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坚

作品数:101 被引量:478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沉积物
  • 14篇颗粒物
  • 10篇台湾海峡
  • 9篇悬浮颗粒物
  • 9篇表层沉积物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8篇夏季
  • 8篇海岸
  • 8篇海域
  • 7篇台风
  • 7篇台湾浅滩
  • 7篇海洋地质
  • 7篇海洋地质学
  • 6篇悬沙
  • 6篇湿地
  • 6篇海底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有机碳

机构

  • 10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101篇陈坚
  • 40篇王爱军
  • 32篇李东义
  • 23篇李云海
  • 20篇黄财宾
  • 17篇叶翔
  • 16篇方建勇
  • 15篇赖志坤
  • 11篇徐勇航
  • 11篇汪卫国
  • 11篇胡毅
  • 10篇尹希杰
  • 9篇蔡锋
  • 7篇余兴光
  • 6篇张晓飞
  • 4篇廖连招
  • 4篇汪亚平
  • 4篇许江
  • 3篇郭莹莹
  • 3篇苏贤泽

传媒

  • 17篇台湾海峡
  • 12篇海洋学报
  • 8篇第五届青年海...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环境科学
  • 6篇沉积学报
  • 4篇应用海洋学学...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海洋工程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极地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泥沙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Marine...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7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龙江河口枯季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2009年3月28—29日在九龙江河口区采用自制沉积物捕获器分层收集沉降颗粒物,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和ICP—MS分析,并研究了沉降颗粒物的垂直通量。结果表明:各站各层沉降颗粒物类型以生物和矿物颗粒为主,絮凝体类型各站各层有所不同。各站各层之间粒度参数的变化主要是受絮凝作用的影响所致,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在各海域各层次之间变化较大。因子分析显示,影响沉降颗粒物地球化学组成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陆源物质的输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建勇陈坚张晓飞
关键词:沉降颗粒物地球化学组成沉降通量
福建泉州湾盐沼对台风“格美”的沉积动力响应被引量:17
2008年
为了探讨海岸盐沼在台风条件下的海岸防护机制,利用小型压力传感器、电磁式流速仪、Seapoint浊度计观测了互花米草盐沼、光滩在2006年"格美"台风登陆前后的水位、流速、流向、悬沙浓度等沉积动力参数.结果显示:互花米草盐沼内底层流速一般小于5cm·s-1,明显低于光滩(5~35cm·s-1);互花米草盐沼内底层流速大小对台风的响应不显著,但其流向随台风作用强度的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台风过境对附近海域悬沙浓度的影响非常显著,悬沙浓度达到正常天气情况下的13~19倍,台风影响后期互花米草盐沼底层悬沙浓度高于光滩.计算结果表明,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和光滩底层悬沙输运量是平常天气情况下的4倍左右;落潮期间,光滩底部切应力在大部分时间大于临界切应力,滩面发生侵蚀,台风登陆后的侵蚀通量为正常天气情况下的2~3倍不等,而互花米草盐沼底层切应力一般小于临界侵蚀切应力,符合悬沙沉降条件的时间段也比较长,整个滩面很少发生侵蚀,以沉降为主,台风显著影响期间的悬沙沉降通量是正常天气情况下的3~6倍,落潮期间的沉降通量是涨潮期间的1~2倍.根据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和光滩的沉积动力过程的对比,前者有利于悬沙的堆积,而光滩的沉积动力过程则使滩面发生侵蚀。
王爱军高抒陈坚李东义
关键词:盐沼台风互花米草
闽江口近百年来海底地貌演变与成因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GIS工具研究了闽江口近百年来地貌演变的特征。20世纪上半叶,闽江口表现为较强的淤积,此后淤积速率逐渐降低,19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河口区以侵蚀为主,河口浅滩主要发育在河口区南部。闽江口南、北支河道具有不同的泥沙输送特征,基本可概括为"北出南积",既北支河道向海输送大部分径流和泥沙,泥沙沉积在河口及三角洲前缘地区,河口区泥沙可再悬浮,通过涨潮流向南支输送,与南支水道带出的泥沙一道促使了南支口外浅滩的发育。1975年以后入海泥沙呈减少的趋势,其主要与水库建设和下游河道采沙等活动密切相关,泥沙供应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了河口海底的侵蚀。
陈坚余兴光李东义赖志坤徐晓晖黄财宾
关键词:地貌演变
闽粤交界的大埕湾岸滩稳定分析及岸滩防护对策被引量:15
2003年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埕湾沿岸输沙率变化和岸线形态的分析,综合探讨了该海湾的泥沙来源,沿岸泥沙迁移特征,岸滩冲淤动态以及海岸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该湾沿岸带形成了一股朝W向迁移的波生泥沙流,泥沙主要来自诏安湾和宫口湾;该湾海岸除东部沙坝泻湖岸段略有淤伸外,其余岸段均处于侵蚀状态;随着泥沙来源的减少,海岸内凹蚀退是今后岸线调整的自然过程.文中还对大埕湾岸滩的防侵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蔡锋苏贤泽高智勇陈坚
关键词:海岸地貌砂质海岸
厦门吴冠海岸潮间带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涵义被引量:13
2006年
潮滩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映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物搬运趋势等环境信息。对厦门吴冠潮间带35个表层样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为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岸侵蚀物质的输入,随着沉积物向海方向搬运,沉积物粒度参数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即由岸向海粒径具有细化趋势,分选程度变好。与开敞海岸淤泥质潮滩粒度特征相比,研究区的粒度参数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引起的。
