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劼
-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型高血压脑梗死与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对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高血压脑梗死156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据此分为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和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分析两组脑梗死相关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对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张志民曾红莲廖俊黄劼
- 关键词:脑梗死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
- 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因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治疗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史、吸烟、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吸痰、低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HICH患者并发VAP的影响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度,采用MedCalc 11.4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住院HICH患者并发VAP风险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住院HICH患者并发VAP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本研究预测模型,Logit(P)=-5.298+1.07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925×低蛋白血症+1.141×ICU住院时间+1.355×机械通气时间;采用Bootstarp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得到平均绝对误差为0.000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理论值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687,P=0.366);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住院HICH患者发生VAP AUC为0.888,诊断敏感度为74.42%,特异度为88.89%(95%CI:0.829~0.933,P<0.001)。结论 根据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蛋白血症、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建立预测模型对于住院HICH患者发生VAP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廖峻吴婉玉黄劼宋轶任谢宸宸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
- 枸橼酸坦度螺酮用于失眠伴焦虑状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讨论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失眠伴有焦虑状态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右佐匹克隆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改善睡眠治疗。疗程均为45 d,分别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评分。结果:经上述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及HADS焦虑评分(HADS-A)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可有效改善失眠伴有焦虑状态患者的睡眠质量。
- 宋轶任廖峻黄劼赵洪鉴
- 关键词:失眠焦虑状态枸橼酸坦度螺酮疗效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组33例使用帕罗西汀加参松养心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变化,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
- 廖峻张志民吴婉玉黄劼
-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帕罗西汀卒中抑郁
-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控制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36例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06例)和非颈动脉狭窄组(30例),其中颈动脉狭窄组患者依照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大于50%分为狭窄程度<50%组(142例)和狭窄程度≥50%组(64例)。患者在入院三天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5~7d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狭窄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高于非狭窄组(P<0.05);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50%组nSSD、dDSD及dSSD水平低于狭窄程度≥50%组(P<0.05);狭窄程度<50%组及狭窄程度≥50%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中可通过纠正异常节律,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可起到预防及控制动脉硬化的作用。
- 吴婉玉廖峻黄劼孙宏毅
- 关键词: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压变异性硬化斑块
-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科住院期间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的30例患者,试验组15例患者接受前庭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和发病后4周时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结果两组间入院时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DHI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能改善前庭神经炎患者预后。
- 廖峻张志民吴婉玉黄劼
-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倍他司汀
-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该院住院诊断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组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治疗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在入组时和治疗8周后的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2组DHI、HAD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HI、HADS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帕罗西汀有利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
- 廖峻吴婉玉黄劼
- 关键词:帕罗西汀抗焦虑抑郁药物头晕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醇升高与血清白蛋白关系的探讨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与皮质醇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分为高、中、低3组,分别于卒中发作后36~72小时内上午6:00、10:00和下午6:00、10:00测定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 黄劼张志民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卒中血清白蛋白皮质醇
- 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2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34例),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比较2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较脑梗死合并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相关性。
- 廖峻张志民黄劼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代谢综合征
- 醒脑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量表评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92.0%和8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醒脑注射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吴婉玉廖峻黄劼孙宏毅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脑梗塞临床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