敏黄群沈兴平马红张岩黄延玲吴豪杰张文强
关键词:T淋巴细胞活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0例甲亢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并对其中50例经治疗后临床痊愈停药者复查血清尿酸水平。结果新发甲亢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为(404.54±53.96)μmol/L,较正常对照组(301.19±45.48)μmol/L显著升高(P<0.01)。治疗好转组患者复查血清尿酸浓度为(293.15±42.45)μ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新发甲亢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升高,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血清尿酸浓度可显著下降。表明甲亢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其高代谢状态可导致尿酸代谢异常,使血尿酸浓度升高。
黄群杨香玖黄延玲
关键词:尿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