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则实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假潮
  • 7篇大振幅
  • 7篇大振幅假潮
  • 5篇潮汐
  • 2篇水位
  • 2篇天文潮
  • 2篇气压
  • 2篇海流
  • 2篇非线性
  • 2篇风暴潮
  • 1篇地面天气图
  • 1篇沿岸
  • 1篇跃层
  • 1篇数值法
  • 1篇水位变化
  • 1篇水位波动
  • 1篇天气图
  • 1篇天气型
  • 1篇天气学
  • 1篇天气学分析

机构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7篇陈则实
  • 6篇李坤平
  • 4篇刘赞沛
  • 3篇邹娥梅
  • 3篇龙宝森
  • 2篇赵永良
  • 2篇张延廷
  • 2篇鄢利农
  • 2篇郭炳火
  • 1篇赵俊生
  • 1篇郭可彩
  • 1篇蒲书箴
  • 1篇冯岳
  • 1篇宋万先
  • 1篇徐贤俊
  • 1篇曹丛华
  • 1篇李伯成
  • 1篇林葵
  • 1篇徐洪达
  • 1篇舒良华

传媒

  • 7篇海洋学报
  • 4篇黄渤海海洋
  • 3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测绘

年份

  • 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半岛沿岸的大振幅假潮被引量:6
1999年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 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周期、振幅、延时和峰值出现时刻),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陈则实李坤平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潮汐
山东沿海主要港湾大振幅假潮的基本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研究
陈则实李坤平龙宝森刘赞沛王钟桾张方俭
该项目基于港湾假潮的基本原理,从山东沿海12个验潮站多年水位自记曲线资料获取假潮参数,采取统计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天气学分析、个例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给出山东沿海主要港湾大振幅假潮发生的时...
关键词: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
大连老虎滩澳的大振幅假潮被引量:4
2000年
刘赞沛陈则实邹娥梅鄢利农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潮汐海潮
渤海、黄海沿岸主要港湾假潮的基本特征被引量:6
2002年
基于港湾假潮振动的基本原理 ,从渤海、黄海沿岸 2 0个验潮站多年水位自记曲线资料获取假潮参数 ,并对其做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假潮的统计特征 ,还讨论了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结果表明 ,该海域主要港湾假潮出现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夏季是大振幅假潮 (振幅1 ) ≥ 80cm)的多发期 ,冬季基本上不出现 ;龙口港湾的大振幅假潮最为突出 ,最大振幅可达 2 93cm ;气压和风速、风向突变的良好配合 。
李坤平陈则实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气压风速年际变化风向
龙口港湾大振幅假潮的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刘赞沛陈则实宋万先邹娥梅
关键词:冷锋
黄海风暴潮和天文潮非线性耦合作用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1992年
本文以4个主要分潮之和为开边界输入条件,对黄海天文潮及8114、7708、7303号台风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又通过模拟的流场和水位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风暴条件下,天文潮与风暴潮及其流场耦合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从水位场流场整体上研究其相互关系及其动力机制。讨论了几种主要动力因素在非线性耦合作用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赵永良张延廷陈则实
关键词:风暴潮天文潮非线性
黄海热结构的三层模式被引量:20
1990年
本文建立了黄海热结构的一维三层模式.模式中包含海面热输入和风混合作用下形成的上均匀层,由潮流混合作用形成的下均匀层以及具有一定厚度的温跃层.我们分别得到了上、下层的卷挟速度.本模式较好地描述了黄海季节温跃层的成长和消衰过程,并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了黄海冷水团、苏北沿岸锋及其表层冷水等重要水文现象,对它们的形成机制和青岛外海水域的强温跃层现象作了较合理的解释,认为潮流混合对苏北沿岸锋及青岛外海水域强温跃层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风混合和潮混合作用下,一部分高营养盐的下层水被卷挟到上层,这对提高海区的生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万邦君郭炳火陈则实
关键词:热结构温跃层
东海黑潮水与陆架水的季节性输运和交换被引量:10
1995年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林葵陈则实郭炳炎汤毓祥
关键词:陆架水分界面
渤、黄海假潮的气象学成因被引量:1
2001年
对渤、黄海 1 4个主要海湾的原始验潮记录进行了分析 ,从中筛选出水位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 5 0cm的 5 4个假潮个例 ,着重分析了伴随假潮过程的天气形势 ,把可能引发假潮的天气形势归纳为 4种基本类型。分析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 ( 92 % )引发假潮的天气个例都与锋面活动有关 ;所有个例中低层大气基本上都是弱静力稳定的 ,且都具有较强的垂直风速切变。根据观测事实和稳定度理论分析认为 ,低层大气的弱静力稳定层结以及由垂直风速切变引起的剪切不稳定性 。
龙宝森陈则实
关键词:假潮天气型大气重力波水位变化
山东半岛两港湾假潮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根据1970~1996年某验潮站(1)和1964~1995年某验潮站(2)水位自记曲线资料,分析了这两个港湾假潮(振幅大于20cm)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假潮出现的频数、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还讨论了假潮的类型及成因。
李坤平陈则实
关键词:大振幅假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