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轶 作品数:24 被引量:8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问题为基础学习法在神经生理学疗法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将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引入神经生理学疗法(NPT)的教学效果。方法将73名学生分为试验组(n=37,采用PBL教学法)和对照组(n=36,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NPT教学测试结果。结果两组在客观题方面的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例分析题上试验组的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PBL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轶 范建中 张建宏 王惠娟关键词:康复医学 神经生理学疗法 教学 宿主钙结合蛋白S100B介导HIV--1 gp120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一、背景和目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包膜蛋白gp120诱导的神经毒性是导致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发病的主要因素。尽管鸡尾酒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但是感染晚期造成的脑损伤依然是艾滋病防治热点。S10... 魏轶关键词:病理机制 脉冲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冲磁场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脉冲磁场组在造模结束后2h给予脉冲磁场处理,磁场强度为0~0.01T,频率为50Hz,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7d,处理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大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损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脉冲磁场组脑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脉冲磁场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损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GF-1的表达增多,脉冲磁场组与模型组相比,IGF-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脉冲磁场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GF-1的表达,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吴红瑛 罗仁 范建中 李川 魏轶关键词:脉冲磁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基于常规药物的低频电疗联合超短波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联合常规药物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腰部疼痛并骨密度低下或疏松的年龄在55~65岁的已绝经5年的妇女分成3组,均在碳酸钙和1,25双羟维生素D3药物干预下分别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超短波和两者结合进行物理因子治疗,15 d/周期,经6周期治疗后采用美国Lunar iDX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L1~4)骨密度(g/cm^(2))值。结果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超短波治疗和两物理因子联合治疗后三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L1、L1~4为代表,但单纯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频电)和超短波分别治疗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物理因子联合治疗的第Ⅲ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在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物理因子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短波治疗可以不同程度上使骨密度增加,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物理因子对机体无特殊不良作用,操作简便,并能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疼痛症状,容易被患者接受。 王琼 李丽 邵粟 魏轶 邱玲关键词:绝经后妇女 超短波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d达到高峰(14.83±0.48),7d后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IGF-1表达增强,3d时表达最强。 吴红瑛 范建中 罗仁 李川 魏轶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PBL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NPT教学中的应用 魏轶 范建中 张建宏 王惠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肝中IGF-1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肝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h、1d、3d、7d时脑、肝标本中IGF-1蛋白的含量。结果正常脑组织有低水平的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h后表达即有明显升高,1d时持续升高,至3d时达高峰,7d时又有所回落,其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区。经方差分析,脑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应各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1d和7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中有极低水平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2h、1d、3d后肝组织中IGF-1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7d时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余各时间点及假手术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肝中内源性IGF-1水平有明显变化,提示IGF-1的变化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联。 魏轶 范建中 吴红瑛 李川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脉冲磁场对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的影响及IGF-1对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脉冲磁疗对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及IGF-1变化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5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部脉冲磁场治疗(20~40mT,50Hz,20min/次,1次/d,共14d);对照组除未给予脉冲磁场治疗外,余治疗均与试验组基本相同。所有患者均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入组后第1天和第14天行腰椎穿刺检查,留取脑脊液2ml,并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以了解患者的ADL能力,IGF-1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经脉冲磁场治疗14d后,试验组脑脊液中IGF-1含量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脊液中IGF-1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较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IGF-1的变化与BI变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283,P=0.022)。结论脉冲磁场可以使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GF-1含量升高,并且IGF-1的升高可以促进患者的ADL能力的恢复,说明脉冲磁场在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成宪 范建中 吴红瑛 魏轶 甄健荣关键词:脉冲磁场 脑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和肝脏中的变化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动态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脑和肝脏的表达情况,探讨IGF-1在体内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测IGF-1在大脑皮质和肝实质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1、在缺血侧大脑皮质中,与假手术各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3d组与其他各时间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在肝实质细胞中,与假手术各组比较,模型7d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7d组阳性率最高为87.5%。结论脑损伤后,脑内IGF-1被激活上调,其表达增强,2h开始增高,3d达到高峰。外周IGF-1体液调节反应较迟,第7天开始IGF-1体液调节有一定程度恢复,肝脏分泌IGF-1增加。 李川 范建中 吴红瑛 魏轶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康复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国内外有一些关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是对于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模式研究比较少。综合各种教学方法,考虑康复医学的特点,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模式更适合康复医学的教学。我们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康复医学常见病康复治疗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现报道如下。 邱玲 何任红 石真润 王惠娟 魏轶 范建中关键词:模拟教学 教学模式 病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 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