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晓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8)(t=6.32,P<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犤(11±5)比(24±5)犦(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犤(14±5)比(24±5)犦(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犤(11±7)比(16±6)犦(t=2.90,P<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χ2=4.49,P<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
- 孙海荣张振荣郭洪志鞠晓华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记忆障碍LA脑梗死记忆量表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发病72 h内入住威海市立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0例.入院当日即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d后使用PL系列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L-1 1)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L-11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3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访期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者52例,未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者298例.与无缺血事件组比较,缺血事件组糖尿病患者比例[48.08% (25/52)与23.15% (69/298),x2=14.000,P<O.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02±0.74) mmol/L与(2.74 ±0.72) mmol/L,t=2.410,P=0.016]、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27.31% ±9.49%与18.85%±6.60%,t=6.173,P<0.01)及肾上腺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61.26%±13.02%与51.41%±14.81%,t=4.498,P<0.01)明显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MAR-AA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关系最为密切(OR=1.133,95% CI1.080~1.188,P<0.01),且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3.MAR-AA升高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 CI1.037~1.145,P=0.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PL-11测定的血小板功能与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密切相关,且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张江山鞠晓华张金彪孙超于雯雯王鹏飞孙海荣丛燕楠李燕李振光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阿司匹林血小板功能
- 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阿司匹林的线粒体保护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凋亡的变化情况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体外培养7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模型组、缺氧/缺糖加100μmol/L浓度阿司匹林组。缺氧/缺糖2 h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双染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缺氧/缺糖损伤2 h后,模型组的线粒体活性和MM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阿司匹林组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线粒体活性、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神经元线粒体活性和膜电位的降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神经元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 谢宝明陈苗苗鞠晓华
- 关键词:神经元缺氧阿司匹林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8例,均经TCD及颈部血管彩超证实为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2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显效69.44%,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较好。
- 谢宝明鞠晓华潘蓓
-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后循环缺血眩晕
- 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时间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介入灌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康复时间。方法 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6 0例 ,随机分为降纤酶介入灌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降纤酶治疗组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DSA脑血管造影 ,明确梗死部位 ,然后用 3F微导管送至闭塞动脉的近端 ,先予司威特降纤酶 ;然后再行脑血管造影 ,观察血管再通情况 ,同时进行神经科查体并按照标准进行评分 ;导管留置 72h、持续灌注司威特降纤酶 ,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 12h、1d、7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发病后 12h内行灌注治疗 ,在术后 2、12h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在发病后 12~ 4 8h行灌注治疗病例的有效率 ;治疗组灌注后PT和APTT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梗死发病超早期进行动脉内介入灌注溶栓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陈志鞠晓华郭喜田肖德贵丛林王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康复时间
-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报道1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病例特点,并讨论,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形成相关性DIC的认识.
- 谢宝明张金彪鞠晓华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氟尿脱氧核苷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 郭喜田肖德贵张立军吕淑红岳述福王燕妮赵锦桥李亚琦鞠晓华
- 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尿脱氧核苷碘化油乳剂作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栓塞剂的可行性、疗效及栓塞后的反应情况,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本研究对47例肝癌病例应用氟尿脱氧核苷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化疗栓...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肝癌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8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孙超张海霞孙海荣鞠晓华丛燕楠赵俊武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6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6例,普通治疗;B组40例,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C组42例,服普罗布考250mg;D组45例,联合服用瑞舒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14dhs-CRP、NO的变化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D组hs-CRP下降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D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7d、14dNO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14d,B、C、D组NO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D组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CRP与梗死体积显著正相关(r=0.724,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1)。治疗前NO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r=-0.797,P<0.01)。结论血浆hs-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浆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药。
- 鞠晓华张金彪张海霞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
- 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鞠晓华陈志郭喜田肖德贵丛林王琳
- 关键词:介入灌注急性脑梗死脑动脉降纤酶治疗早期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