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鹏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随意皮瓣
  • 3篇皮瓣
  • 2篇血管
  • 2篇源性
  • 2篇外源
  • 2篇外源性
  • 1篇调控网络
  • 1篇动物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牙囊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外源性血管内...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成骨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麻鹏
  • 2篇王悦
  • 2篇刘春丽
  • 1篇李凌志

传媒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牙囊干细胞成骨分化基因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牙囊干细胞(DF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基因调控网络。方法:从GEO Datasets数据库获取在DF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DAVID和Gene MANIA数据库对这些基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GEO Datasets数据库获得了大量DF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明显(P<0.05)的289个基因进行分析,富集到"细胞分化"、"细胞增殖"、"骨骼系统发育"、"钙信号通路"等基因子集。其中ALPL、CTSK、TUFT1、TGFBR2、FHL2、ROR2、STC1、POSTN,ZBTB16、FRZB、PRELP、IGFBP5等12个基因被富集在"骨骼系统发育"子集,这12个基因通过共表达、共定位、遗传学相互作用等彼此关联并与其它信号通路相联系。结论:DFSCs成骨分化中许多差异表达的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网路。需要从WNT、TGFbeta、MAPK等信号通路、同源盒转录因子及成骨分化标记物基因的整体关系上来认识DFSCs成骨分化。
王睿麻鹏李凌志郭建青
关键词:成骨分化调控网络生物信息学分析
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放疗后随意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和检验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大鼠随意皮瓣放疗后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45只4月龄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建立随意皮瓣动物模型,并利用60Co作为放射源进行模拟放疗,一次性放射6Gy,剂量率为500cGy/min。放疗后第1天3组分别注射VEGF100ng/ml、0.1%BSA0.2ml、生理盐水0.2ml。放疗后进行临床动物观察。实验动物于放疗后第28天全部处死。切除皮瓣后分别进行细胞学染色实验、组织病理学实验和琥珀酸脱氢酶生化实验测定。结果:给予外源性VEGF的实验组大鼠皮瓣较2个对照组生长状态好,且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大鼠放疗后随意皮瓣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和保护作用,但皮瓣成熟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这可能与VEGF的应用方法和放射损伤本身的性质有关。
刘春丽麻鹏王悦
关键词:随意皮瓣VEGF
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研究
2007年
目的: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病理学研究。方法:60只普通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进行随意皮瓣动物模型建立和放射损伤模型的建立。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并于放疗后第28d分别进行明胶墨汁灌注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并验证随局部放射剂量增加,皮瓣内血管密度减少。结论:放射线对皮瓣的损伤,同时表现在对细胞的损伤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模型,可为提高颌面颈部肿瘤外科综合治疗的预后效果提供研究平台。
麻鹏刘春丽王悦
关键词:皮瓣随意皮瓣血管血管密度
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探讨和研究应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随意皮瓣放射损伤的影响,并比较其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段下的效果。 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随意皮瓣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Co...
麻鹏
关键词: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随意皮瓣WISTAR大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