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据占位效应和血肿量采取对应治疗方式,对出血量>30 m L和/或中线移位>1 cm的10例再出血患者,行二次手术血肿清除治疗,3例不同意手术放弃治疗,5例患者出血量<30 m L给予保守治疗。术后死亡4例(22.22%)。术后3个月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手术、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量大等是引起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常见因素。围术期做好相应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术后再出血几率;改善预后。 孙郑春 曹新亮 马旭东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NIHSS与ADL评分的影响 2024年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NIHSS与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科室(2022.6—2023.6)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和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高(P <0.05);观察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清及凝血功能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 )比对照组(17.95%)更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发生,临床效果较高,值得推广。 马旭东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NIHSS ADL评分 改良的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260例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自1998年开始,我们采用改良的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改良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260例,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道如下。 任建伟 马旭东 张明 曹新亮 王向阳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改良术式 骨瓣 致残率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10—2013-12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全麻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2~16个月,21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7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能够耐受疼痛,总缓解率90.5%,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孙郑春 曹新亮 马旭东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救治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高压氧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积液厚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高压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GOS评分、积液厚度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疗效确切,可减少积液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预后有益。 马旭东 孙郑春 曹新亮关键词:高压氧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疗效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5 2015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为1.8‰[1]。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区别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 周兴 孙郑春 曹新亮 孙双华 李亚明 马旭东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责任血管 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体会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清除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30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根据头颅CT影像定位确定手术切口,游离骨瓣开颅,做一长2-3am皮层瘘口,用自动牵开器由浅入深显露血肿,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次日复查头颅CT,14例血肿完全清除,11例血肿清除率达到90%,5例清除率达到80%。术后死亡4例(13.3%):均于术后4周内死亡:2例死于脑疝所致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3个月ADL分级:I级7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并直视下止血,对脑组织损伤小,止血彻底,疗效满意。 孙郑春 曹新亮 马旭东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显微镜 血肿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3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5~35个月,33例患者中,术后24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2例患者术后2周内痉挛逐渐停止,5例术后3~8个月痉挛逐渐消失,2例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为100%。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面瘫7例,暂时性听力下降3例,耳鸣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口周疱疹1例。平均随访18个月,治愈率93.94%(31/33),无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曹新亮 孙郑春 马旭东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措施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对面神经保护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实施同样的手术,并在手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听力障碍和面瘫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保留率高于对照组(96.43%vs67.86%,P<0.01),面神经分级情况(House-Brack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听力障碍改善率(67.86%vs 21.43%)和面瘫症状改善率(50.00%vs 10.71%)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可提前发现面神经的位置,有效保护患者面神经,降低术后面瘫发生率。 李亚明 孙正春 孙双华 马旭东 曹新亮 周兴关键词:听神经瘤切除术 面神经 听力障碍 面瘫 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在侧颅底肿瘤中的临床探索 2014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对于侧颅底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例侧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进行病情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病情诊断,观察两组病情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可以有效反应患者侧颅底肿瘤情况,更加清晰的呈现肿瘤特征,为手术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亚明 孙正春 孙双华 马旭东 曹新亮 周兴关键词:CT三维重建 侧颅底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