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驰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病毒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血凝素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流感
  • 3篇免疫
  • 3篇抗体
  • 3篇基因
  • 3篇甲型
  • 3篇NKG2D
  • 2篇血凝
  • 2篇血凝素蛋白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真核
  • 2篇上皮内淋巴细...
  • 2篇脾T淋巴细胞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5篇马驰
  • 15篇何维
  • 10篇崔莲仙
  • 3篇李成红
  • 3篇王浩
  • 2篇曹伟
  • 2篇郝志勇
  • 1篇蒋欣欣
  • 1篇何洪彬
  • 1篇卢燕来
  • 1篇张惠媛
  • 1篇陈娟
  • 1篇唐碧霞
  • 1篇丛雪
  • 1篇孔燕
  • 1篇左芩
  • 1篇康垒
  • 1篇巴德年
  • 1篇郗雪艳

传媒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华医学会2...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2002-2...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两种真核昆虫表达系统表达可溶性甲型H1N1血凝素蛋白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两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甲型H1N1血凝素(haemegglutinin,HA)蛋白,进而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方法选取中国内地第1例2009甲型H1N1确诊病例病毒株A/Sichuan/1/2009(H1N1),人工合成完整HA基因序列;分别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Goldsystem和Bac—to-Bacsystem,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日的基因HA;经亲和层析纯化及Westernblot搭定,红细胞血凝试验检测ttA蛋门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测序正确的HA基因,分别克隆到pAcGP67B(Baculo Goldsystem)和pFASTBacl(Bac-to-Bacsystem)载体,经杆状病毒同源重组后转染Sf9细胞,Westernblot鉴定硅示,BaculoGoldsystem表达HA蛋白是分泌型的,而Bac—to—Bacsystem是胞内表达且表达效果优于前者;血凝试验证实,这两种表达系统表达的HA蛋白均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A蛋白,Bac—to-Bacsystem更适合表达HA蛋白,为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保障。
王浩马驰崔莲仙巴德年何维
关键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血凝试验
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与脾脏T淋巴细胞的差异比较和功能初探
2003年
目的 :比较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estine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s ,iIEL)与脾脏T淋巴细胞的差异并寻找刺激iIEL活化的特异性抗原。方法 :分别提取新鲜分离的iIEL和脾脏T细胞的细胞膜蛋白 ,通过SDS PAGE和银染法比较二者的区别 ;用蛋白定量和磷定量方法 ,比较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与膜磷脂比。提取Daudi细胞和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脂 ,将其制成脂质体 ,采用H3 TdR掺入法检测其刺激iIEL和脾脏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存在着质和量的差异。iIEL膜蛋白与膜磷脂之比高于脾脏T细胞。脾脏T细胞对Daudi细胞膜脂和小肠上皮细胞膜脂的刺激无反应 ,甚至有负反应 ;而iIEL对小肠上皮细胞膜脂刺激的增殖反应强于对Daudi细胞膜脂的。结论 :iIEL与脾脏T淋巴细胞在形态、表型、起源、发育以及功能上的差异存在相应的分子基础。小肠上皮细胞膜脂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抗原参与iIEL的活化。
左芩马驰陈娟何维
关键词: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gammadelta T细胞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识别和免疫应答研究
卢燕来马驰何维崔莲仙
MULT1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和表型的初步分析
2010年
目的对高亲和力NKG2D配体MULT1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型的鉴定和表型分析,并进行MULT1的初步功能研究。方法提取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DNA,PCR以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提取小鼠尾部组织mR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及免疫组化对MULT1转基因小鼠多种组织细胞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获得鉴定阳性的MULT1转基因小鼠3 S品系25只,4 S品系13只。3 S和4 S品系的MULT1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转录产物阳性,可用于进行下一步研究。MULT1主要表达在胸腺和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IELs),且在胸腺和iIELs表面的表达与小鼠的年龄有关,而在脾脏细胞上基本不表达。iIELs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比例降低,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经过基因型和表型的鉴定,表明已经成功构建MULT1转基因小鼠。对转基因小鼠表型的初步分析表明,MULT1可能与胸腺的发育、老化以及免疫调节相关。
康垒崔莲仙何维马驰
关键词:转基因NKG2D配体基因型表型
抗RAET1G2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制备鼠源抗RAET1G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原核表达的RAET1G2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AET1G2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双扩散方法鉴定Ig亚类;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4株可分泌特异性抗RAET1G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A11、9C6、10F9和12F8,Ig亚类均为IgG1。结论: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的抗RAET1G2抗体,并且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都能识别天然的RAET1G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游离性的RAETlG2分子与肿瘤进展的关系以及分析各种肿瘤细胞表面的RAET1G表达情况创造了条件。
郝志勇曹伟马驰崔莲仙何维
关键词:NKG2D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IEL)与脾T淋巴细胞间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与iIEL功能初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小鼠iIEL与脾脏T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解释上述基因表达差异之特点;并且对iIEL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期为阐明iIEL结构与功能特征提供资料与依据。
马驰何维
关键词:免疫学脾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氧化应激可选择性诱导细胞的NKG2D配体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关系,分析氧化应激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加H2O2诱导培养的肿瘤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用RT-PCR、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分析细胞多种NKG2D配体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NK92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氧化应激可诱导肿瘤细胞多种NKG2D配体的表达,不同的肿瘤细胞诱导表达的NKG2D配体不同;NKG2D配体表达上调可有效提高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此效应可被抗NKG2D抗体所阻断。结论NKG2D配体可能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
李成红崔莲仙何维马驰
关键词:氧化应激NKG2D配体NK细胞细胞毒活性
ULBP4原核表达、生物学功能鉴定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ULBP4重组蛋白,并制备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Ab),为γδT细胞对ULBP4的识别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ULBP4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用RT-PCR方法从HO-8910细胞中扩增得到ULBP4片段,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ULBP4(前225aa胞外段),在Rosetta-gamiTMB(DE3)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且主要位于包含体中,经纯化透析复性后,分析其对NK细胞IFN-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ULBP4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克隆化培养、荧光免疫检测和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筛选和鉴定抗ULBP4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构建了pET22b(+)/ULBP4(225aa)原核表达体系,并检测到重组蛋白的有效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可以刺激NK细胞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此外,还获得了4株可稳定分泌抗人ULBP4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ULBP4,为γδT细胞的识别机制研究建立抗原制备平台,同时所制备的抗人ULBP4 mAb,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曹伟郝志勇郗雪艳孔燕马驰崔莲仙何维
关键词:NKG2DIFN-Γ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王浩马驰崔莲仙何维
ULBPs及MIC分子在亚健康状态诊断及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亚健康状态人群ULBPs和MICA/B分子表达数据库,分析它们作为亚健康状态的具体参考指标的可能。方法用体检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志愿者进行筛查,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清中ULBPs和MICA/B含量。结果亚健康组的MICA、MICB、ULBP1和ULBP2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ULBP3、ULBP4和ULBP5低于健康对照组。亚健康组和健康组之间只有MICB有显著性差别(P<0.01)。另外,男性MICA和ULBP3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而ULBP2和ULBP4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亚健康组的血清MICB含量明显升高,它可以联合其他免疫指标一起作为诊断亚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
丛雪李成红何维马驰
关键词:亚健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