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波
- 作品数:29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文献流传、文化转型与文学嬗变:宋代杜诗学的三大成因被引量:2
- 2011年
- 宋代杜诗学的发展历程,变动不居而异常复杂。在这一发展史的横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因素,即文献上对杜甫诗集的整理,文化上对杜甫人格的尊崇,文学思潮上对杜甫诗法的追慕,三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都包含了"变"的因素,共同构成三维一体的宋代杜诗学横向谱系。杜甫地位在宋代的确立,是三个因素的合力所致。文献流传、文化转型与文学嬗变,共同促成了宋代杜诗学的繁荣。
- 魏景波
- 关键词:杜甫文化转型文学嬗变
- “传道、授业、解惑”的当代解读——优秀教师必备的三大基本能力被引量:4
- 2013年
- 唐代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定位,虽是传统师道观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但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当代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有三项是针对教师职业特定性的基本能力。"传道"对应的是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授业"对应的是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惑"对应的是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三大能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与基本能力。
- 魏景波
- 关键词:教师能力语言表达人际沟通
- 敦煌《云谣集》词语考释被引量:1
- 2004年
- 《破阵子》其二:“日暖风轻佳景,流莺似问人。正是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单于迷虏尘。雪落停梅愁地,香檀枉注歌唇。拦径萋萋芳草绿,红脸可知珠泪频,鱼笺岂易呈!”此词和《风云归》、《洞仙歌》一样,写思妇之闺怨。从“日暖风轻”、“流莺问人”、“溪花捧艳”及“
- 魏耕原魏景波
- 关键词:《云谣集》汉语词汇文化内涵
- 唐代长安与文学
- 长安是唐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唐代文人宦游干谒与诗酒唱和的重要舞台。探讨长安与文人及文学的关系,是唐代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论文充分利用第一手文献资料和近人研究成果,以文史结合为手段,就唐代长安和文学的相关问题做整体的...
- 魏景波
- 关键词:长安文化文人心态文化景观
- 丝绸之路与唐代边塞诗被引量:2
- 2012年
-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诗人游幕入边出塞现象比较频繁。众多诗人希望立功塞外,一展抱负,于是纷纷踏上西去之路,领略大漠风光,感受丝路文化,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篇。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息息相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唐帅魏景波
- 关键词:丝绸之路边塞诗唐代文化
- 长安文化与唐代都城诗
- <正>长安文化指长安地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积淀和逐渐成形的文化。古都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都市。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此,绵延千余年之久。其中西周、秦、西汉、唐,谱写了中国历史上的最辉煌的篇章...
- 魏景波
- 文献传递
- 陇头悲歌与边塞想象——唐诗中的陇山书写被引量:5
- 2013年
- 陇山位处关陇交界,是从长安出发西征大漠的第一道关山。汉唐经略西域,用兵塞外,陇山一线成为征人戍卒必经之地。自汉以来,行人至此,多有感发,行诸歌咏。陇山意象沉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唐人继承了前代陇头书写的基调,扩大了其文化意蕴,对陇的边塞感知多有主观想象成分。唐人对陇山的相关书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特色,是陇头古辞的历史积淀、唐代河陇军事政治现状与唐人对边塞的心理感知三方面因素的合力所致。
- 魏景波
- 关键词:边塞诗唐代诗歌
- 《谈艺录》的曲喻论和《宋诗选注》的曲喻被引量:2
- 2003年
- 在《谈艺录》中,钱钟书先生提出一种新的修辞格——曲喻。其“黄山谷诗补注”条末“附论比喻”认为:曲喻就是“假名而善喻”(自居易《鸡距笔赋》语),“在现成典故比喻字面上,更生新意;将错而遽认真,坐实以为凿空。……英国玄学诗派之曲喻(Conceits),多属此体。”(《谈艺录》22页,中华书局,...
- 魏景波
- 关键词:《谈艺录》《宋诗选注》修辞比喻
- 致君尧舜与百年多病:杜甫诗中的疾病书写
- <正>一部杜诗,被前人尊为'诗史'或视作'图经',在现代则当成自传。若从医学角度解读,更像是诗人的病历文献。大历二载,流寓夔州的杜甫在《登高》中喟然长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可谓他后半生老病漂泊生...
- 魏景波
- 文献传递
- 高适诗论发微
- <正>高适虽然和盛唐其他诗人有切合点,而且始终保持着进取的昂然情绪,但他的直抒胸臆,在盛唐之音中毕竟是一种异样的别调。这和他的论诗主张息息相关,首先是取法建安,以尚气为核心,追求逸气、逸词、逸韵;其次主张以议论为主导的审...
- 魏景波魏耕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