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沁怡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内StAR蛋白及类固醇合成关键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的毒性机理,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材料,分别以0(对照组)、1、5、10、20μg·mL-1的ZEA进行染毒,染毒12h后,利用Western-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了细胞内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和类固醇合成关键酶(P450scc、3β-HSD、P450c17a1和17β-HSD)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染毒浓度的升高,StAR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都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而类固醇关键酶P450scc、3β-HSD、P450c17a1、17β-HSD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抑制了睾酮合成通路中类固醇合成关键酶的分泌。
- 郑王龙刘青王亚军黄沁怡徐辉王宜安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睾丸间质细胞
- 低浓度玉米赤霉烯酮对TM3细胞增殖及γH2AX焦点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低质量浓度ZEA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增殖及核内γH2AX荧光焦点产生的影响。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EA,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M3细胞增殖活力,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其调控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M3细胞中γH2AX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毒72h后,低质量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检测细胞周期发现1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通过免疫荧光发现,5μg/L ZEA染毒组中部分细胞开始出现1至2个荧光焦点,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ZEA染毒组和20μg/L ZEA染毒组出现γH2AX荧光焦点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焦点数呈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ZEA能够促进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的ZEA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发TM3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效应关系。
- 黄沁怡潘顺叶卞晓娇代楠楠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DNA双链断裂肿瘤
- 玉米赤霉烯酮对TM3细胞原癌基因及GJIC的影响
-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制,以TM3细胞为材料,分别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及连接蛋白Cx...
- 王宜安黄沁怡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原癌基因GJICCX43蛋白
- LH/hCG受体与cAMP在玉米赤霉烯酮抑制小鼠Leydig细胞分泌睾酮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为揭示LH/hCG受体和cAMP在玉米赤霉烯酮(ZEN)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分泌睾酮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原代培养的小鼠Leydig细胞为材料,用ELISA法分别测定ZEN暴露浓度为0、1、5、10、20μg·mL-1及暴露时间为1、6、12、24h时睾酮的分泌量(hCG环境及cAMP环境)和胞质内cAMP水平(hCG环境),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其细胞表面的LH/hCG受体结合力,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H/hCG受体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CG环境中高浓度及长时间ZEN暴露对睾酮分泌的抑制效应极显著(P<0.01),而cAMP环境中,不同浓度及时间的ZEN暴露均可显著抑制Leydig细胞分泌睾酮(P<0.05),且浓度及时间—效应关系明显。不同浓度及时间的ZEN暴露对Leydig细胞LH/hCG受体的结合力及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低浓度及长时间ZEN暴露使胞质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可通过cAMP途径抑制小鼠Leydig细胞分泌睾酮,与LH/hCG受体途径无关。
- 刘青王亚军徐辉黄沁怡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环腺苷酸
- 饮水染镉对大鼠睾丸及血液抗氧化功能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饮水染镉对雄性大鼠睾丸及血液抗氧化功能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性成熟)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25、50、100、200 mg/L Cd Cl2组,经饮水染镉,连续56 d;检测大鼠睾丸、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染镉组大鼠睾丸中GSH-Px活性[(7.94±2.25)μmol/(min·gprot)]降低(P<0.05),MDA含量[(5.84±0.61)nmol/mgprot]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200 mg/L染镉组大鼠全血GSH-Px活性[(32.99±4.45)μmol/(min·gprot)]、红细胞SOD活性[(8 574.79±887.65)NU/g Hb]、血浆SOD活性[(9.94±1.38)NU/mgprot]明显下降(P<0.05),血浆MDA含量[(0.26±0.03)nmol/mgprot]明显上升(P<0.05)。结论饮水染镉可引起雄性大鼠睾丸及血液抗氧化功能损伤。
- 黄沁怡周波周魏明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玉米赤霉烯酮对TM3细胞原癌基因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制,本试验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浓度的ZEA,设对照组,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M3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及连接蛋白Cx43、P-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LDT)技术观察GJIC功能的变化,同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x43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各ZEA染毒组对TM3细胞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20μg/L染毒组c-fos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10、20μg/L染毒组c-myc、c-jun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连接蛋白Cx43表达量在10μg/L染毒组中显著下降(P<0.05),在20μg/L染毒组中极显著下降(P<0.01),其磷酸化水平在20μg/L染毒组显著下降(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10、20μg/L染毒组荧光黄(LY)在细胞间的扩散距离较对照组有极显著下降(P<0.01);ZEA染毒后,分布于细胞膜上的Cx43逐渐减少,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EA即可诱发Cx4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下调,Cx43在细胞内的异常分布,导致GJIC的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引起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异常的表达,低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增殖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 王宜安黄沁怡徐辉周婷婷黄攀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原癌基因细胞间隙连接通讯CX43蛋白
- 饮水染镉对雄性大鼠精子发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对性成熟及性未成熟雄性大鼠进行慢性饮水染镉,探究了镉对大鼠精子发生的影响,为镉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将30只雄性SD大鼠(性成熟)随机等分成5组,分别饮用镉的质量浓度为0、25、50、100和200mg/L的饮水,试验期为56d;将15只雄性SD大鼠(性未成熟)随机等分成3组,分别饮用镉的质量浓度为0、50和200mg/L的饮水,试验期为105d。试验期结束后观察大鼠的附睾尾重、附睾尾中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密度、精子形态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对于性成熟大鼠,100mg/L镉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200mg/L镉剂量组与100mg/L镉剂量组相比,上述指标极显著下降(P<0.01);100mg/L镉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增加(P<0.01)。对于性未成熟大鼠,50mg/L镉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200mg/L镉剂量组与50mg/L镉剂量组相比,上述指标极显著下降(P<0.01);50mg/L镉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慢性饮水染镉对动物精子的发生具有毒性作用,可明显影响雄性动物的生育功能,且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 卞晓娇潘顺叶黄沁怡徐辉郑王龙顾建红袁燕刘学忠刘宗平卞建春
- 关键词:镉雄性大鼠睾丸精子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