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麦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X线
  • 4篇体层摄影
  • 4篇肿瘤
  • 4篇结节
  • 4篇肺结节
  • 4篇成像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3篇病理
  • 2篇性病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图像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5篇陈麦林
  • 8篇孙应实
  • 4篇李晓婷
  • 4篇杨晓棠
  • 4篇王峻
  • 4篇张建新
  • 3篇齐丽萍
  • 3篇刘玉良
  • 2篇李士杰
  • 2篇侯丽娜
  • 2篇闫万璞
  • 2篇陈克能
  • 2篇杜笑松
  • 2篇孙利
  • 2篇吴齐
  • 1篇吕超
  • 1篇李香菊
  • 1篇唐磊
  • 1篇高顺禹
  • 1篇崔湧

传媒

  • 4篇CT理论与应...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视野扫描方法在肺小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探讨小FOV扫描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小结节(长径≤20 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4例肺小结节患者分别采用小FOV( n =38,A组)和常规FOV( n =66,B组)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记录病变沿针道距胸膜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手术时间,进针胸膜角等,比较2组肺内出血、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A组肺内出血总体发生率31.58%(12/38),≥2级肺内出血发生率2.63%(1/38),B组分别为66.67%(44/66)、22.73%(15/66);A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 2 =14.172, P =0.001)。2组肺气肿、病变沿针道距胸膜的距离、手术时间、肺内调整进针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采用小FOV扫描方法行肺小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明显降低肺内出血、尤其是≥2级肺内出血发生率。
刘玉良陈麦林朱海滨李晓婷孙应实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肺结节并发症
头颈部淋巴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内型及结外型淋巴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最成像(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6例中3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结外型21例(45.65%),包括原发鼻腔10例、咽环(Waldeyer环)7例、喉部2例、甲状腺及腮腺各1例,其中13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结内型25例(54.35%),主要累及颈部Ⅱ-Ⅳ区淋巴结。AnnArbor分期:I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0例,Ⅳ期13例。根据病变形态分为4型:多发结节型25例,肿块型11例,弥漫肿胀型8例,溃疡坏死型2例。结论头颈部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检查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张建新陈麦林张晓燕杨晓棠王峻
关键词:头颈部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操作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共30枚肺小结节行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辅助胸腔镜切除,评估结节定位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分析其对患者肿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影响。结果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定位平均手术时间为(15.0±3.2)min。28例患者(共30枚)肺小结节中,1例(1枚)患者术中见定位针脱落,行肺叶切除;另27例(29枚)结节均准确定位并行楔形肺切除。定位术后7例(7/28,25.00%)患者发生少量气胸,针道周围少量出血8例(8/27,29.63%),其中3例(3/28,10.71%)患者同时出现少量气胸和针道周围少量出血。术后病理证实15例(15/28,53.57%)肿瘤复发转移,1例(1/28,3.57%)患者为第二原发癌,12例(12/28,42.86%)患者因确诊为肺内良性结节确定肿瘤分期不变或疗效稳定。结论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带钩金属导丝锚定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患者肿瘤准确分期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张晓燕高顺禹陈克能汪宁齐丽萍崔湧唐磊陈麦林单军李晓婷孙应实
关键词:肺结节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术前定位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女,45岁,2020年10月体检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无发热、咳嗽、咳痰、体质量减轻等;于2011年接受子宫肌瘤剥离术、2014年因新发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见双肺多发结节(图1A)。胸部增强CT:双肺多发结节,呈轻度强化(图1B)。针对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结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所获组织呈灰白色,光镜下见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细胞呈梭形(图1C);免疫组织化学:CD10(+),Ki-67(2%+),CK(+),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90%+,图1D),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90%+,图1E),SMA(+),TTF-1(上皮+),Caldesmon(+),Des(+)。病理诊断:肺转移性子宫平滑肌瘤。综合诊断为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
赵博陈麦林孙应实
关键词:肺肿瘤平滑肌瘤
探讨宝石CT靶重建模式显示活体肺组织结构的优势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 mm)及靶重建(FOV 20 cm,层厚1.25 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 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 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 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陈麦林刘玉良李晓婷齐丽萍孙应实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宝石能谱CT在判断食管癌病理特点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在初步判断食管癌病理特点中的应用.方法 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采用GE宝石能谱成像(GSI)技术行CT增强扫描.利用GSI分析软件测量主动脉期碘基图上病灶的碘基值(IC).对不同病理分级、不同部位、不同病理形态的I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 52例鳞状细胞癌的IC值(14.75±4.24) mg/ml,6例腺癌的IC值(12.86±5.09) m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病理分级:高分化癌19例,中分化癌25例,低分化癌14例,其平均IC值分别为(20.08±4.66) mg/ml、(14.13±3.39)mg/ml、(11.73±3.21)mg/ml,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病理形态:髓质型16例,蕈伞型21例,溃疡型13例,缩窄型8例,其平均IC值分别为(16.34±2.56) mg/ml、(18.70±3.03) mg/ml、(14.31±4.60) mg/ml、(11.18±2.09)mg/ml,蕈伞型与缩窄型的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 GSI技术可以进行基物质成像、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基物质图像的IC值对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判断、对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张建新陈麦林杜笑松侯丽娜辛磊杨晓棠王峻
