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银萍

作品数:72 被引量:818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胁迫
  • 13篇土壤
  • 12篇幼苗
  • 12篇沙地
  • 11篇圆柏
  • 11篇圆柏属
  • 11篇科尔沁沙地
  • 10篇植物
  • 9篇污染
  • 8篇种子
  • 8篇种子萌发
  • 8篇萌发
  • 7篇氧化氮
  • 7篇一氧化氮
  • 7篇幼苗生理
  • 7篇幼苗生理特性
  • 7篇三叶鬼针草
  • 7篇生理特性
  • 7篇鬼针草
  • 6篇抗氧化

机构

  • 68篇兰州交通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西...
  • 8篇兰州大学
  • 6篇兰州石化职业...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教育部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72篇陈银萍
  • 18篇李玉强
  • 11篇罗永清
  • 9篇陶玲
  • 9篇杨波
  • 8篇陈拓
  • 8篇张满效
  • 7篇安黎哲
  • 5篇赵学勇
  • 5篇张有福
  • 5篇王晓梅
  • 5篇张风霞
  • 4篇汤萃文
  • 4篇于飞
  • 4篇杨宗娟
  • 4篇杨志娟
  • 4篇韩娟娟
  • 4篇李冬花
  • 3篇张静
  • 3篇赵哈林

