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涛

作品数:46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1篇废水
  • 10篇污染
  • 7篇氧化亚铁硫杆...
  • 7篇水稻
  • 7篇硫杆菌
  • 6篇嗜酸性氧化亚...
  • 5篇电镀
  • 5篇植物修复
  • 5篇重金属污染
  • 5篇金属污染
  • 5篇
  • 4篇电镀废水
  • 4篇酸性矿山
  • 4篇酸性矿山废水
  • 4篇李氏禾
  • 4篇矿山废水
  • 4篇教学
  • 4篇高铁

机构

  • 26篇桂林理工大学
  • 19篇桂林工学院
  • 8篇广西环境工程...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市市政工...

作者

  • 46篇黄海涛
  • 22篇张学洪
  • 17篇刘杰
  • 14篇魏彩春
  • 12篇梁延鹏
  • 10篇林华
  • 7篇朱义年
  • 7篇罗亚平
  • 7篇陈俊
  • 5篇黄明
  • 4篇曾鸿鹄
  • 4篇陆燕勤
  • 4篇张华
  • 3篇靳振江
  • 3篇胡澄
  • 2篇王燕舞
  • 2篇游少鸿
  • 2篇许立巍
  • 2篇魏明蓉
  • 2篇赵成根

传媒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广西轻工业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陕西教育(高...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环境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镀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铬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初探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是导致土壤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成为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黄海涛
关键词:废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
文献传递
硫铁基多孔生物炭、制备方法与其在同步阻控土壤镉砷污染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硫铁基多孔生物炭、制备方法与其在同步阻控土壤镉砷污染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铁基多孔生物炭,包括生物炭和负载于生物炭表面和孔结构中的硫化纳米铁;所述硫化纳米铁包括铁单质核心和...
陈功宁 梁子豪曾鸿鹄梁延鹏林华黄海涛
李氏禾对土壤中铜积累特征及抗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室内生长条件下李氏禾对铜的吸收和抗性特征。[方法]将从6个采样点采集的李氏禾样本、淤泥和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消解液定容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EAA-700)测定铜的含量。[结果]电镀污水污染区的李氏禾生长茂盛,是当地的优势种群。在各植物样品中,铜含量均为根系〉叶柄〉羽片。当土壤铜含量达2000mg/kg时,根、茎、叶中铜含量分别为:500.33、335.81、307.89mg/kg。在土壤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叶中铜含量为46.11~308.07mg/kg,铜的生物富集系数为0.40~1.75;根和茎中铜含量分别为49.22~500.33和39.22~335.81mg/kg,铜的最高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85和1.47。[结论]李氏禾能在铜污染的环境中生存,对铜有较强的适应力和抗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物修复材料。
张学洪孙家君刘杰胡澄黄海涛罗亚平
关键词:李氏禾植物修复抗性
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李氏禾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淤泥和水体中的铜转运到地上部,叶中铜平均含量为1717.85mg·kg-1,根和茎中铜平均含量为533.42mg·kg-1,叶中铜含量与水和淤泥中铜含量之比分别为291.88和14.01。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铜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当培养液中铜浓度为40mg·L-1时,叶中铜含量最高达到2357.26mg·kg-1。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野外生长条件下还是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均对铜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李氏禾生长迅速,地理分布广,且能对铜、铬等多种重金属产生富集,因此,是一种优良的修复铜、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物种。
张学洪陈俊李海翔胡澄梁延鹏黄海涛刘杰
关键词:李氏禾植物修复
电镀厂尾水重金属对附近水稻田的环境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采集广西某电镀厂废水处理站尾水塘的底泥和水体样品,并连续两年对河流附近沿岸稻田土壤及水稻进行分析,以确定废水处理站尾水重金属对附近土壤和稻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与距尾水塘排水口距离无关,主要由河水中重金属浓度决定。使用受污河水灌溉的稻田,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Cu、N i、C r平均质量分数增长率分别为25.69%、22.16%和25.54%,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重金属在水稻各部位的分布情况为根>茎叶>谷子,表现出出明显的规律性,反映金属离子不易向地上部位迁移的特点。其中根中ωCu≥ωC r>ωN i,茎叶中ωC r≥ωCu>ωN i,谷子中ωCu>ωN i、ωC r>ωN i,表明Cu、C r较易在水稻中富集;谷子中Cu质量分数未超过允许限值,C r超标(最高达45.1倍),但累积效应不明显。
黄海涛陈俊刘杰张学洪梁延鹏罗亚平
关键词:电镀废水水稻
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介导生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
2024年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a^(2+)确实具有提高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能力。低质量浓度(0.2 g/L)的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4 g/L)的富里酸具有抑制作用,而增加Ca^(2+)反过来能够减弱高浓度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的次生高铁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富里酸促进了另一次生高铁矿物草黄铁矾的生成。
黄海涛王崇耿康慧魏彩春靳振江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富里酸CA^(2+)
电镀厂尾水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
通过采集广西某电镀厂废水处理站尾水塘的底泥和水体样品,并连续两年对河附近流沿岸稻田土壤及水稻进行采样分析,以确定废水处理站尾水重金属对附近土壤和水稻田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与距尾水塘排水口距离无关...
黄海涛陈俊张学洪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含量水稻
文献传递
不同肥料对水稻吸收和分配铬的影响
盆栽试验,研究Cr污染水稻土中施加NH4C1、NH4NO3、Ca(NO3)2、尿素(CO(NH2)9、Ca(H2PO4)2、KH2PO4、K2SO4和KC1等8种肥料对水稻生长以及吸收和分配Cr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
梁延鹏张学洪朱义年刘杰黄海涛
关键词:水稻肥料镉污染
富里酸对生物成因次生高铁矿物形成的影响
2023年
为揭示在富硫酸盐环境中富里酸对生物成因次生高铁矿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参与不同富里酸浓度,对次生高铁矿物合成体系中pH、Fe^(2+)氧化率、总铁(TFe)沉淀率,以及矿物矿相、官能团、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变化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富里酸浓度0.2~0.4 g/L体系在72 h内Fe^(2+)完全氧化,富里酸浓度0.6~1.0 g/L体系在144 h后Fe^(2+)逐渐完全氧化,FA-0.2 g/L体系最高氧化速率(6.69 mmoL/L)是空白组(3.93 mmoL/L)的1.7倍,表明低浓度的富里酸能够促进Fe^(2+)的氧化,提高氧化速率,高浓度的富里酸对A.ferrooxidan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使氧化率降低,Fe^(2+)最高氧化速率延迟。富里酸浓度低于0.4 g/L时,TFe沉淀率与空白组相近;富里酸浓度高于0.6 g/L时,TFe沉淀率比空白组有显著的提高,富里酸浓度的提高促进了Fe^(3+)的水解。随着富里酸浓度提高,次生高铁矿物主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但其官能团未发生改变,在富里酸浓度0.6~1.0 g/L体系中可以通过SEM观察到施氏矿物且其含量逐渐增加,通过EDS分析,试验组K元素含量低于空白组,N和C元素高于空白组,表明富里酸浓度提高抑制黄钾铁矾的生成,有利于黄铵铁矾和施氏矿物的生成且次生高铁矿物对富里酸具有吸附作用。
黄海涛王崇耿康慧魏彩春魏彩春
关键词:酸性矿山废水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富里酸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场地污染是长期工业化的产物,特别是场地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文章介绍了有关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概念,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特点、来源及危害,阐述了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黄海涛魏彩春梁延鹏温振宇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场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