关键词:食管肿瘤
无X线监视下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无X线监视下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EBUS-GS)对肺周围性病变(PPLs)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BUS-GS的52例PPL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EBUS-GS的诊断率及安全性,并对影响诊断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多种情况下的诊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2例PPLs患者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2~78岁,平均(55.6±10.0)岁。52例患者中47例患者(90.4%)的病灶可在支气管超声图像中显示,共有39例(75.0%)经EBUS-GS获得明确诊断。在EBUS-GS诊断PPLs方面:EBUS-GS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率高于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2.2%vs28.6%,χ^2=6.658,P=0.010);联合刷检、活检及肺泡灌洗中2种或3种方式取检的诊断率高于仅采用单一方式取检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4%vs33.3%,χ^2=4.019,P=0.045);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部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外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5.3%vs55.6%,χ^2=4.078,P=0.043);病灶位于肺野内带及中带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肺野外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1%vs50.0%,χ^2=5.898,P=0.015)。病灶长径>2cm者的诊断率与病灶长径≤2cm者比较,不同肺叶病灶诊断率比较,最终确诊的45例恶性病例中前15例与后30例诊断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1.9%)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7例患者(13.5%)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提高鼻导管氧流量后缓解;22例患者(42.3%)术后24h内出现咳痰,可见少量血丝,未予特殊处理;无气胸、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在单纯使用VBN而不联合X线监视的条件下,EBUS-GS是一种诊断PPL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李士杰陈麦林闫万璞吕超李香菊孙利吴齐Yang Yue
关键词:肺周围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
实现了各项同性,CT高分辨与非高分辨,靶扫描与靶重建图像有区别吗?
目的 以体模试验为基础,比较宝石CT高分辨与非高分辨,靶扫描与靶重建图像的区别,并优化成像方式。方法 采用宝石CT不同的扫描野(SFOV,50cm vs 32 cm),对Catphan500体模分别进行高分辨和非高分辨模...
陈麦林孙应实
关键词:CT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联合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肺活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9年
背景与目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VBN)联合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guide sheath, EBUS-GS)用于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ransbronchus lung biopsy,TBLB),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射线暴露。本研究拟评价VBN联合EBUS-GS对肺周围性病变(pulmonaryperipheral lesions,PPLs)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BUS-GS-TBL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诊断率及安全性,并对影响诊断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65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58.8±10.3)岁。108例(89.3%)可在EBUS图像中显示,共有89例(73.5%)经EBUS-GS-TBLB获得明确诊断。EBUS-GS-TBLB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2.5%。联合刷检、活检及肺泡灌洗中两种或三种方式取检的诊断率(87.2%)高于仅采用单一方式取检(58.8%)(χ~2=6.084, P=0.014)。影响EBUSGS-TBLB诊断率的因素包括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部(χ~2=20.372,P=0.000)、病灶位于肺野内带及中带(χ~2=10.810,P=0.001)。1例(0.8%)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结论 VBN联合EBUS-GS-TBLB是一种诊断PPL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李士杰闫万璞陈麦林孙利吴齐陈克能
关键词:肺周围性病变
碘基值定量分析初步判断食管鳞癌病理分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碘基值定量分析在初步判断食管鳞癌(ES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采用GE宝石CT能谱成像(GSI)行CT增强扫描,利用GSI分析软件在碘-水基物质图上测量病灶、相同时相胸主动脉及左心房的碘基值(IC),并计算病灶与胸主动脉及左心房的碘基值比值(A1、A2),对不同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不同病理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病灶IC值及A1、A2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上段病灶的IC值[(19.63±7.92)mg/ml]高于胸中段[(17.65±4.28)mg/ml]和胸下段[(11.16±4.35)mg/ml];上、中段病灶间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A1、A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分化ESCC的IC值[(24.18±4.65)mg/ml]明显高于中分化ESCC[(17.53±4.04)mg/ml]和低分化ESCC[(9.63±2.93)mg/ml],三者间的IC值、A1、A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碘-水基物质图上测定的IC值能反映不同病理组成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对ESCC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张建新陈麦林杜笑松侯丽娜杨晓棠王峻
关键词:食管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分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