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友福
- 作品数:42 被引量:34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MLR分组的截断点;应用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进而研究MLR与预后、N分期、病理特征、微转移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患者,MLR预测术后3,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053,0.896±0.046,截断点分别为MLR=30.95%,MLR=3.15%。据此分组:MLR1(MLR<3.15%),MLR2(3.15%≤MLR≤30.95%)及MLR3(MLR>30.95%)。生存分析显示:MLR值越高,预后越差(P=0.000);ML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相同N分期(N1或N2)患者,MLR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CK染色总MLR分别为34.7%(242/697)和43.5%(303/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微转移的检测能明显改变MLR值。无论是HE染色还是CK染色,MLR都与肿瘤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MLR预测术后3年或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用于确定其分组的截断点,进而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能显著改变MLR值。
- 吴巨钢俞继卫倪晓春李小强卞邦健张彪高友福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预后微转移
- 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和进展被引量:21
- 2001年
- 目的 了解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 (QOL)评估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直肠癌术后可出现各种远期、近期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健康方面产生影响。生活质量评估是一种多方面的研究 ,通过特定设计的调查问卷 ,测定的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而且为直肠癌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及直肠重建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结论 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不仅要提高患者生存率 ,降低癌肿复发率 ,而且要有一个满意的生活质量。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必须常规加以讨论 ,以便指导临床 ,获得最佳疗效。
- 高友福姜波健
- 关键词:直肠肿瘤生活质量QOL
- 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评价手术根治程度。方法 分析114 例结直肠癌行扩大的D3 式根治术后淋巴结1 005 个, 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 肿瘤旁、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43 .9 % 、37 .2 % 和58 .9 % 及32 .5 % 、15 .9 % 和17 .5 % , 口侧端有淋巴结转移大多在10 cm 以内, 而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2 .0 cm 以内转移率为5 .5 % , 2 ~4 cm 处未见转移。中枢方向系膜、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19 .3 % 和16 .6 % 及10 .5 % 和7 .8 % ; 中枢方向及肠管纵轴方向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23 .5 % 和17 .5 % 。直肠乙状结肠部癌 (Rs) 、上部直肠癌( Ra) 和下部直肠癌 (Rb) 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 % 、8 .7 % 和12 .5 % 。结论 进展期结直肠癌有向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转移; 跳跃式转移是一特点。低位直肠癌离肛缘6 cm 以内, 浸润深度为pT3 及pT4 时, 其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结肠癌宜行D3 式淋巴廓清, 直肠癌主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
- 高友福姜波健孙荣勋沈浩涂长龄
- 关键词:淋巴转移淋巴结廓清术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高友福姜波健
- 关键词:胃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预后
- 进展期胃癌D_4术式和D_2术式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D4 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安全性,并与D2 廓清术相比较。方法 进展期胃癌分别行D2 术(29 例) 和D4 术(22 例),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根治度和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D4 术较D2 术的治愈性根治或非治愈性根治切除比例有明显提高(81-8 % vs.55-2 % ;P< 0-05)。同时,D4 术会导致平均引流天数的延长[(16 ±2) 日vs.(10 ±1) 日, P < 0-01] 及引流率和引流量的增加,此外平均手术用血[(803 ±112)mL/ 例vs.(566 ±67) mL/例,P< 0-05] 和平均手术时间[(7-5 ±0-3) h vs.(4-0 ±0-2) h ,P< 0-05]亦有明显增加,但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未有明显增加。结论 D4 术是安全、合理和可行的,宜在继续探索的基础上,在适宜病例中予以推广。
- 姜波健吴涛高友福孙荣勋王宏强涂长龄
- 关键词:胃癌并发症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 (AGC)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16LN)转移情况和D4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AGC 5 3例 ,随机分为D2 廓清术组 (n =32 )及D4廓清术组 (n =2 1) ;分析16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比较D4和D2 式廓清术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 ,术后生活质量 (QOL)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2 1例行D4式廓清术者的 16LN转移率为 2 8 6 %。与胃癌侵犯或穿透浆膜深度及N2 转移与Ⅲ Ⅳa期胃癌有密切相关性 (P <0 .0 5 )。与D2 组比较 ,D4廓清术导致手术创伤程度增加 ,但手术并发症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增加 ,术后QOL无明显差异。结论 D4廓清术对AGC是安全、合理和可行的。其适应证为 :①癌肿侵及浆膜层 ;②Ⅲ ,Ⅳa期胃癌 ;③N2 淋巴结阳性者 ;④
- 姜波健高友福孙荣勋沈浩卢敏涂长龄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切除术淋巴转移
- 针形腹腔镜检查对中晚期消化道癌肿诊治作用的探讨(附30例报告)
- 2000年
- 林浩姜波健高友福张明德涂长龄
- 少见原因致下消化道大出血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十年来由外科诊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少见原因导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5.0%(12/16),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钢丝标记定位准确率100.0%(4/4)。纤维结肠镜阳性检出率25.0%(5/20)。22例中血管畸形16例(72.7%),小肠间质瘤4例(18.2%),结肠憩室2例(9.0%)。出血病灶位于小肠13例(59.1%),位于大肠9例(40.9%)。介入栓塞治疗术治愈血管畸形12例(54..5%),其余病例手术治愈10例(45.5%)。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病灶定位价值很高,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对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有积极意义,介入栓塞治疗术是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 孙颢陈佳栋高友福
- 关键词:胃肠出血小肠大肠血管造影术外科手术
- 进展期胃癌D_4式廓清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姜波健高友福孙荣勋沈浩卢敏涂长龄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
- 胃癌Dukes分期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03年
- 高友福姜波健
- 关键词:胃癌DUKES分期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