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荣

作品数:59 被引量:70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气候
  • 18篇降水
  • 10篇气象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8篇气温
  • 6篇冻土
  • 6篇气候特征
  • 6篇降水量
  • 5篇日数
  • 5篇突变
  • 5篇积雪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年际
  • 4篇年际变化
  • 4篇值模拟
  • 3篇植被
  • 3篇三峡库区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站

机构

  • 26篇中国气象局国...
  • 22篇通辽市气象局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内蒙古自治区...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新疆气象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锡林浩特国家...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58篇高荣
  • 11篇董文杰
  • 10篇钟海玲
  • 10篇韦志刚
  • 8篇尤莉
  • 3篇王凌
  • 3篇王澄海
  • 3篇叶殿秀
  • 3篇王遵娅
  • 2篇李栋梁
  • 2篇高歌
  • 2篇崔洋
  • 2篇宋连春
  • 2篇尚大成
  • 2篇余莲
  • 2篇师锐
  • 2篇张强
  • 2篇杨霞
  • 2篇郭慧玲
  • 2篇王荣

传媒

  • 9篇内蒙古气象
  • 6篇现代农业
  • 6篇气象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内蒙古科技与...
  • 4篇高原气象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当代畜禽养殖...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Meteor...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10个主要极端天气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仅在春季变化显著,最长热浪天数仅在冬季变化显著;低温阈值则为极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和冬季,造成"热春"、"暖冬"频繁;暖夜、闷热、傍晚至夜间的强对流等显著增多,暖日、高温热浪增加,霜冻日大幅减少。2)6个极端降水指数以增趋势为主,其中强降水阈值、比例、日数以及最大5日降水量在冬季增趋势最明显,仅夏季强降水阈值、比例略有减小,冬季日降水强度的增大趋势、夏季持续干期的缩短趋势显著性水平分别可达0.1、0.01。3)一些气温指数在1980—1990年代发生突变,而降水指数未现突变。
陈正洪向华高荣
关键词:气温降水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综述被引量:71
2014年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分为单站极端事件和区域性极端事件。本文回顾了极端事件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单站极端温度、极端降水和干旱事件的观测研究及相关指数,进而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区域性极端事件研究做了简要回顾,最后还回顾了极端事件气候预测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内外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和预测业务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指出:在极端事件气候监测方面中国的业务产品较丰富,并率先开展了针对区域性极端事件的监测业务,但在产品表现形式上缺乏统一组织,特别是英文产品表现力严重不足;在极端事件气候预测方面,国家气候中心发展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基于物理统计的BP-CCA和OSR的干旱预测方法,另一个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DERF)的高温预测方法。最后,对极端事件监测和预测业务发展及相关科学问题给出展望,指出应根据极端事件的业务需求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业务能力建设。
任福民高辉刘绿柳宋艳玲高荣王遵娅龚志强王永光陈丽娟李清泉柯宗建孙丞虎贾小龙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监测气候预测
参加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2016-2018年业务与资源计划(ORP)专题组第2次会议总结
2016年
1会议基本情况2016年4月18—19日,全球气候服务框架(GFCS)2016—2018年业务与资源计划(ORP)专题组第2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荣博士(业务科技处处长兼气候服务室主任)代表郑国光局长参会。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政府间气候服务委员会(IBCS)、世界气象组织(WMO)、
高荣
关键词:全球气候资源计划
青藏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的突变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台站观测的积雪和冻土资料,建立了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1965—2004年的变化序列,通过滑动T平均、M-K检验、动力学分割算法(BG算法)等方法检验出高原积雪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过程,而高原季节冻融层在1987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的突变,冻结深度减少比较显著.当高原积雪偏少时,华南和西南降水偏多,而当高原冻结较厚时,全国的降水几乎都偏少.通过计算高原积雪和季节冻融层与全国夏季降水的单因子相关和复相关发现,积雪和季节性冻土对中国夏季降水都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但是如果共同考虑两个因子的影响,则能够提高夏季降水预测的准确率.考虑两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有3个明显的相关带,分别是北部沿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北部到陕北最后到河西走廊,中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则是沿武夷山经南岭到云贵高原中部.
高荣钟海玲董文杰韦志刚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降水
通辽气象站深层地温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通辽气象站1972—2018年深层地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分析其年、季、月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近47年通辽气象站各深层地温历年呈显著的上升变化趋势,各深层地温四季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各层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80cm和160cm深层地温均发生了突变现象,并且都在2017年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气温对深层地温的影响作用明显。
高荣张鑫孙大雨乌文奇
关键词:地温
通辽气象站地面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象数据差异分析
2013年
利用通辽国家基本站2011年逐日20时气温、湿度、气压资料,分析了自动观测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及产生差值的可能原因。分析认为:仪器的测量原理、感应原件的不同、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观测的时空差异和人为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采样和算法的不同是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产生差值的主要原因。
高荣尤莉张钰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人工气象站
区域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
植被覆盖作为陆地表面的重要特征,其变化可以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高度、土壤湿度等地表属性,从而对陆气间的交换产生重要影响。在IGBP、WCRP和IHDP三大国际研究计划中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的环境和气候效应都被列为研究的关...
高荣董文杰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选用三峡库区33个台站1961-2007年气象资料,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方法,对三峡库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状况和改善气候条件所能获得的增产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年平均温度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的分布与温度分布相反;而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点是,库区东北部日照时数较多,库区西南部日照时数较少。库区光合生产潜力分布基本与日照时数分布比较一致,都是东北高-西南低;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三峡库区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都是东北高-东南低的分布型。三峡库区平均的水稻、玉米和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分别为23 268、18 447和11 194 kg/hm^2;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9 333、16 689和9 068kg/hm^2,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12 810、11 548和5 423 kg/hm^2。三峡库区生产潜力的分布空间差异都较大,玉米差异最小在29.7%-52.3%,水稻在23.4%-89.6%,冬小麦最大在49.8%-92.9%。通过改善三峡库区热量条件,水稻可以获得大约20%的增产,玉米大约10%,冬小麦在10%-40%;而改善水分条件所能获得的增产率则是冬小麦最大,水稻次之,玉米最小。
钟海玲高荣张强
关键词:三峡库区气候变化气候资源
通辽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近50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描述分析、线性趋势拟合和累积距平方法对通辽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通辽站)1962—2011年50年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冬季(10月—翌年2月)各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地面温度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辽站最大冻土深度多年平均可达131.7cm,最大值出现在1977年2月,最小值出现在2007年2月,两者相差1.4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辽站最大冻土深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20世纪60—70年代末期,最大冻土深度呈逐渐增大趋势,80年代以后该值逐年减小;在50年时间尺度上,通辽站最大冻土深度存在2次突变过程,突变时间点在1971/1972年冬季和2005/2006年冬季。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与冬季平均最低地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气温和地温低则冻土层厚,否则冻土层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的最大值月份比最低气温和地温出现月要滞后1~2个月。
包永莲高荣尤莉
关键词:突变地温气温
通辽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雷暴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通辽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的逐日雷暴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气候趋势方法,并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了该站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50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4d/10年;近1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3.2d,比前40年平均减少了5d。多年平均雷暴日数是27.3d,平均雷暴初日为5月10日,终日为9月27日,初终间日数为142d;从月变化来看,雷暴主要集中出现在6、7、8月,其中,6月和7月雷暴日数占年总日数的57%,11月雷暴天气极为少见,12月—翌年3月无雷暴天气。
高荣尤莉包永莲
关键词:雷暴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