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云 作品数:42 被引量:29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2024年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易艳芸 周文君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梁乃申 宋清海 张一平关键词: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森林逆向演替对土壤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选择了亚热带森林逆向演替过程中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亚热带森林逆向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贮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原生林到人工林,0-100 cm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少;土壤碳贮量次序却为原生林(445.7 Mg·hm-2),茶园(427.7 Mg·hm-2)和次生林(314.5 Mg·hm-2)依次减少,表明在逆向演替过程中,因人为干扰和管理使得人工林土壤碳储蓄能力高于次生林.0-40 cm的土壤占100 cm土壤剖面碳的比例随着逆向演替过程逐渐减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3.0%)〉滇南山杨次生林(57.2%)〉茶园(52.4%);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贮量剖面动态有林间差异.但在60 cm以下层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逆向演替过程对深层的土壤碳贮量影响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关注本区域60 cm以上土壤碳库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反馈. 周文君 鲁志云 武传胜 温韩东 张一平 刘玉洪 沙丽清关键词:土壤碳 原生林 次生林 人工林 云南双柏发现噪鹃多重寄生红嘴蓝鹊 2018年 2017年6—7月,在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境内(101°52'18″E,24°34'28″N,1 350 m)发现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a在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巢内寄生繁殖的现象。6月12日,在法脿镇境内某河谷峭壁的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上发现一窝营巢的红嘴蓝鹊, 罗康 鲁志云 王英关键词:重寄生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哀牢山站常绿阔叶林内2005年土壤烘干水测定的观测资料,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水分的季节和空间变化,以期了解本区域常绿阔叶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6—10月份土壤含水量较高,11—1月份次之,2—5月份较低;②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大于下层;③水平方向上研究区域不同位点土壤含水量差异变化不显著;④降雨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土壤含水量的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滞后于降雨量峰值(6月)出现时间,8月土壤含水量最高。 巩合德 张一平 刘玉洪 甘建民 杨国平 鲁志云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土壤水分 1995~2011年CERN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7 2017年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中,按统一的规范,对与土壤环境状况有关的铁、锰、铜、锌、硼、钼、镉、铬、铅、镍、汞、砷、硒元素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CERN典型生态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元素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1995~2011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本数据集中13种土壤环境元素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6.55%,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7.70%。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保证了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可以为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土壤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宋歌 施建平 侯卫龙 解宪丽 潘贤章 潘贤章 陈春兰 党廷辉 樊月玲 傅伟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伟 李小军 李晓明 李玉强 林丽 林丽 刘海丰 鲁志云 鲁志云 热甫开提 沙丽清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吴瑞俊 杨风亭 杨风亭 杨桂生 叶学华 于小军 曾静 张德强 张玉�关键词:微量元素 土壤污染 2005~2014年CERN野外台站气象观测场土壤含水量数据集 被引量:6 2017年 土壤水分是影响陆地-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传输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含量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CERN全国范围内包括农田、森林、草地、荒漠与湿地等生态类型的34个陆地生态系统台站,依据陆地水环境观测规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设立观测样地,并开展土壤含水量的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汇交及质控工作。CERN水分分中心选取了这34个台站2005~2014年气象观测场的土壤含水量长期监测数据,通过进一步统一规范数据格式,形成了全国范围内较长时间序列的公开共享数据集,为土壤含水量时空动态的遥感反演、模型估算验证提供地面实测数据支撑。 唐新斋 袁国富 朱治林 朱治林 孙晓敏 张心昱 戴冠华 孙晓敏 傅伟 常学向 戴冠华 何其华 傅伟 黄苛 郭永平 何其华 何永涛 李伟 姜峻 蒋正德 李猛 李伟 李玉强 李晓欣 李新虎 孙聃 李玉强 鲁志云 苏宏新 王书伟 徐文婷 杨风亭 王吉顺 王书伟 徐文婷 杨风亭 尹春梅 张法伟 张加双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土壤含水量 台站 CERN 2005~2014年CERN地下水位数据集 被引量:1 2017年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34个台站采用人工或自动记录方法观测的2005~2014年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重新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加规范,质量也有所提高。此外,为了便于用户了解台站地下水位的概况(如平均深度及其变化),我们还计算了各台站地下水位深度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朱治林 唐新斋 唐新斋 袁国富 孙晓敏 张心昱 程一松 孙晓敏 戴冠华 常学向 程一松 褚国伟 戴冠华 郭永平 何其华 傅伟 蒋正德 郭永平 何其华 姜峻 蒋正德 来剑斌 李猛 李少伟 李伟 刘新平 林静慧 林永标 刘文杰 刘新平 苏宏新 鲁志云 路永正 盛钰 苏宏新 唐家良 杨风亭 尹春梅 张法伟关键词:地下水位 水资源 陆地生态系统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14 2010年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层次结构及生态外貌特征。结果表明,在1hm2固定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66种,隶属77科138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区系成分高于温带区系成分。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非常丰富。群落的生态外貌主要由中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无论从区系地理成分组成还是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均体现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杨国平 郑征 张一平 刘玉洪 巩合德 鲁志云关键词:群落特征 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云南哀牢山蓝短翅鸫cruralis亚种的巢和卵 2019年 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广泛分布于南亚湿润的山地森林中。其中,B.m.cruralis亚种分布区西至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和东部、东至中国西南和越南北部,繁殖生态资料十分稀少。 罗康 鲁志云 李达文 权锐昌关键词:亚种 山地森林 越南北部 繁殖生态 一种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及方法,该检测装置包括:样品箱、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电磁阀、继电器、第一气泵、第二气泵、气体分析仪、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第一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二三... 武传胜 鲁志云 温韩东 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