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玉娟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3篇超声
  • 3篇超声乳化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内皮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眼内
  • 1篇眼内炎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机构

  • 6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高玉娟
  • 2篇张钢琴
  • 2篇陈守云
  • 2篇解瑞
  • 2篇高晶
  • 1篇李林
  • 1篇郭倩
  • 1篇于娟

传媒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的非缺血型CRVO患者42例(42只眼)。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21只眼)及对照组21例(21只眼)。实验组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IOP)等指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CVA分别为0.71±0.12与0.63±0.16。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分别为0.32±0.12、0.29±0.10、0.27±0.08及0.26±0.08,对照组分别为0.61±0.13、0.47±0.11、0.47±0.10及0.46±0.13。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3,12.32,13.98,14.30;P1〈0.05)。对照组治疗后1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5,P2〉0.05);其余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3.31,3.78;P2〈0.05)。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BC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T分别为(461.10±98.75)μm与(466.86±62.60)μm。治疗后1 w、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分别为(259.76±67.32)μm、(226.71±30.76)μm、(211.90±22.34)μm及(204.76±12.46)μm,对照组分别为(459.67±60.88)μm、(295.67±54.28)μm、(298.86±38.10)μm及(296.24±42.21)μm。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10.48,11.35,11.89;P1〈0.05)。对照组治疗后1 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8,P2
高晶原艳波解瑞于娟高玉娟郭倩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黄斑水肿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高玉娟张钢琴陈守云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感染性眼内炎
MicroRN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因糖尿病致盲的患者中大约有86%是由于DR引起的,因此如何治疗DR十分重要。视网膜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是导致DR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控制血糖水平、激光光凝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方法治疗DR,但这些治疗都有局限性且复发率较高,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未能针对DR的致病基因进行治疗。
高晶原艳波解瑞高玉娟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疗效观察
2004年
高玉娟张钢琴李林
关键词:白内障
胬肉切除手术前后的屈光变化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的屈光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翼状胬肉患者在手术前后后一周、二周、一月内分别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验光,胬肉切除前后进行比较性研究翼状胬肉切除前后角膜的屈光变化。结果:胬肉患者均...
高玉娟
老年性白内障表面麻醉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2003年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1 6例 ( 645只眼 ) ,表面麻醉下用瑞士产Meyco钻石刀经颞侧透明角膜做一内口 2 .8mm ,外口3.2mm ,隧道长 1 .75mm的切口 ,在切口上方 30度左右角膜做一辅助切口 ,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 ,做 5 .5mm连续环形撕囊 ,撕囊过程中出现放射撕裂者 ,用“开罐式”破囊完成余下前囊膜的切开 ,囊内用拦截劈裂法将晶体核分裂乳化吸出后 ,吸出残余皮质 ,植入人工晶体 ,切口自闭 ,术后涂典必殊眼药膏于结膜囊内。结果 :术后视力≥ 0 .5者 1d后占 63.67%,1W 69.79%,1月 77.1 4 %,2月 87.78%;术后角膜散光 ,术前角膜散光 ( 0 .75± 0 .5 8)D ,术后 1W、1月、2月 ,分别为 ( 0 .85± 0 .75 )D、( 0 .82± 0 .5 6)D、( 0 .77± 0 .5 4 )D ;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 1周、1月、2月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此术式与巩膜隧道切口具有相同的术后效果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高玉娟陈守云
关键词:晶体角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