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玉洲
- 作品数:86 被引量:2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表皮生长因子促角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4年
- EGF是促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呈单链多肽结构,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促细胞生长发育及组织损伤修复等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EGF重组蛋白已广泛用于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本文就EGF促进组织损伤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立华鲍玉洲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角膜损伤基因治疗
- 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色素上皮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期检测脱离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殖情况。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8h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Glu(4.68±1.22)nmol/mg,Asp(0.53±0.23)nmol/mg]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指数(18.41%±0.2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早期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其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刺激密切相关。
- 鲍玉洲蒋永祥王永淑孙声桃郭希让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兴奋性氨基酸
- 兔视网膜脱离眼后段谷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兔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应用高效液相反相柱前衍生法分别对正常眼及视网膜脱离后3,7,14,28天的兔玻璃体及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内谷氨酸含量各时间点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3天,7天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逐渐减少。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的动态检测有助于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损害机制的探索。
- 蒋永祥郭希让鲍玉洲王永淑兰尊海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后段谷氨酸高效液相色谱
- α_2-巨球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1996年
- 本文就α_2-巨球蛋白的结合位点、生物合成、与受体结合功能和临床意义等作一文献综述。
- 鲍玉洲陈勤
- 关键词:Α2巨球蛋白生化
- 家兔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1
- 1991年
-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注入家兔角膜实质层内,制成家兔实质层角膜炎模型。观察兔眼症状,在24、48和72小时分别定量计数了角膜感染细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在接种细菌后6小时即出现早期角膜炎症状,24小时出现典型症状。在24、48和72小时不同时间内,从角膜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认为该动物模型对临床与基础科研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鲍玉洲韩秀娴陈祖基周全周绪华蔡润芳周在咸
- 关键词:角膜炎细菌性动物模型
- 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大鼠眼玻璃体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 (NGF)后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4只 8眼 ,任选一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注射NGF ,测正常玻璃体内的NGF质量浓度 ;其余各组SD大鼠均玻璃体内注射NGF 2 0 μg ,分别于注药后 5、15、3 0min ,1、2、4、8、12和 2 4h各处死一组大鼠 ,取出玻璃体样本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出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结果 正常大鼠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为 3 69μg/L±3 75 μg/L。玻璃体内注射NGF后 ,在玻璃体内的消除半衰期 (t1/ 2 )为 0 93h( 5 5 8min) ,药 -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 11 49μg/(L·h) 。
- 陈慷郭希让鲍玉洲黄爱国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药代动力学
- 叶黄素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Muller细胞氧化应激干预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叶黄素对AMD有预防作用,但是其抗氧化机制仍不明确。Mμller细胞是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的靶细胞之一,研究叶黄素对MU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叶黄素对视网膜Mμller细胞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抗氧化反应原件(Nrf2/ARE)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人Muller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40、80、160、320、640ixmol/L)HO2,绘制Mμller细胞的凋亡曲线,取H2O2的半数致死量,即160μmol/L制备Mμller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不同质量浓度(12.5、25.0、50.0mg/L)叶黄素组,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质量浓度的叶黄素,用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中Maller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和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荧光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Nrf2mRNA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灰度值)。结果MTT比色法检测显示,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增生抑制率逐渐增加,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890,P〈0.01)。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12.5、25.0、50.0mg/L叶黄素组细胞凋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770,P=0.000),其中随着叶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12.5、25.0、50.0mg/L叶黄素组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1.92±0.18、64.89±2.86、52.70±2.80、3
- 杨旭王明臣孙艳艳安慧娟李庆福鲍玉洲
- 关键词:MULLER细胞
- 猴多瘤病毒、人多瘤病毒和JC病毒与人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4年
- 王莉鲍玉洲
- 关键词:多瘤病毒SV40JCVBKV
- 中原地区人群中双眼湿性AMD与CFH Y402H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原地区人群中补体因子H(CF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Y402H与双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对双眼湿性AMD组30例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mL,提取白细胞内基因组DNA,进一步行PCR扩增并测序,检测CFH外显子9片段上的TT/TC/CC基因类型。结果A M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7.47±10.8)与(61.5±10.5)岁(P>0.05)。CFH的Y402H位于染色体的1q31片段的194925860位。AMD组的基因型为TT87%、TC10%、CC3%,对照组的基因型为TT93%、TC7%、CC0%。等位基因T及C的出现率AMD组分别为92%、8%,对照组分别为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05)。结论中原人群中CFH的SNP Y402H与双眼湿性AMD的发病率无明显的相关性。
- 赵文博金学民鲍玉洲张艳敏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补体因子H
- SV40BKV及JCV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SV40、BKV、JCV与人脑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脑星形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2例,脑膜瘤11例及正常脑组织12例进行了三种病毒的检测。结果:SV40、BKV和JCV在脑肿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6.6%(47例)、53.0%(44例)和14.5%(12例);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1例)、8.3%(1例)和16.7%(2例)。SV40在脑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所检测的五种脑肿瘤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KV在脑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所检测的五种脑肿瘤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V40与BKV在脑肿瘤中的阳性率具有相关性(关联系数=0.56)。JCV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V40及BKV参与脑肿瘤的发生。
- 鲍玉洲王莉步星耀赵国强张丽华
- 关键词:脑肿瘤BK病毒JC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