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胜

作品数:64 被引量:1,260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玉米
  • 15篇饲用
  • 14篇饲用玉米
  • 11篇性状
  • 11篇玉米品种
  • 11篇高产
  • 9篇源库
  • 9篇籽粒
  • 9篇籽粒产量
  • 8篇栽培
  • 8篇夏玉米
  • 7篇粮饲兼用
  • 7篇兼用
  • 6篇基因
  • 6篇基因型
  • 5篇氮肥
  • 5篇源库性状
  • 5篇同基因
  • 5篇胁迫
  • 5篇干物质

机构

  • 64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榆林学院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榆林高等专科...
  • 1篇西安铁路职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眉县农业技术...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作者

  • 64篇马国胜
  • 60篇薛吉全
  • 55篇路海东
  • 28篇张仁和
  • 12篇张兴华
  • 10篇邰书静
  • 8篇郝引川
  • 7篇李凤艳
  • 7篇任建宏
  • 4篇史俊通
  • 3篇崔鸣
  • 3篇毛建昌
  • 2篇李高峰
  • 2篇王云峰
  • 2篇王满意
  • 2篇梁宗锁
  • 1篇兰传银
  • 1篇李运方
  • 1篇卜令铎
  • 1篇吕六强

传媒

  • 13篇玉米科学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第一届玉米产...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兰台世界
  • 2篇第十届全国玉...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安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新品种陕单8806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对陕单8806玉米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8806玉米具有早熟、丰产、保绿性好的特点,其在关中夏玉米区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32万株/hm2左右,适宜叶面积指数为5.91,全生育期总光合势336.12万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5.04g/穴m2·d雪,作物生长率应为150.87kg/穴hm2·d雪,产量可达到8223.0kg/hm2。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
关键词:玉米生理指标
陕西榆林春玉米高产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根系分布被引量:32
2010年
调查分析了陕西榆林2块19500kg·hm-2以上超高产春玉米田的产量构成、干物质分配和0~100cm土层根系分布及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其种植密度为105000~123000株·hm-2、成穗率97.7%~102.2%、千粒重320g以上,果穗干物质积累量占整株干物质积累量的60.2%~65.5%.0~100cm土壤平均容重为1.28~1.33g·cm-3,层间(每层20cm)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呈"M"型变化.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60cm,0~20cm土层根系量占根系总量的64.8%~72.1%,20~60cm土层根系量占根系总量的23.30%~28.17%.根系分布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密切,0~20cm土层玉米的根系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0~60cm土层根系量与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显著相关.因此,选择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良好的土壤,实行宽窄行双株密植栽培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郝引川张仁和马向峰
关键词:春玉米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分布
氮素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源库性状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在低氮(105 kg/hm2)和高氮(337.5 kg/hm2)2个施肥水平下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群体产量、LAI、群体源库性状和籽粒灌浆...
路海东马国胜张仁和张兴华李凤艳郝引川薛吉全
关键词:玉米氮素胁迫基因型灌浆特性
文献传递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被引量:119
2002年
以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群体内光分布、物质生产诸因素 (LAI、NAR和CGR)和群体库源特征等群体生理指标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群体内光分布合理与否是衡量品种耐密性的重要指标 ,叶面积系数(LAI)、净同化率 (NAR)和作物生长率 (CGR)的动态发展规律是反映耐密性的本质特征 ,群体库源关系协调与否是鉴定品种耐密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
薛吉全梁宗锁马国胜路海东任建宏
关键词:玉米株型耐密性透光率生理指标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被引量:55
2006年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路海东薛吉全赵明马国胜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源库性状和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2007和2008年连续2年在低氮(105kg·hm-2)和正常施氮(337·5kg·hm-2)两种施肥水平下,分析了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产量、叶面积指数(LAI)、群体源库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影响明显,在低氮胁迫下,先玉335、郑单958等耐低氮能力较好品种的籽粒活跃灌浆期较长、最大灌浆速率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期较长,群体库源关系比较协调;陕单902和豫玉22等耐低氮能力较差品种吐丝后的籽粒活跃灌浆时数、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及LAI较低,源的供应能力显著下降;低氮胁迫明显加剧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间的产量差异·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张仁和张兴华
关键词:玉米氮肥基因型灌浆特性源库性状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1
2008年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任建宏
关键词:氮肥籽粒产量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选用6个玉米品种,设置45 000、75 000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按照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将其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6、豫玉22、陕单902)2组,比较分析其叶片光合性能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与转运。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较其低密度提高9.41%,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提高53.74%。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作物生长率(CG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36.94%和16.54%,较适应性差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LAI和CGR分别提高17.51%和48.08%。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平均干物质转移率(MR)和转换率(T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7.13%、5.04%、8.52%、4.83%和9.17%、8.18%、6.62%、18.70%,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的平均MR和TR分别提高31.60%、29.15%、29.19%、37.43%和52.48%、48.47%、62.63%、89.61%。
朱韵哲马国胜张仁和薛吉全
关键词:玉米
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通过对不同用途(青贮型和粮饲兼用型)饲用玉米科多8号、科青1号和陕单310 进行52500、67500和82500株/hm等3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1000株/hm左右,粮饲兼用型玉米...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氮肥运筹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针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在N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施肥比例试验发现: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且不同类型玉米施氮的侧重时期不同,青贮型玉米侧重于大喇叭口期,粮饲兼用型玉米侧重于拔节期。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张仁和
关键词:饲用玉米氮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