王爱军陈坚
关键词: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潮间带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与甲烷厌氧氧化: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沉积物柱孔隙水中甲烷,SO42-,Cl-,δc(34S-SO42-)、δc(13C-CH4)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了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过程在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站位(J-A和J-E)间隙水中SO42-浓度随深度增加快速减小,分别在55和130 cm深度附近消耗殆尽,而惰性的Cl-浓度随深度没有减小的趋势;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随着深度增加明显偏重。这些结果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上部(55和130 cm)存在明显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在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ulfate-methane transition,简称SMT)随着深度减小急剧增大,与此同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也相应偏重,表明两个站位沉积物下部产生的大量甲烷在SMT附近被AOM消耗。沉积物中SMT分布深度与上覆水盐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上覆水盐度变化所导致的硫酸盐浓度改变是控制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SMT深度的关键因素。
尹希杰陈坚郭莹莹孙治雷邵长伟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
南海西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机制
王爱军陈坚徐勇航叶翔方建勇李东义赖志坤李云海黄财宾
设计彩沙示踪法研究滨海沙滩底沙运动——以厦门大学滨海沙滩为例被引量:6
2000年
本文设计彩沙示踪法于厦大滨海沙滩东段进行试验 ,取得了沙粒运动方向、最大运移速度、扩散范围、沿岸输沙率及粒度分异运移状态等定量数据 ,弥补了以往示踪法难以定量分析的缺陷。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 ,厦大滨海沙滩东段沙粒运动是构成厦门岛南岸岸滩在偏东向波浪作用下形成的西南向沿岸漂沙之一个环节 :沙粒大体平行岸线向北运动 ;沙粒沿岸最大运移速度为 2 0 0m/d ;经一个潮周期 ,沙粒向两侧的最大横向扩散距离为 2 0m ,最大垂直扩散深度达 7cm ;岸滩横断面沿岸输沙率为 42 5t/d ;在该岸段沿岸漂沙中 ,粗粒沙偏向低潮带一侧 ,而细粒沙偏向高潮带。
蔡锋苏贤泽陈峰陈坚
台风作用下的港湾型潮滩沉积过程 以2008年“凤凰”台风对福建省罗源湾的影响为例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对"凤凰"台风的现场观测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潮水淹没时间增长,增水达1.1 m;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内流速变化较复杂,而且盐沼内部流速大于盐沼边缘的;台风期间盐沼边缘潮周期平均悬沙含量是台风前2 d的7倍;台风期间十分之一波高最大为1.54 m。滩面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台风登陆期间整个光滩滩面都发生了侵蚀,盐沼内部有部分地区发生侵蚀,侵蚀深度为4.55.5 cm,盐沼边缘的侵蚀深度仅为0.7 cm,侵蚀原因主要是植被在风浪作用下从根部折断,从而带走了滩面的沉积物;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整个滩面均接受悬沙沉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滩面沉积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王爱军叶翔陈坚
关键词:台风淤积
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的颗粒有机碳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和2006年夏季3个航次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数据,表层POC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表层和次表层POC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东山以东以及南澳附近上升流区。沿岸流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航次具有相对丰富的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浮游植物是该区POC的主要来源。各航次的POC含量与叶绿素a(Chl a)含量正相关,所有航次统计的Chl a/POC与Chl a呈正相关,上升流区Chl a/POC偏小,上升流较强的航次高Chl a区的Chl a/POC也偏小,反映了上升流与高营养转换效率浮游生物生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根据Chl a/POC^Chl a关系图判断,台湾海峡南部海域1988年、1998年和2004年夏季航次的浮游生物营养转换效率受到相对抑制,而在上升流信号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夏季航次,上升流区的浮游生物高营养转换效率状态得以强化。各航次的POC含量和Chl a/POC比值与TSM含量正相关,POC/TSM比值与TSM负相关,沿岸流带来的陆源悬浮颗粒物通量波动,并没明显干扰台湾海峡南部以海洋浮游生物生态主导的颗粒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格局。
叶翔李炎黄邦钦陈坚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悬浮颗粒物上升流台湾海峡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