传媒

  • 8篇广西植物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生态科学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土壤-蔬菜系统铅污染特征及全钾速效钾与pH对其富集特性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蔬菜体系49个样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蔬菜与土壤的铅污染水平以及蔬菜铅富集效应特性。结果表明:①蔬菜种植地土壤铅平均含量为26.30 mg.kg-1,合格率为93.62%,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②蔬菜铅平均含量为0.59 mg.kg-1,合格率为60.78%,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永登县>榆中县>红古区;③蔬菜铅富集系数为(1.69±2.99)%,永登县蔬菜的铅富集能力显著高于榆中县和红古区,不同种类蔬菜铅富集能力在不同县区具有差异性;④土壤全钾除与白菜和甘蓝有正相关性以外,与其他蔬菜均为负相关性,其中与白菜、番茄、土豆显著相关,与胡萝卜为极显著相关;⑤土壤速效钾与各种蔬菜的铅富集能力均为正相关性,其中与胡萝卜、甜菜、甘蓝为显著正相关,与番茄、土豆、菜花为极显著正相关;⑥土壤pH值与胡萝卜、甜菜铅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菜花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兰州市不同蔬菜产区的各类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不同形态的钾元素及土壤pH值对蔬菜铅富集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罗永清陈银萍陶玲李玉强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铅污染
不同植物配置人工湿地对废水中镉的去除和富集效应被引量:7
2021年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的安全高效的生态处理技术,植物和基质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为研究植物对含Cd废水的处理效果,检验植物丰富度对人工湿地Cd去除能力的影响,探讨湿地植物对Cd的富集特性,为人工湿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选用3种湿地植物灯心草(Juncaceae)、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和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按2种或3种混合方式,构建小型模拟人工湿地,测定分析其对低浓度(5 mg/L)含Cd废水中Cd的去除率、溶解氧(DO)浓度的影响及3种植物富集Cd含量、Cd在植物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共同配置的湿地系统中,植物间发生协同作用,废水中DO浓度、Cd的去除率及3种植物对Cd的总富集量均最高;水芹菜的地下部分(根)富集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植物,灯芯草对Cd的抗性最强且转运系数最高,这2种植物属于优势湿地植物;Cd主要富集在3种植物细胞壁部分,以减轻对其他细胞器的毒害作用;植物体内的Cd以游离态为主,与有机配体结合较少,以减轻植物受害程度。在低浓度Cd污染下,水芹菜+灯心草+水葫芦的组合对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Cd去除率达到68.14%。
陈银萍丁浚刚柯昀琪杨波师小平颉海帆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科尔沁沙地土壤碳储量插值计算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准确估算土壤碳储量对碳中和的实现与气候变化应对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东端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基于310个位点0-100 cm深土壤的有机碳数据,用不同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和回归克里金法(RK)]对土壤有机碳密度(SOCS)进行空间插值并计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平均误差(ME)、平均标准化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插值结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测SOCS验证土壤碳储量计算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在半干旱沙地SOCS估算中,最终进入回归预测模型的环境变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有年积温、降水量、砂土含量和海拔,SOCS与海拔、年积温、降水量和砂土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2)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基于RK、IDW和OK计算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50.34、158.03和140.11 Tg。与实测值相比,OK低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IDW高估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这种差异凸显了插值方法在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中的重要性;3)基于RK插值的结果最优(ME=0.208,MSE=1.211,RMSE=1.973,R^(2)=0.3706),相比于OK和IDW的插值精度分别提高了6.0%和22.4%。本研究表明在半干旱沙地RK插值仍然适用并且可以提高插值精度,能更加准确地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
张钰清陈银萍程红元王旭洋陈云李玉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储量
NO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活性和信号转导作用的气体活性分子,它不仅对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如种子萌发、生长和衰老等具有直接的生理调节功能,而且作为防御反应中的关键信使,参与了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响应,如干旱胁迫、热胁迫、盐胁迫、UV-B辐射、臭氧胁迫、重金属胁迫、机械损伤以及植物抗病反应。NO与各种激素如乙烯、脱落酸、水杨酸、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在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与信号转导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探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植物内源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及其参与信号转导的生理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陈银萍张满效陈拓安黎哲
关键词:一氧化氮植物激素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
两种圆柏属植物不同季节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与耐寒性的关系被引量:32
2006年
以祁连圆柏和圆柏为材料,研究了圆柏属植物的抗寒性与解剖结构变化,以及淀粉与可溶性糖粉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和圆柏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外覆盖一层角质膜,叶肉细胞间隙大,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在生长季节,二者叶绿体内均积累了很多淀粉粒,在冷冻休眠季节淀粉粒消失或变小,同时叶片可溶性糖分含量增加,祁连圆柏的可溶性糖分增幅高于圆柏;而休眠季节圆柏叶绿体受到低温伤害,脂质球数目增多,出现脂质小滴,部分叶绿体变形,祁连圆柏类囊体的结构受到影响较小,脂质球数量少,叶绿体形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祁连圆柏和圆柏抗寒性与发达的通气组织和淀粉粒生长季节的积累有关,在低温胁迫下祁连圆柏叶绿体表现出高的稳定性,通过可溶性糖分的调节力强,耐寒性增强.
张有福陈银萍张满效陈拓安黎哲
关键词:圆柏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抗寒性
土壤Cd胁迫条件下外源NO与EDDS复合处理对紫苜蓿生长、生理和Cd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15 mg·kg^(-1)Cd胁迫条件下0.05~0.30 mmol·L^(-1)硝普钠(SNP)与0.50和1.50 mmol·L^(-1)[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单一或复合处理对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幼苗生长、生理和Cd积累的影响,并分析了生长和Cd积累指标间及其与SNP和EDDS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与对照(不施用SNP和EDDS)相比,不同浓度SNP单一处理总体上可提高紫苜蓿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根系活力及光合色素含量,也可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Cd转运系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富集系数、Cd修复效率、地上部各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及地下部细胞器和可溶部分的Cd含量;经不同浓度EDDS单一处理后,上述多数指标显著升高,仅部分指标显著降低;而经不同浓度SNP与EDDS复合处理后,部分生长、生理和Cd积累指标高于对照或同浓度SNP单一处理,其中,经不同浓度SNP与0.50 mmol·L^(-1)EDDS复合处理后,部分指标还高于同浓度SNP与1.50 mmol·L^(-1)EDDS复合处理。总体上看,0.10~0.20 mmol·L^(-1)SNP与0.50 mmol·L^(-1)EDDS复合处理对紫苜蓿幼苗的生长、生理和Cd积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地下部的Cd含量和Cd富集系数大幅度高于地上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细胞壁和可溶部分的Cd含量大幅度高于细胞器和线粒体。在SNP单一处理下,紫苜蓿幼苗地上部的Cd含量和Cd富集系数以及地下部的鲜质量、干质量、Cd含量和Cd富集系数与SNP浓度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浓度SNP与1.50 mmol·L^(-1)EDDS复合处理下,地上部Cd含量和Cd富集系数与SNP浓度显著负相关;而在其他处理条件下,生长和Cd积累指标与SNP和EDDS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施用适宜浓度的SNP和EDDS有利于紫苜蓿幼苗的生长及对Cd的吸收积累,有助于细胞壁中Cd向可溶部分转移及降低细胞器和�
陈银萍赵镇贤丁浚刚王彤彤马骏杰张钰清
关键词:EDDS紫苜蓿
植被盖度对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9年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可移动风洞进行原位测试,开展了沙丘植被盖度对风沙流输沙率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地表风蚀量与风速及植被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先平缓后剧烈,与植被盖度相关关系呈三次函数增长。在各植被盖度下各层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风速增加而递增。同一植被盖度下风蚀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函数相关性更高。同一风速下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阶梯式降低,在盖度小于27%时风蚀量平缓下降,盖度27%~43%时风蚀量急剧下降,盖度43%以上时风蚀量下降重新趋于平缓。相对截留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沙丘草本植被盖度43%以上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此时平均截留率达88.02%。
余沛东陈银萍李玉强闫志强王旭洋牛亚毅龚相文
关键词:沙丘植被盖度风蚀
沙地不同种类沙生植物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被引量:1
2022年
在科尔沁沙地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人工种植四种沙生植物,采用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促进该区域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多峰”型变化,且栽植植物后土壤总呼吸显著高于未栽植处理,其中植物根系呼吸贡献率在57.16%~92.50%之间;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植物类型和土壤类型对土壤呼吸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揭示了不同植物作用下沙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机制,可为深入理解沙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依据.
杨衍龙陈银萍姚彩萍郑彦
关键词:沙地沙生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呼吸
外源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3 a生圆柏和祁连圆柏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预处理两种圆柏属幼苗,测定-4℃低温胁迫处理第9 d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析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培育较多品种的抗冷冻常绿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一定浓度的ABA预处理能有效保护幼苗叶片膜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其中30 mg·L-1ABA预处理对提高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40 mg·L-1ABA预处理对提高祁连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且在外源ABA预处理下,祁连圆柏的抗寒性比圆柏的强.因此,施用适合浓度的ABA在提高圆柏属植物抗寒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杨志娟陈银萍李冬花张正庆郝海艳张风霞苏向楠
关键词:低温胁迫圆柏属膜脂过氧化
圆柏属常绿木本植物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7
2009年
测定分析了圆柏属2种常绿木本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N、P、K、Na、Ca、Mg等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元素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种圆柏叶片N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正相关,反映了其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两树种N和K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表明两树种夏、秋季富集的营养物质较多,与夏、秋季较高的生物量一致;而P、Ca、Mg和Na含量是冬、春季较夏、秋季高,表明圆柏属植物通过积累这些无机渗透调节剂来增强其对低温的抗性。两树种叶片对N和K同步积累,对P、Na和Mg同步积累,但在元素积累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元素间的关系也要复杂得多。
陈银萍张满效陈拓安黎哲
关键词:圆柏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