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虹

作品数:42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2篇地质
  • 6篇中生代
  • 6篇锆石
  • 5篇地貌
  • 5篇定年
  • 5篇新生代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5篇填图
  • 5篇盆地
  • 5篇秦岭造山带
  • 5篇裂变径迹
  • 4篇地质地貌
  • 4篇地质填图
  • 4篇径迹
  • 3篇断裂带
  • 3篇扬子地块
  • 3篇元古代
  • 3篇中段
  • 3篇石英

机构

  • 4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自然资源实物...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黑龙江省地质...
  • 1篇内华达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5篇陈虹
  • 26篇胡健民
  • 13篇施炜
  • 11篇武国利
  • 6篇张拴宏
  • 6篇赵越
  • 6篇公王斌
  • 5篇刘晓春
  • 5篇杨静
  • 5篇渠洪杰
  • 4篇田蜜
  • 4篇邱士东
  • 4篇马立成
  • 4篇娄玉行
  • 3篇董树文
  • 3篇高卫
  • 2篇李利波
  • 2篇韦利杰
  • 2篇李振宏
  • 2篇孟庆任

传媒

  • 9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全...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西地区秭归盆地侏罗系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秭归盆地位于大巴山构造带的东段,是侏罗系地层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沉积盆地。以往对于该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古生物和地层对比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序列,厘定了地层时代,并可与邻区进行对比,为盆地分析提供了良...
渠洪杰胡健民崔建军武国利陈虹
关键词:秭归盆地沉积充填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东亚大陆西缘侏罗纪变形--以班公湖-怒江带中段韧性变形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班公湖-怒江带作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中生代聚合而形成巨型构造带,其形成时代与如何汇聚是构造研究关键所在。本次研究选择班公湖—怒江带中段的安多—聂荣地块发育为研究区,对地块内部基底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开展了韧性剪切变形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剪切带面理和线理测量分析指示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其同构造矿物40Ar/39Ar的测试分析获得年龄约为167 Ma,表明班公湖-怒江带中段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北东—南西向汇聚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东亚大陆西缘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在中侏罗世中期以北东—南西向碰撞聚合的构造方式完成大陆拼接,为东亚大陆西缘中侏罗世变形提供了直接构造证据。
施炜董树文黄兴富陈虹崔建军
关键词:韧性剪切变形侏罗纪
银川盆地东缘黄河断裂第四纪活动与分段性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银川盆地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是一个典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西向东发育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芦花台断裂、银川隐伏断裂和黄河断裂等四条主要活动断裂。该盆地中记载的历史最大地震是1739年平罗8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研究认为可能是黄河断裂,但是缺乏直接的古地震证据。本文通过对黄河断裂的地貌特征、几何分布、构造变形序列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黄河断裂可以划分为红崖子段、陶乐段、滨河段和灵武段。断裂总体经历了早期由东向西逆冲变形向晚期西倾正断层的转换,构造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转变为EW向伸展,转换时间为晚更新世末。通过断裂不同位置活动性分析发现,黄河断裂在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地震活动间隔约为3000a。其中滨河段的最新活动是在4000a以前,而陶乐段的最新活动可能在(330±30)aBP之后,对研究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具有重要的意义。
包国栋陈虹胡健民胡健民
关键词:银川盆地第四纪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7
2011年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胡健民孟庆任陈虹武国利渠洪杰高卫陈文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新生代构造
鄂尔多斯地块作为华北板块的主要部分,处于古亚洲洋、太平洋与特提斯洋3大构造域汇聚部位(图1a)。研究表明,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地块除西南缘挤压缩短外,其周缘发生强烈伸展断陷活动,形成以新生代断陷盆地系统(东缘山西盆地,南缘...
施炜胡健民陈虹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断陷盆地新生代
文献传递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被引量:7
2017年
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与创新填图思路与组织实施方式、创新填图技术方法,形成适合于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揭示这些地区资源环境状况及被掩盖着的重大科学问题。近日,2014年启动的第一批填图子项目通过成果评审验收。专家们认为这些试点项目在填图技术方法与成果表达取得重要进展:
胡健民陈虹梁霞李明涛
关键词:地质地貌环境状况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000)思路、原则与方法被引量:10
2020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向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拓展,但现行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形成新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扩大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4年设立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总结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 .经过努力,形成了以"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为核心的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试点项目初步确立了中国东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格架,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中东部沉积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关系.该方法体系的建立,对引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填图方法体系明确提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实行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努力解决调查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重大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技术路线是地表地质调查与多种现代地球探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并强调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取消填图主要实物工作量的量化指标规定;创新成果表达方式,明确地质填图服务多种社会需求,倡导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区调填图诚信体系.
胡健民陈虹陈虹王国灿邱士东王国灿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晚新生代填图方法地表过程
扬子地块周缘中生代构造变形与演化
扬子地块周缘西南缘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和甘孜—理塘缝合带、北缘的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的研究,已经刻画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古特提斯洋由打开-扩张-俯冲-消亡的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对扬子北缘和西缘及邻区构造格架、...
陈虹
关键词:扬子地块走滑构造构造年代学古特提斯洋
文献传递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被引量:15
2014年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 A 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 SHRIMP U Pb 定年结果为(186.0±4.0)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 Ar 39 Ar 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陈虹胡健民武国利田蜜
关键词:陆内变形秦岭造山带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8
2008年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胡健民董树文孟庆任施炜陈虹武国利
关键词:勉略缝合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